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交际与文化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云贵彬著.-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2
ISBN 978-7-81085-877-9
Ⅰ.非…Ⅱ.云…Ⅲ.身势语-研究Ⅳ.H026.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6)第144416号
非语言交际与文化
作者:云贵彬
责任编辑:赵欣
责任印制:曹辉
封面设计:源大设计工作室
出版人:蔡翔
出版发行:出版社(原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社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邮编:100024
电话:65450532或65450528传真:010-65779405
网址:http://www.cucp.com.cn
经销: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
开本:850×1168毫米 1/32
印张:6.5
版次:2007年2月第1版 2007年2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81085-877-9/K·877
定价:22.0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错误 负责调换
前言
非语言信息所具有的意义并非全世界都完全一致,但是轻视其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却是全世界不约而同的通病。
在所有文化形态中,任一年代的人都使用手势、目光、身势、沉默、空间、时间、色彩等非语言媒介传递信息。但是既没有为解释非言语信息的世界通用的辞典,也找不到按国别整理的有关非语言信息的完整辞典。其原因在于非语言信息是千变万化的,常因文化、性别、个人乃至场所等状况而异。质言之,语言以外的信息,离开传受者自身的具体情况是绝不可能判别其确实含义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哪种人类社会“不是语言的语言”都传达超出语言的强烈意义和感情。
研究人类用语言以外的方法进行交流的实态可以大大提高对人的理解能力,编著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读者得到这种收获。掌握这种知识的第一成果应该是加深读者对自身所属社会中日常见到的人类行为的认识。观察人总是令人愉快的,而理解其观察结果的意义往往给人以启迪。如果对语言之外的人类行为敏感,而且又注意到这些东西即使在同一社会内部也会有各种解释的可能和不同的深度,当然也就会理解并接受异文化的人类行为。
今天,世界日益缩小,对异国民、异文化的理解已经更为迫切,了解和研究语言是了解异国民、异文化的必由之路,而了解和研究语言,就要了解和研究语言和非语言两个侧面。
1 非语言交际概述
1.1 非语言交际的种类和功能
1.1.1 非语言交际的种类
1.1.2 非语言交际的功能
1.2 非语言交际的习得和解读
1.2.1 非语言交际的习得
1.2.2 非语言信息的解读
2 身体信息
2.1 全部感官协同发挥作用
2.1.1 听觉
2.1.2 触觉
2.1.3 嗅觉和味觉
2.1.4 视觉
2.2 根据身体信息产生的对人评价
2.3 体型和性格的关联
2.4 身体的气味
2.5 美貌标准的文化差异
3 动作和表情
3.1 动作和表情的种类
3.2 示意动作
3.3 说明动作
3.4 感情表露动作
3.5 语言调整动作
3.6 适应动作
4 眼睛的使用方法
4.1 眼睛的作用
4.2 注视、凝视与瞥视
4.3 对话时的目光
4.4 影响眼睛使用的其他因素
4.5 特殊情境的眼睛使用
4.5.1 求职面试之时
4.5.2 在听众之前
4.5.3 受到视觉刺激时
4.6 眼神的文化差异
5 副语言
5.1 副语言的分类和种种差异
5.2 通过副语言识别人的可能与局限
5.2.1 识别身体的性状
5.2.2 识别个性特征
5.2.3 识别感情状态
5.3 副语言对听话人的影响
6 沉默
6.1 一般的沉默
6.1.1 沉默的含义
6.1.2 伴随言语交流的沉默
6.1.3 不伴随言语交流的沉默
6.2 特殊的沉默
6.2.1 惩罚他人的沉默
6.2.2 传情达意的沉默
6.2.3 追求静寂的沉默
6.3 不同文化的沉默
7 身体接触
7.1 身体接触对婴幼儿的意义
7.1.1 婴儿的初次体验
7.1.2 失母婴儿的特殊病症
7.2 身体接触的需求和禁忌
7.2.1 接触的需求
7.2.2 接触的禁忌
7.2.3 职业性的触摸
7.3 安慰感、满足感和犯罪率
7.3.1 安慰感和满足感
7.3.2 性满足和犯罪率
7.4 身体接触的文化差异
7.5 非触觉性的相互接触
7.5.1 爱抚的代用品
7.5.2 寒暄用语
7.5.3 非触觉性相互接触的二重性
8 空间和距离
8.1 动物和人类的界域习性
8.1.1 动物的界域习性
8.1.2 人类的界域习性
8.2 “自由空间”和“界域标记”
8.2.1 “自由空间”
8.2.2 界域标记
8.3 侵犯界域的类型和界域尊重的观念
8.3.1 侵犯界域的类型
8.3.2 界域尊重的观念
8.4 对人的间距和间隔的心理
8.4.1 对人的间距
8.4.2 间隔的心理
8.5 舒适间距和心理隔离
8.5.1 舒适间距
8.5.2 心理隔离
8.6 地位的标志和就座的规则
8.6.1 地位的标志
8.6.2 就座的规则
8.7 教室座位安排的意义
8.8 居住的感觉和生活方式
8.8.1 居住的感觉
8.8.2 家居和生活方式
9 时间
9.1 对时间的认知和感觉
9.1.1 时间的意义
9.1.2 对时间的感觉
9.1.3 判断时机的方法
9.1.4 时间表的奴隶
9.2 时间观念的文化差异
9.2.1 “迟到”的含义
9.2.2 拉丁美洲的时间
9.3 人体的“生理周期”
9.3.1 最短的周期
9.3.2 一天的周期
9.3.3 一个月左右的周期
9.3.4 一年左右的周期
10 色彩
10.1 色彩的象征意义和性格联想
10.1.1 色彩的象征意义
10.1.2 色彩的性格联想
10.2 人对色彩的偏好和颜色的识别度
10.2.1 人对色彩的偏好
10.2.2 颜色的识别度
10.3 商品包装色彩的功效和服装色彩的选择
10.3.1 商品包装色彩的功效
10.3.2 服装色彩的选择
10.4 色谱的分类与色彩的错觉
10.4.1 色谱的分类
10.4.2 色觉的障碍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非语言交际与文化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