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自己:现代症的心理解剖》柯晗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看自己:现代症的心理解剖
柯晗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01
ISBN:9787111549086
目 录
推荐
第一章 拥抱内在的小孩
氏名认同缺失
彼得潘症候群
进食孤独恐惧
味觉与本我
唯有食欲与心不可掩饰
名为“我”的鬼
心的房间和安全依赖
拖延症的真相
倾倒众生的抑郁
无法摆脱的白日梦
逃离自己的人生
第二章 于万千联结中认识自己
饲育忧虑
从物质依存症到断舍离强迫症
身处数码自恋的时代
偶像投射误会
恋爱依存
没有欲望的年轻人
爱情不是精确匹配的游戏
无法兼爱的人类
弹幕上瘾
第三章 在自我与现实间达成一个平衡
外向迷信
苦难崇拜
贩卖狂热
害怕争执、羞于发怒
衰老幻觉
理智与情感与怪兽网络
镜中自我成瘾(Looking-glassaholism)
这真的是个看脸的世界吗?
性别差异真的存在吗?
跋
推荐
科学研究表明,幸福人生的秘诀在于“不拧巴”。在这本书里,柯晗将心理学的智慧溶入到细腻的文字中,完美地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许多时候,我们的种种问题之所以令人苦恼,恰恰是因为我们把它们当成了“问题”。换一个角度看待自己,接纳并欣赏自己原本的样子,许多心结便会迎刃而解。可以说,本书是一本幸福生活的行动指南。
——心理学科普作者沉默的马大爷
讲“心理”的时候,人们容易将精神和生理割裂开来——要么太生物,要么太精神。美少女柯晗的知识结构刚刚好,有神经科学有精神心理,居然还通俗易懂。
——简单心理创始人简里里
柯晗是位科学家,也曾任职漫画杂志主编、心理咨询师,还是日本小说与童书译者。这种对大众认知和文学性的关注,让她这些关于心理和自我成长的文章有一种娓娓道来的味道,还十分关切现实。她会写都市人的“物质依存”和“断舍离强迫症”,解释在不断刷朋友圈的强迫动作背后,是人的自恋需求。读《爱上不完美的自己》,会觉得它是一本由活生生的真人写的科普书,有讲解,更有讲述。它是一本可以伴人入眠的枕边书。
——记者、专栏作家淡豹
拿起这本书,就像回到了一个个和柯晗聊天的下午。有一搭没一搭地分享家长里短,然后得知这些故事与最前沿的心理学科研究之间的关系。幽默的心理学家讲起八卦来也是很毒舌的!
——《城市画报》杨凡
在我认识的女孩里,没见过一个像柯晗这么脆弱、又像柯晗这么坚强的了。学习心理学的女孩很多,但像柯晗这样的弥足珍贵:她勇敢地凝视自己和他人的伤口,尽最大的努力给出了解决之道。希望你读完这本书,也像现在的柯晗一样,健康、热诚、快乐。
——作家方悄悄
第一章 拥抱内在的小孩
你的一切不被主流价值认同的情绪反应一点儿错也没有。错的不是你,而是不愿自我接纳的那个内在孱弱的小孩儿。
氏名认同缺失
所有古老的说法都将名字当成咒文的一种,一旦被命名,便被束缚、控制,打回原形。有人一生拒绝认同它,挣扎痛苦,也从未真正好好看过被命名的自己。
曾经见过一个网络话题,是让大家发泄自己对名字的怨恨。本来打算上前凑热闹,想想心虚地算了。尽管确实曾为自己的名字羞耻长达十几年,但事实上,我有个算得上相当好听的名字,如果叫这样的名字也敢谈怨念,多少会被认为是来砸场或晒命吧。可我真心实意地,为自己的名字羞耻过。
出于安全的需要,人们趋向与群体的选择保持一致。这是个再常见不过的社会学概念:从众。不与大部分人保持一致的选择被视为危险,容易被攻击。这个现象在小孩子当中表现得更加不加掩饰。仔细回忆起来就会发现,小时候被大家挑出来欺负、嘲弄的孩子多半是因为某些方面与大部分人不同:反应较慢,有些脏,特别闷,甚至特别漂亮,或者更加微小的——名字的读写有些特殊。
以我自己来说,“柯晗”这个名字就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形式被嘲弄过。小学时,男生们管我叫“蝌蚪”。当他们从我身边跑过,就用一种极尽戏谑鄙夷的神情扭起五官,捏着声音喊“小蝌蚪”。他们用声音语言神态氛围……用一切力量往我身上施法,让我变成路边阴沟里黑色绒软的球状小生物。他们成功了。
上初中后,男生开始发育,进入青春期,暴躁盲目,恨不得一夜之间历尽沧桑成为大人,同时变得不好意思再起小学生水准的直白毫无想象力的绰号。但我与名字的平静关系没有维持多久。当课文上到《木兰辞》,他们找到了对我这个不太大众的名字表达意见的方式——《木兰辞》中的新词“可汗”,念作四声和二声,和我的名字读音很像。于是他们在不停地和我进行角色扮演,三五成群跑到我面前,喊我做大王。上课时念课文,念到这句便有几个拔高的声音,硬把这句念成“柯晗大点兵”。
我那时还是懦弱的、从众的、渴望被了解却不希望被特别关注的女孩,为此感到特别恐慌无助,不知如何才能令自己不总被关注。只能幻想自己的名字变成别的。自己的名字不能表达自己,我想这便是人们使用笔名的初衷。
也许不能怪人们对自己的名字诸多挑剔,因为名字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主宰不熟悉的人对名字背后人的看法。
当一个人名呈现在我们面前,即使没有见过这个人,即使并非自愿,我们也已经在大脑中描画出一幅包含性别、年龄、种族等诸多特征的图景。而这幅先入为主的画面影响我们对名字背后的人的判断程度之深,恐怕令我们自己都吃惊。
2004年,芝加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两名经济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向波士顿和芝加哥寄送了上千份简历,这些简历一部分被署上典型的白人名字,比如Emily或Greg,另一部分则被署上听上去很像黑人的名字,比如Jamal,Lakisha。结果发现,被署上白人名字的简历接到用人单位联系的可能性比黑人名字的简历高出50%。
类似令人沮丧的结果也出现在性别类的研究上。研究者同样准备了一模一样的简历,不同的是一部分署上典型的女性名字,而另一部分则署上典型的男性名字。他们将这些简历送往238名心理学家手中,请他们评估雇佣这些简历背后人的可能性。结果发现,无论这些心理学家是男还是女,他们都显著偏爱署名为男性的简历。
左右人们偏见的不仅是名字的拼写,甚至还有名字拼读的难易度。研究发现,在进行政治投票时,人们对名字好念的候选人评价更高。为了进一步探索姓名拼读难易度和世俗成功之间的联系,研究者还随机调取了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看自己:现代症的心理解剖》柯晗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