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与人格》亚伯拉罕·马斯洛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9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动机与人格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3rd edition
第三版
[美] 亚伯拉罕·马斯洛 著许金声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packed by sungt2018.8.1
版本历史
1.12018-08-02
初版,从网上下载pdf版本,OCR为txt,用sigil制作,读校一遍。
译者前言关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1908--1970)是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曾担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他是人本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有“人本心理学之父”之称。马斯洛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心理学遗产,《动机与人格》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观的理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无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等。这是一本奠定了马斯洛的学术地位的著作,甚至他晚期提出的“后人本心理学”的思想,在这本书里面也可以发现一些萌芽。需要层次论是马斯洛心理学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也是《动机与人格》这本经典著作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在这里不准备全面评价这本书,只就“需要层次论”提出一些心得和看法。
一、评价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标准
如果从1954年《动机与人格》初版发表算起,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到今年(2007年)已过半个世纪。这一理论自提出以后,一方面不断得到引用、引证、应用,一方面也不断地遭到各种各样的批评。尽管有的批评者试图提出更好更完整的需要理论,但迄今仍然没有一种需要理论能够取代它的位置。可以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一个已经经受了一定时间的考验、具有相当重要价值的心理学理论。它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心理学,涉及多个领域。
如何看待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心理学界有一个衡量人格理论的价值的六条标准或者六个维度[参阅美国雷克曼(Richard M.Ryckman)《人格理论》(Theories of Personality),2003年]。用这六条标准来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我们可以对它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完整的看法。这六条标准是:
1.涵盖面(comprehensiveness)
它是指一个人格理论能够在多大范围内解释有关人的事实、现象以及有关资料。
2.简约性(parsimony)
它是指一个人格理论应该以尽量少的概念和尽量简约的方法来解释各种不同的现象,把不必要的重复、自相矛盾减少到最低限度。
3.精确性(precision)和易测性(testability)
它是指一个人格理论所提出的概念具有相当的清晰度和精确度,容易测量,能够推导出新的假设。
4.经验验证性(empirical validity)它是指一个人格理论应该在经验中得到证实。好的人格理论应该对人的行为具有预测力。
5.实用价值(applied values)
它是指一个人格理论应该得到实际的应用,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带来一定效益。
6.启发价值(heuristic values)
它是指一个人格理论应该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励、帮助其他理论或者观念等的产生。
十个指头有长短,很难有一种人格理论能够面面俱到地满足这六个标准。如果用这六条标准来衡量,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精确性和可测性方面有明显的不足,但在启发价值、实用价值、涵盖面等方面却相当突出。总体来说,应该是相当不错。
这里将着重就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一些重要的、但不够清晰的问题和概念做进一步的探讨。为了在进一步探讨时把问题说得更清楚,我尝试运用诠释学的一些方法。
按照我国台湾学者傅伟勋的说法,创造性的诠释学认为诠释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是“实谓”层次,即原典实际上说了什么话,为诠释的展开提供较为真实可靠的材料。第二是“意谓”层次,即原典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或它所说的意思到底是什么),通过语义澄清、脉络分析、前后文意的贯通、时代背景的考察等功夫,尽量“客观忠实地”了解并诠释原典的意思,探问其意向、意指如何。第三是“蕴谓”层次,即考究原思想家可能要说什么(或他所说的可能蕴涵的是什么)。这一层面已跳出文本本身,而进入所谓“历史意识”的领域。第四是“应谓”层次,即追究原思想家本来应当说些什么(或诠释者应当为原思想家说出什么)。到这一层面,诠释者的洞见和诠释的力度已完全穿透了原有思想结构的表层,而掘发出更为深刻的内涵,从中显现出最有诠释理据或强度的深层意蕴和根本义理。第五是“必谓”层次,即思虑原思想家现在必须说出什么(或为了解决原思想家未能完成的思想课题,诠释者现在必须践行什么)。“必谓”层次最能体现诠释学的创造性。
二、需要层次论的层次究竟是几个?——马斯洛的原意
在理解人的动力结构方面,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迄今没有其他理论能够替代的模型。尽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影响极大,被广泛引用和介绍,但对其理解却有一些混乱和互相矛盾的地方。
例如,就我所见,国内外的心理学著作和心理学教材中,有的讲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归属、自尊、自我实现需要,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心理学》(2001)就是如此。有的讲是七个层次,即生理、安全、归属、自尊、自我实现、认知、审美需要,即加入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排在自我实现之后,例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心理学》(1994)就是如此。美国D.克雷奇等著的《心理学纲要》讲的是五个层次(1976)。美国E.R.希尔加德等著的《心理学导论》(1982),也是讲七个层次,但是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排在自我实现之前,即生理、安全、归属、自尊、认知、审美、自我实现。认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五个层次的文献,忽略了马斯洛对于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的论述;认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七个层次的,则是简单地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也各看成是一个层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首要的原因应该是马斯洛“实谓”的情况不太统一,一些概念不太清晰。
那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到底讲的是几个层次?马斯洛的原意是什么呢?我们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应该有怎样的理解?
需要层次论是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着重提出的,我们就从这本书谈起。这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动机与人格》亚伯拉罕·马斯洛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