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
作者: 马未都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08-10
页数: 183
定价: 2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马未都说收藏
ISBN: 9787101063271
内容简介
前后绵延二百多年的大清王朝,在它缔造了一个庞大东方帝国的同时,也打造了一个中国玉器的黄金时代。当时的玉器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工艺上,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玉器的佩戴和收藏成为那个时期的一种时尚。今天我们能见到的中国古代玉器几乎有90%都是清代流传至今的。而在这数百年之前的无数玉器中,有一柄玉如意,当年曾经让英国的使臣马戛尔尼感到疑惑不已,乾隆送给他的这样一件礼物,让他难以明白这究竟在中国象征着什么?而今天我们同样迷惑不解的是,这些时常出现在历史中的如意,究竟实际是做什么用的?更为有趣的是,乾隆皇帝儿子们的名字竟然无一例外的都与某种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特殊的原因呢?而这些今天价格不菲的清代玉器,它们的原材料究竟来源于哪里,哪里才是这些宝玉曾经的藏身之处呢?
本书系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中国玉文化的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原讲座为8讲,成书则扩充为10讲,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0章,详细介绍了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隋唐、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玉器,并从历史、文化以及技术方面对玉做一总结,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玉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近200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本书增色不少。
作者简介
本书系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中国玉文化的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原讲座为8讲,成书则扩充为10讲,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0章,详细介绍了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隋唐、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玉器,并从历史、文化以及技术方面对玉做一总结,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玉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近200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本书增色不少。
目 录
第一讲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新石器时代玉器
第二讲 维天之命 玉为祥瑞―夏、商、西周玉器
第三讲 谦谦君子 比德于玉―春秋、战国玉器
第四讲 君子无故 玉不去身―汉代玉器
第五讲 隋钗唐� 异域交流―隋唐玉器
第六讲 世俗风情 温故知新―宋代玉器
第七讲 马背民族 春水秋山―辽、金、元玉器
第八讲 良工巧匠 如意吉祥―明代玉器
第九讲 穷极工巧 风华绝代―清代玉器
第十讲 典章文物 精神力量―玉器收藏
后 记
01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新石器时代玉器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中国人对玉的认识,一般都从文学开始。比如形容女孩长得漂亮,常说"亭亭玉立";形容男人长得帅,有个现成的成语叫"玉树临风"。"玉树临风"一词,来自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杜甫当时作了一首诗,对他周圈很多能喝酒的朋友,包括李白、张旭、贺知章等人,做了一番描述,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他描述的崔宗之潇洒高傲。玉树临风后来就成为成语,一般形容男子漂亮就用这个词。
形容情感的时候,我们经常用什么词呢?比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喻为了保持气节,要做出牺牲。为什么要说"宁为玉碎"呢?因为玉有很多物理上的优点,它坚实、致密、温润、细腻,这些优点被人类逐渐捕捉到,并充分发挥想象,赋予其文学含义,用来形容人的性格。还有一首唐诗,我们都很清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诗我自己就很喜欢,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非常著名的一首诗《芙蓉楼送辛渐》。当时王昌龄送别他的朋友,写下这首诗。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高洁,表达了他心中像玉一样的情感。如果他说"一片冰心在茶壶",听着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中华民族对玉的这些情感是逐渐积累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我们还有一句常说的话。双方引发了矛盾,一旦化解以后,就会说"化干戈为玉帛"。这句话怎么来的呢?玉、帛,过去都是国家之间作为礼物赠送的国礼,送给你丝绸,送给你美玉。可见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用玉作为敬语,比如"玉成此事",就是说请对方帮忙促成这件事情。还有"玉体欠安",就是说对方身体不舒服。再有过去书信往来,经常说"敬候玉音",就是等你给我回信。这些都是中国人对玉的一些初步理解,这种理解都是从文学开始的。
【玉文化的四个时期】
玉器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最早的文化,它持续时间最久,内容也最为丰富。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实物论,玉已有八千年的历史。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玉器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玉文化首推中华民族。
玉器文化大致有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它的童年时期,在阶级形成之前。我们用科学的词汇去表述这个时期,就是新石器时代。
第二个时期就是少年时期,在阶级形成之后。阶级形成于奴隶社会,现在说就是夏商周这三个时期。当奴隶社会产生以后,玉进入少年时期,就变成另外一个模样。过去玩玉的人,一说就是"三代玉"。三代玉,是指夏商周时期的玉器,也有商周汉的说法。
玉文化是一个没有间断的文化,跟人一样,它有童年时期、少年时期,就会有青年时期,这是什么时候呢?今天回过头去看,大致是封建社会的前期,也就是汉唐时期,这个时期就形成了完全系统化的玉文化。
最后一个时期,是玉文化的壮年时期,宋元明清,时间比较长。汉唐以后,玉器走下神坛,变成全民普及的文化,这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我们今天对玉的很多感受都是这时形成的。因为在最早期,玉的等级非常高,只有皇室贵族才能拥有,今天能从出土文物中看到证据,比如商代妇好墓、西周晋侯大墓等等,民间并不普及。但到了汉唐以后,玉器就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使我们的民族文化跟它越来越亲近。
这一讲先讲玉的童年时期。
【新石器时代玉器】
我们必须先建立一个简单的概念。人类的文明,全世界无一例外,一定要经过三个时期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