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韩非子
高华平 王齐洲 张三夕 译注
中华书局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韩非子/高华平,王齐洲,张三夕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5.5
(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ISBN 978-7-101-10901-6
Ⅰ.韩… Ⅱ.①高…②王…③张… Ⅲ.①法家②《韩非子》-译文③《韩非子》-注释 Ⅳ.B226.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82219号
书 名
韩非子
译 注 者
高华平 王齐洲 张三夕
丛 书 名
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责任编辑
张彩梅
出版发行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100073)
http://www.zhbc.com.cn
E-mail:zhbc@zhbc.com.cn
印 刷
北京瑞古冠中印刷厂
版 次
2015年5月北京第1版
2015年5月北京第1次印刷
规 格
开本/720×900毫米 1/32
印张8 字数130千字
印 数
1-10000册
国际书号
ISBN 978-7-101-10901-6
定 价
16.00元
“中华经典指掌文库”出版说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留下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宝库。在这座宝库中,既有“二十四史”、诸子百家这些厚重而深邃的经典,又有唐诗宋词、四大名著这样优秀的文学经典,更有一大批涵括人生智慧、社会经验等内容的经典作品。经典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份记录,更在于它和当今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现代电子设备的出现,使得很多人越来越依赖手机、电子阅读器,碎片式、被动式、不加思考式阅读倾向越来越严重。中华书局肩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有责任有义务呼吁民众重视经典阅读,回归纸质阅读,从而感悟经典的魅力,更有责任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使阅读成为可能。为此,中华书局推出“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本文库定位为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本,精选书目,针对不同性质的经典,约请专家通过注释、翻译、点评等方法,引领大家阅读这些经典。除收录最有代表性的思想、文学、历史经典外,本文库还选入大量可读性强、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生活、智慧类经典,可供广大读者茶余饭后、舟车之间,展卷一读,或如醍醐灌顶,或受当头棒喝,或解颐欢笑,或喟然心动,觉出读书的好处和乐处。
“指掌”二字,出自《论语·八佾》。孔子用手指着手掌,说明事情清楚容易。本文库取名“指掌”,其寓意:一是本书之目的,希望给广大读者提供浅显易读的文本;二是本书之形制,即一指可翻的书,一掌可握的书。因此,本文库的最大特点是方便实用,充分考虑当代读者的实际需求。合适的开本确保携带的方便,合适的分量确保阅读的轻松。
出版本文库,是我局针对社会变化所做的一次尝试,恳切希望社会有识之士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也热忱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喜欢,和我们一起分享经典的魅力和阅读的快乐。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4年12月
前言
韩非生年不详。根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韩非是韩国的宗族公子,“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他曾与秦国的丞相李斯一同问学于荀子,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韩非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诸侯争霸、战乱连绵的空前动荡时期,他目睹了韩国屡次败于秦国,损兵削地,国势日衰,便多次上书韩王,希望韩王变法图强,但韩王均不采纳。当时有一位叫堂谿公的人,劝韩非行礼辞让,修行藏智,以求身全名遂,但韩非表示提倡法治,乃是“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自己不会改变信念。为宣传自己的法家思想主张,韩非写下了《孤愤》、《说难》、《五蠹》、《内外储说》、《说林》等十余万言的著作。韩非的著述流传到秦国,秦王嬴政读后十分欣赏,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告诉秦王说:“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王马上进攻韩国索要韩非。韩非到了秦国,取得了秦王的信任,却招致了李斯的嫉妒。李斯联合当时秦国的奸臣姚贾一同陷害韩非,诬陷韩非是韩国的奸细,“终为韩不为秦也”,建议找借口“诛之”。秦王受蒙蔽,下令将韩非治罪。韩非想向秦王解释,但无法得见。李斯则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逼迫韩非自杀。不久,秦王悔悟,派人去救韩非,但韩非已死于狱中。这一年是秦王嬴政十四年,即公元前233年。著名学者钱穆先生在《先秦诸子系年》中根据韩非和李斯同学于荀卿的史实,假定韩非与李斯年龄相当,推定韩非生于公元前281年,死时约四十八岁。现在学术界大多采用这一结论。
韩非思想的基本特点是要坚决而全面地推行法治。他在《问辩》篇中说:“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而且,在韩非看来,封建国家的富强和诸侯霸业的完成,都必有赖于法治:即所谓“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者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五蠹》)。
韩非的法治思想继承并发展了战国以来早期法家特别是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的法治思想,形成了一个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体系。他给“法”下的定义是:“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定法》)“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难三》)这里,韩非讲的是用文字详细规定的成文法。它由政府颁布和保存,是臣民们一切言行的标准,其刑罚的条款一定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即它是具有公开性和强制性的行为规则。从内容上说,这种“法”主要就是《二柄》篇所说的“刑德”二柄: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以“法”治国的确是一件于君于民皆十分有利的事情,但这个“法”——“刑德”的标准该如何制定呢?这就涉及一个立法原则的问题。韩非认为,根本的原则就是要“因道全法”,即要根据客观的规律制定法令。例如,人的本性都是“自为”——即自私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韩非子--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