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里主义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版)出版说明
我馆历来重视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1981年开始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在积累单行本著作的基础上,分辑刊行,迄今为止,出版了十二辑,近五百种,是我国自有现代出版以来最重大的学术翻译出版工程。“丛书”所列选的著作,立场观点不囿于一派,学科领域不限于一门,是文明开启以来各个时代、不同民族精神的精华,代表着人类已经到达过的精神境界。在改革开放之初,这套丛书一直起着思想启蒙和升华的作用,三十年来,这套丛书为我国学术和思想文化建设所做的基础性、持久性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集中体现了我馆“昌明教育,开启民智”这一百年使命的精髓。
“丛书”出版之初,即以封底颜色为别,分为橙色、绿色、蓝色、黄色和赭色五类,对应收录哲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历史•地理和语言学等学科的著作。2009年,我馆以整体的形式出版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四百种,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以襄盛举。“珍藏本”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读书界希望我们再接再厉,以原有五类为基础,出版“分科本”,既便于专业学者研读查考,又利于广大读者系统学习。为此,我们在“珍藏本”的基础上,加上新出版的十一、十二辑和即将出版的第十三辑中的部分图书,计五百种,分科出版,以飨读者。
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以更加虚心的态度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研究和学习各国发展的有益经验。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任重道远。我们一定以更大的努力,进一步做好这套丛书的出版工作,以不负前贤,有益社会。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11年3月
谨以此书纪念恩斯特·特勒尔奇
英译本编者导言
W.斯塔克博士
弗里德里希·迈内克寿比人瑞。他1862年出生时,其德意志祖国尚未实现长期追求的、在一个共同的德意志帝国内的统一(的确,行将确定这帝国的范围和政治特性的两大决定性战役——萨多瓦战役和色当战役——尚未进行),而当他于92年之后即1954年去世时,德意志帝国已走完了一整个生存怪圈。它在俾斯麦治下度过了短暂和辉煌的凌晨时光,在威廉二世治下经历了闷热浮躁的正午暑浪,接着熬过了战争和革命的磨难,步入阴影越拉越长的魏玛共和国午后,最后跌入专制暴政的黄昏,在1945年的决定性败北中被肢解和剪除。迈内克目睹了所有这些事态发展,而这些事态发展也深刻地影响了他本人——不仅因为他是个优秀的德国人,而且更因为他是个优秀的历史学家。这虽然听起来似是而非,本质上确是朴素的实情。对迈内克来说,身为一名历史学家并不意味着活在往昔,或者思想情感眷恋往昔,而是首先意味着直截了当地投身于自己所处的那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感受其风云冲击,经受其暴雨洗礼。受到被称为“生活哲学”(Lenbensphilosophie
,一个极难翻译出来的术语) 的思想运动的深刻影响,并且靠近威廉·狄尔泰之类思想家,迈内克将历史研究更多地看做是整个人格的经验,即以设身处地似的理解来参与先前时期里人们的斗争,体验其希望、恐惧、挫折和成就,而不那么是人类智力的操作。他确信,历史学家只有经由当今之门,才能进入往昔之地。这就是说,只有全心全意地进入当今现实,才能使他强烈地意识到什么真正重要,而这意识是在他试图把握往昔的现实时需要的。任何采取别种做法的人,任何以书蛀虫的心态习惯来查阅史料的人,都将无法同已逝年代里的活生生的力量建立起真正的联系,都将忽略现在和过去的极为本质的东西,而且确实将是一个处理僵死之物的无感觉的人。这样一种态度使学者肩负重担,承受一种极少有人喜欢承受的磨难。它将他推出平静的课堂和风雨不入的书斋,推到至少是政治行动舞台的边缘。迈内克一生都置身于这个舞台,从参与1908年的一项谴责威廉二世的动议,到深切同情1944年的反希特勒密谋。
[1]
他的著作中的精华,有许多正是出自这种与历史本身——实际发生的历史——的贴近。
在有些时期里,对于历史学家的任务的整个这种态度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同情,而在另一些时期里,此种态度只是例外,一般饱受非难。在弗里德里希·迈内克较年轻时,它简直就是犯忌。19世纪末,德国历史学家们同其他学者一样,处在两大趋势影响之下:其一源于赫尔曼·科恩和保罗·瑙托尔普的新康德主义,其二来自更为有力的西方实证主义,卡尔·兰普雷希特之类很有影响的人物便是它在德国的化身。尽管这些哲学彼此大不相同,也尽管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始终必定截然有别,但它们在有一点上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都力图迫使历史研究者将他同史料的关系当作一种明确的主体客体关系。迈内克全不听从那一套。对他来说,历史学家的主要任务恰恰在于弥合
旁观者与被旁观的生存之间的鸿沟,亦即克服别人认为是唯一“科学的”主体客体关系。他并不认为历史学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能够或应当采取有如天文学家和植物学家那样的“客观”态度。他很清楚地认识到,努力自我克制(实在是自我屈辱),以此尽量对自己研究的事实无所“动心”的历史学家,必定变成一位古物研究家,一位枯死事实的搜集者,好比历史的捡破烂人。他坦率地写道:“一种不带价值取向的历史编纂要么只是资料汇集和史学本身的预备,要么——倘若它自诩为名副其实的史学——给人枯燥无味的印象。”
[2]
在其成名作《人道理想与民族国家》的序言里,他如此表达了自己的信念:“本书基于这么一种观点:德国的历史研究必须再度升华为较少拘束的探讨,接触政治和文化生活的巨大活力,而不遗弃自己在治史方法上的可贵传统;它可以更大胆地进入哲学和政治,而不损害自己最深层的内在性质和目的。”
[3]
这是一份宣战书,宣战对象是所有那些为数众多、认为史学无非是往事的精确写照和事件的单纯如实登xiii录的人们。对弗里德里希·迈内克来说,史学绝非如此。在他看来,它大可以说是一种深切的人类关怀,我们无法不变得在思想和情感两方面都介入其中。这再次有助于说明他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他的书从来不是枯燥无味的。他向我们展示了生活,连同其所有令人大为痛苦的困难。历史在他眼里从来不像柔畅平静的稳流,而是始终变动不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马基雅维里主义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