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入寻常百姓家:首届赵超构新闻作品选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飞入寻常百姓家:首届赵超构新闻作品选/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主编.-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8
ISBN 978-7-227-03559-6
Ⅰ.飞…Ⅱ.中…Ⅲ.新闻-作品集-中国-当代Ⅳ.I2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7)第123046号
飞入寻常百姓家——首届赵超构新闻奖作品选 主编/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
执行编辑 于小龙
责任编辑 丁洪 曹海英 马若飞 曹巴特
装帧设计 安毅 梁玉惠
责任印制 来学军
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发行
出版人 高伟
地址 银川市北京东路139号出版大厦(750001)
网址 www.nxcbn.com
电子信箱 nxcbmail@126.com
邮购电话 0951-5044614
经销 全国新华书店
印刷装订 宁夏捷报印业有限公司
开本 880×1230毫米 1/32
印张16.25
字数 450千
版次 2007年8月第1版
印次 2007年8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227-03559-6/I·933
定价 48.0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序 像赵超老那样善待读者——写在《首届赵超构新闻奖作品选》出版之际
丁法章
2006年,在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召开的一次会长扩大会议上,与会者经过讨论一致决定:从当年起,在中国晚报界开展一年一度的赵超构新闻奖评选活动,具体工作由学术委员会负责,并由承办年会的晚协成员单位编辑出版《赵超构新闻奖作品选》。这在我国晚报大家庭,无疑是一个顺民心、得民意,关乎晚报发展的重要决策,是践行赵超构办报思想、传承晚报文脉、发扬社会主义晚报事业优良传统的一件大事,也是抓好自身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晚报工作队伍的一项战略措施,因而得到了晚报界同仁的广泛赞同。
赵超构先生,不仅在中国晚报界,而且在整个新闻界,是一位耳熟能详的泰斗式的人物。他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著名的评论家、杂文家和社会活动家。作为记者,他生命不息,笔耕不止,一生写下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六大本《赵超构新闻文集》收入了其中的精彩篇章。特别是他34岁时随中外记者团赴延安采写的长篇通讯《延安一月》,传诵至今,影响深广,被誉称为中国人写的《西行漫记》。作为评论家和杂文家,他从步入新闻界开始,就以如椽之笔,写下了一篇篇追求真理、鞭挞邪恶、针砭时弊、歌颂光明的新闻评论。尤其是他后期撰写的“林放式杂文”,不仅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作为社会活动家,他多年在中央和上海的民盟兼职,并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一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诤友,与我们党肝胆相照,风雨同舟。更加弥足珍贵的是,赵超构先生在从事晚报领导工作的40多年来,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逐步提出并形成了赵超构办报思想,为开创办好社会主义晚报的道路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被人们尊称为社会主义晚报事业的奠基者。
正因为赵超构先生是以这样的楷模、风范与我国晚报事业联系在一起,因此深得晚报界同仁的尊崇和厚爱,尤其是在他为伴一生的新民晚报社,同事们都称呼他为赵超老。1992年2月12日他病逝后,新民晚报全体同仁敬献的挽联上写着:
社长主笔 老将音容犹在永为同仁导师
朋友挚友 诤友风范长存堪为报坛楷模
这副挽联,真实不过地再现了赵超构先生60年的新闻生涯和办报业绩,充分表达了全体新民报人对自己老社长的追思和崇敬之情。
赵超构先生对新闻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影响是深广的。作为晚报后学,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地方很多,但最最主要的,莫过于学习和践行他有关办社会主义晚报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真正落实他的办报理念。大家知道,赵超构先生关于办晚报的论述涉及广泛,内容丰富,无论是他提出的得到毛主席重视的“短些,广些,软些”的著名论点,还是他提出的被江泽民同志充分肯定的“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的编辑方针;无论是他概括的“新闻性、社会性、娱乐性、可读性”的晚报特性,还是他强调的在“晚”字上做文章和如何体现指导性的要求,等等,都具体明确,切实可行。那么,什么才是贯穿于赵超老这些办报论述的一根红线呢?换句话说,赵超老办报思想的精髓在哪里呢?还是赵超老自己回答得很好:“最要紧的是了解读者。”这个回答像赵超老的为人一样,多么质朴无华啊!
常言道,宣传要看对象。为了发挥晚报的特色,体现晚报的功能,尽到报人的责任,首先得了解读者。这是为着读者和服务读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办好报纸的前提和基础。赵超老深知这一点,他从解放前到解放后的办报实践中,感到最主要的经验是首先要了解读者。他说:“我们晚报的读者不应该分什么阶层,不应该是什么界,也不是什么干部,应该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他们读晚报的时候的身份,不应该是工人、农民、干部,而是城市居民。”1982年1月《新民晚报》复刊时,他更加明确提出了凡从8岁的小娃娃到80岁的老爷爷,都是晚报的读者,都应该从晚报上读到自己喜爱的东西。他还要求晚报努力使自己成为报春的燕子,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
赵超老关于要了解读者的办报理念,绝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文字中,而是落实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与读者同呼吸、共命运、休戚相关的岁月里。不是吗?他曾在虹口区普通居民生活区的一间旧屋里住了40多年,上级组织多次考虑为他改善住房,都被一次次谢绝。究其原因,是这里有一大批对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平民百姓。用他的话说,只要到菜市场转一转,理发店坐一坐,洗澡堂泡一泡,当前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什么社情民意,什么家长里短,就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了。一句话,他在这里可以得到办好报纸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翻开他写的时评文章《未晚谭》,不少题目都来自身边事、热门话、人间情;平时他给报社同仁出的新闻点子,很多都来自所居住的社区。直到病重住进医院,他还是急切地向来探望的人打听:“最近社会上有什么热闹话题,快给我说说。”
赵超老之所以会如此关心和了解自己的读者,他是这么说的:“我们作为地方报、晚报,应该接近群众,要像白居易的诗一样,让老太婆也听得懂,感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飞入寻常百姓家:首届赵超构新闻作品选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