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位移:重新思考数字化》---胡泳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数字位移:重新思考数字化
作者:胡泳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9
ISBN:978-7-300-14948-6
价格:58.00元
大震之后必有位移,边缘将变为中心。与地球板块的运动一样,数
字科技革命带来相似的“数字位移”——原来的边缘变为中心,世界发
生巨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以互联网、移动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为标志的一系列变革,颠覆了生产和
商业的运行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今天,数字科技正在进一
步加速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的出现,我们正处于另一次大变革的前夜。
作者从一位社会文化学者、商业观察者的视角,以细腻生动的笔触
展现一个数字化的未来——包括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化带来的
社会、文化层面的变迁,启发我们认识世界、思考未来。
目录Contents
版权信息
序言 重新思考数字化
第一部分 先机洞烛·趋势篇
1.原子与比特
2.移动大趋势与社会变迁
3.大数据的陷阱[*]
4.赫拉克利特定律
5.让我们开放资产,数据,还有头脑——《共享经济》推荐序
6.到处都在发生数字位移
7.中国实体制造业转型之路[*]
8.制造业与互联网要互相融合
9.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四大挑战
第二部分 先拔头筹·战略篇
10.社会性企业的崛起
11.超越单一的平台策略
12.你需要战略吗?
13.向内看还是向外看——数字化时代企业的战略选择
14.利用悖论寻找更好的道路
15.能力决定速度
16.在变革之风下,游向彼岸
17.那个疯狂的乔布斯
18.企业领袖的10年考验
19.从优秀到卓越到势不可挡
20.索尼:苹果的反面教材
第三部分 先难后获·组织篇
21.什么样的公司堪称卓越?
22.宝洁创新的“从一到八”
23.求变的公司
24.混序的世界
25.科斯天花板与地板
26.黑客文化与新组织理论
27.创业者的四个陷阱
28.从大公司到“企业家公司”[*]
29.最好的企业领袖变成了企业的敌人
第四部分 先我着鞭·人才篇
30.创新与想象力的分界线
31.人,到底是无私的,还是自私的?——读《企鹅与怪兽》
32.助推?强推?还是干脆踹一脚?
33.游戏化与冷战思维
34.量子世界中的中国智慧
35.协作改变世界——《维基经济学》序
36.我们这个世界的经纬
37.员工总比老板更聪明
第五部分 先声夺人·用户篇
38.每家企业都是一个舞台
39.免费是不是一种商业模式?
40.什么是“大产品”?
41.移动互联网思维是触点式思维
42.企业如何玩转社交平台
43.品牌,谁说了算
44.社会化营销的精髓
45.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
46.无红包不社交无社交不红包——微信红包设计深度解析
47.意愿经济,卖者当心
第六部分 先行一步·中国实践篇
48.中国式战略家
49.柳传志的百年老店梦
50.把员工变成“内部企业家”
51.腾讯须证明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
52.创新的空气
序言 重新思考数字化
“我们倒着走向未来”
按照布莱恩·阿瑟在《技术的本质》一书中的说法,新技术并不是无中生有地被“发明”出来的,我们所看到的技术的例子都是从先前已有的技术中被创造(被建构、被聚合、被集成)而来的。换言之,技术是由其他的技术构成的。那么,如何区分新旧技术呢?人们常常借助一种方法,即通过描述旧技术所没有的东西,来将新技术与旧技术予以比较。
这固然增进了人们对新技术的认知,然而,它也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人们对未来的预测由此总是受限于现实,只会想象已有之物的一个更复杂和更先进的版本。
想想“无马的马车”(horseless carriage)这个在汽车刚刚被发明出来时的说法。与先前技术的关联,不仅是命名上的,也是视觉上的。汽车的早期设计显然保留了马车的大部分外观。第一代汽车工程师将乘客安置在车辆的前部——就像马车一样。遗憾的是,这意味着几乎每次车祸都是致命的。直到后来的设计师放弃了无马的马车的隐喻,让驾驶员和乘客坐落于发动机后面而不是前部。
这个故事说明,我们不仅倾向于将新发明建立在旧的基础上,还试图从我们已经知道的方面解释新发明。仿佛被遮罩遮住了双眼的马一样,汽车的发明者无法预知汽车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巨变,包括我们如何建造和使用城市,或者如何获得新的商业模式和创造新的衍生业务。打个比方,你很难在有马和马车的日子里想象汽车的无故障保险。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我们透过后视镜来观察目前,我们倒着走向未来”。
由此,研究技术需要倒着放映过去的技术爆炸,才能看清这些技术对社会经验和社会组织的漫长影响的历史过程,一如艺术家需要从尾到头倒着构想艺术品一样。只有倒着播放,我们才能在熟悉中发现陌生、在新中体验旧,并因之受到震撼。
“数字化”已成日常
经过多年的技术锻造,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社会,或者说一种数字化生存状态。1999年,为了在中国推广互联网,曾经有一次非常轰动的“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在北京、上海、广州寻找志愿者,把他们关在宾馆的房间里,看他们能否仅仅通过互联网而生存。那时,没有淘宝、没有支付宝、没有快递小哥,很多志愿者因为受不了忍饥挨饿,不得不中途退出。2016年,为了向当年致敬,上海做了一次“72小时无网络生存测试”,志愿者在结束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简直是度日如年。
这个例子非常生动地说明,互联网颠覆了我们的生存状态。在很大程度上,网络已成为我们日常交往和交易的首选媒介。在几乎所有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互联网,无论是订外卖、买东西、远程工作、与朋友共享时光,还是通过即时通信发送图片。今天,点击一两下就足以阅读本地报纸和获取来自世界任何地方的最新新闻,并可以随时更新。而消费媒介的行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新形式——社交数据层,讲述了我们喜欢什么、观看什么、关注谁和关注什么,以及在这样做时的位置。
互联网本身也经历了巨大变化。从历史来看,早期的互联网是一种静态网络,旨在于两个终端之间传送少量字节或短消息。那时的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库,仅由专业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数字位移:重新思考数字化》---胡泳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