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录——周有光106岁自选集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前言
卷一 闲谈人生
人才学定律
《〈伊索〉的舞台艺术》序
跟林汉达一同看守高粱地
刘香成《历史摄影集》序
窗外的大树风光
有书无斋记
《百岁新稿》自序
漫说太平洋
中国有三宝
陈独秀和胡适分道扬镳
日本文改的旗手村野辰雄
巧遇空军英雄杜立德
卷二 静观波涛
从大同论到理想国
走进世界
两访新加坡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
人类历史的演进轨道
漫谈“西化”
东洋变西方
传统宗教的现代意义
美国社会的发展背景
苏联历史札记
——成功的记录和失败的教训
暖房经济效应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卷三 思入风云
端午节的时代意义
启蒙运动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二战”后世界大国的“大分大合”
科学的一元性
——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
把阿富汗建设成亚洲瑞士
不丹王国的民主化
记两次语文现代化国际会议
三个国际语言问题
土耳其的文字拉丁化
彝文的规范化
卷四 学习新知
字母跟着宗教走
丝绸之路和字母之路
《汉语拼音·文化津梁》序言
——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五十年
切音字运动百年祭
人类文字的鸟瞰
汉字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语言和文字的类型关系
语文教学的两条思路
终身教育 百岁自学
古书今读
女书:文化深山里的野玫瑰
文房四宝古今谈
英语是如何成为国际共同语的
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
——读高平叔著《蔡元培年谱长编》
圣约翰大学创立一百一十周年
附录:周有光著作单行本目录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静思录:周有光106岁自选集/周有光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ISBN 978-7-02-008617-7
Ⅰ.①静… Ⅱ.①周… Ⅲ.①散文集—中国—当代②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Ⅳ.①I26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091270号
责任编辑 廉 萍
装帧设计 何 婷
责任校对 王玉川
责任印制 王景林
出版发行 人民文学出版社
社 址 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
邮政编码 100705
网 址 http://www.rw-cn.com
印 刷 北京季蜂印刷有限公司
经 销 全国新华书店等
字 数 228千字
开 本 820×1230毫米 1/32
印 张 11.5 插页3
印 数 1—5000
版 次 2012年1月北京第1版
印 次 2012年1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978-7-02-008617-7
定 价 28.00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图书销售中心调换。电话:01065233595
前 言
有几位青年朋友常来我家,谈天说地,陶然共乐。他们的年龄都比我小七十岁以上,可是我们之间毫无“代沟”的隔阂。我乐意倾听他们的时代新声,他们乐意倾听我的倚老卖老。他们和我可说是难得的忘年之交。
他们喜欢看我的文章。每次相见,我选择一些旧文和新稿,复印送给他们。日积月累,成为这本文集。我说,这些文章既谈不上文学,又谈不上学术。文学重视修辞,这里全是信笔写来,不假思索,未经琢磨加工。学术要求知识系统化,这里全是分散的篇章,随意杂凑,不成体系。这是一堆散乱的随笔,青年朋友们用作休闲读物,兴来拿起翻看,兴尽随手放下,倒也悠然自得。
如果说这里也有一丁点儿的可供借鉴的价值,那就是我下笔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一番独立思考,避免人云亦云,力戒以讹传讹。
我很高兴,我的青年朋友们,在阅读我的文章时候,不是先肯定文章的内容,而是先怀疑文章的内容,都要经过独立思考,然后接受,不认为老年人阅历多,认识水平必然超过青年人。
独立思考是轻而易举的脑力活动,人类的一项先天本能。对于长期接受引导训练的青年们,如果一时失去独立思考能力,也只要正襟危坐,闭目静思,就能渐渐恢复正常的独立思考本能。因此,这本文集定名为《静思录》。
周有光
2011.3.19
时年106岁
卷一 闲谈人生
人才学定律
韩愈(768—824)是“人才学”的鼻祖,他发现如下的“人才学定律”:
定律一:“识则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识马然后有马,识才然后有才。
定律二:“辱则无”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多智有罪,斯文扫地。
定律三:“食不饱,才不见”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定律四:“意不通,才无用”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
1995.1.20
【附录】
韩愈《杂说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伊索〉的舞台艺术》序
我上小学以前,就听过伊索寓言。上小学以后,我看过中文的伊索寓言。1959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伊索》在北京演出,我看了。1980年,这个剧院再度上演《伊索》,我又看了。
两次看《伊索》,感受不同。第一次看了以后,我惊叹!第二次看了以后,我悲叹!
惊叹什么?惊叹剧本作者的才华!伊索寓言在我的印象里,原来像是许多珍宝散乱在桌子上,彼此之间是没有联系的。那年去首都剧场看《伊索》之前,我想,把伊索寓言写成话剧是可能的吗?看完以后,我像是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眼前出现了海市蜃楼!剧本作者把散乱的珍宝编织成一幅生动的图画了。图画中每一个人都在紧张地活动,每一只鸟儿都在歌唱,每一头野兽都在奔跑。古老的传说变成有温度、有脉搏的现实生活。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才华!
悲叹什么?悲叹奴隶社会的不幸!
文明古国的希腊,原来是必须在两种不幸之中选择一种的充满着“两难”(dilemma)的奴隶社会!奴隶伊索的选择是,追求自由就得死,保留生命就得做奴隶。女奴隶主的选择是,要想生活舒适就不能得到真正的爱情,追求真正的爱情就只有跟着奴隶去受苦。漫长的奴隶时代呵,这是多么令人悲叹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静思录——周有光106岁自选集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