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成长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7.8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前言
轻松的阅读,是后现代知识摄取的一个流行方式。我们不需要读过于深邃的文章,那是供专家们去研读和分析讨论的。对大众来说,好读易用就可以了。这本亲子关系的书有两个特点,一是比我的《陪孩子长大》更通俗、更幽默,所以设计了一些漫画,增强读者的记忆与阅读的快乐。扰动一直是我心理治疗中的核心技术,扰动意味着给你内心留下一些模糊的印象,像蝴蝶扇动着的翅膀,不干扰你,却慢慢地引发你的变化。聪明的人读书一定不是死记硬背的,而是边读边由着自己推论、遐想,天马行空。这样,知识与自己的领悟分不开,学到的东西就灵活。佛家主张顿悟与渐修相辅相成,读书是渐修,等纷繁的、模糊的、混乱的感受与印象集聚到某一刻,顿悟随之而来,而顿悟出来的东西一定是自己的,不再是作者的。小时候,父亲喜欢说我好读书不求甚解,在20世纪,这种学习方式是很糟糕的,因为那个时候世界是刻板的、非此即彼的、二分与对立的,正如美苏之间的冷战。21世纪却不同,世界的边界、文化、分类、秩序都变得交融与混搭,读书就可以知其然,不一定需要知其所以然。
另一方面,这本书会涉及一些后现代的家庭育儿与社会育儿的思想,这些思想无疑会引发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我会小心柔化这些信息,不让读者内心被改变太多,因为改变本身是一种风险。我也增加了对儿童智力培养的新观点,这些新观念不是取代过去的教育思想,而是力图补充我们培养的不足。我强调开发右脑,因为人类右脑的功能在理性主义压迫下退化得太过迅速。心智为一体,心与智慧是不可分割的。有大智慧的人,心态也比别人稳定一些,不那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帮助父母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有良好心智的人是我写书的目的。读我书的人,除了普通的家长外,还有众多喜欢或从事心理学工作的人,为了对他们有所裨益,我也会应用不少心理技术并涉及一些常用理论。原则上,我的心理学已经不是正统意义的心理学,是一个融入我个性、嗜好,对东西方哲学、思想文化的解构并重组了的心理学。所以,请手下留情,不要拿我的东西和经典理论去较量。
这本亲子关系的书本来应该发表在我的《陪孩子长大》《家庭成就孩子》《早教的秘密》三本书之前,由于涉及心理学的理论稍多,阴差阳错,先来后至,蒙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青睐,今天才跟读者见面。记得1998年,当时中国唯一一本育儿杂志《父母必读》的主编杜乃芳和她的助手徐凡在北京出版社附近的烤鸭店宴请刘丹、唐登华、霍莉钦、王芳和我,要我们协助开设一个专门讨论亲子关系的栏目。我们都是中德高级心理培训班家庭治疗专业的同学,也想为大众做一些亲子教育普及的事。由于稿酬很低,刚开始大家都写,慢慢地就剩下我一个人,一直坚持到2007年。写专栏是一个既辛苦又挑战的事,每月一稿,仿佛是被人上了紧箍咒。那时的我要算是有点资历的专栏作家了,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为《女友》(深圳版)写专栏近六年,然后是《时尚男士》三年,《世界都市》一年,有了这些铺垫所以才能坚持下来。现在的读者更了解我在《心理月刊》《时尚健康》上的专栏文章,这两个专栏都有我较大的读者群。在此我也要感激那些把专栏机会提供给我的主编们。
记得我刚开始主持《父母必读》的《亲子万花筒》栏目时,是帮助大家解读香港李维榕老师的文章。李维榕老师生在香港,学成在美国,是香港家庭治疗领域的权威人士之一,也是美国结构派家庭治疗大师米纽琴唯一的华人弟子。杂志社担心她的东西与中国读者之间存在意识、文化方面的差异,要求我把李维榕老师的思想通俗化。她的书名叫《家庭万花筒》,栏目依此得名。解读李维榕老师的文章给了我一个借鉴的机会,我是学系统思维的,喜欢整合治疗风格,咨询时和风细雨,顺水推舟。她是结构式思维,虽然也借用一些萨蒂亚体验派家庭治疗的技术,但略感对家庭着力太重,扮演了一个权威角色。我注重家庭关系平衡,她注重家庭功能完整;我喜欢互动中的有效性解释,她在意互动中的正确方式;我注重扰动的方向,把改变交还给家庭,她强调正确的策略,带引家庭跟随她去解决问题;我关心谁是容易改变的人,她关心谁是产生问题的人等等,这些学术上的差异让我忍不住会重组、改译她的文章,让读者更易于从中获益。不知道李维榕老师看了我的评论有什么感觉,猜想被人评论感觉一定不那么好。
读者对我的文章反应空前的好,每期一篇讨论亲子关系的文章,我都会收到大量的读者反馈。很多读者给予我很多好意见,他们不仅想知道家庭发生了什么,还想知道如何去解决。所以我开始讨论治疗师视角,作为一个家庭治疗师如何看待问题,以及哪些问题是问题,哪些问题不是问题。同时也把家庭治疗技术、一些理论介绍给读者,帮助读者提高如何观察、引导、解释家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我擅长运用传统中医的思想,即不注重标,去关心本,或者标本皆治。中国哲学中有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保留问题并从中获益是否也是一种解决。从2005年起,应读者要求我开始解答个案,很多读者喜欢从一个具体的案例中去了解亲子关系的解决方式,我也乐于这样做,因为这种方式更具有可读性。那时我的临床咨询非常忙,写这些文章让我有时间去思考,反过来增强了我对案例的理解,也增长了我治疗的功力。
这里要感谢《父母必读》杂志社,让很多读者通过栏目认识和喜欢我。记得2003-2005年在北医精卫中心(北大医学院,六院)高级培训班讲课,好多学员说是看着我的专栏带孩子长大的,让我开心得很。这本书是为了养育孩子的普通家长写的,对一些还没有生育的年轻人,读这本书也许可以帮助你重温家庭的故事,重新认识、理解、处理好与双亲的关系,并建立亲情间的信赖。等到可爱的宝贝来到世上,你差不多已经是一个理论上合格的父母了。由于这本书涉及很多心理学的有效技术,对一个想从事家庭治疗的心理学人士,也是一本可以细读领会的书。
李子勋
2013年10月10日
第一章 读懂孩子的内心
1.给孩子荫蔽,也要给孩子自由
2.容忍孩子输在起跑线
3.让孩子自然长大
4.过度保护让孩子陷入成长困境
5.教育之前先建立良好关系
6.有效互动比正确的教育更重要
7.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8.让孩子在合适的时间犯合适的错误
9.家长要学会表现无知
10.尊重儿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陪孩子一起成长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