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金阁寺/(日)三岛由纪夫著;林少华译.—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9
ISBN 978-7-5436-5562-1
I.金… II. ①三…②林… III.长篇小说-日本-现代 IV.I313.4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9)第116363号
金阁寺
(日)三岛由纪夫 著
林少华 译
青岛出版社出版
版 次:2010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开 本:大32开(880mm×1230mm)
定 价:20.00元
目录
生存之美与“毁灭之美”
金阁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潮骚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生存之美与“毁灭之美”
(代译序)
林少华
通观日本近现代作家,不难看出两个特点。一是不大关心社会和政治,并自视为清高之举,导致“私小说”盛行;二是不少人硬是不想活着而情愿自杀,其中包括一代才子芥川龙之介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而自杀本身也大多出于难以摆上桌面的一己之因,因而往往使世人为之掬一把同情之泪或发出一片不胜惋惜的唏嘘。但凡事总有例外。
说起这种例外,大凡年纪稍长之人,大概还会记得上个世纪60年代最后一年(佐藤执政时期)在东瀛京城上演的一场血淋淋的闹剧——一个头缠写有“七生报国”字样的白布、身着仿佛拿破仑时代遗物的戎装的汉子,领着三个同样装束的男士,堂而皇之地冲入自卫队东部方面总监部,把个总监大人綁得结结实实,又打伤几名试图搭救长官的士兵,在阳台上面对院子里集合起来的自卫队员发表了一通充满军国主义火药味的讲演之后,大喊“天皇万岁”而切腹自杀。场面之凄绝十分了得。
此君便是一度被提名为诺见尔文学奖候选人的战后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尽管人们对其生前势如天风海涛的文学才华无不刮目相看,但对其此般死法则大多认为是一种倒行逆施的畸形表演,是时代错误,是对民主主义的反动,是作家品质的极度退化造成的歇斯底里。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人甚至视谈论三岛事件为一种禁忌。彼邦尚且如此,我国更不必说。不妨认为,提起三岛由纪夫,不少国人印象中只是个狂热鼓吹复活军国主义的反动分子, 而并不清楚他同时也是曾一度睥睨日本文坛的著名作家。其《丰饶之海》四部曲(《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往日似曾作为批判军国主义的反面教材翻译过并内部发行过,而尚未正式将其作为作家介绍给一般读者。经过二十年的翻云覆雨,历史毕竟进入了冷静审视的岁月。今天,我们可以不必一味受制于批判意识,亦不必迷惑于其头上一度有过的耀眼光环,而尽可理性地面对其作品本身。从字里行间窥视作家内在的心态,跟踪其艺术历程的轨迹,体悟其中沉淀的日本传统美学的风韵与情致。
这里谈他的两篇小说。《潮骚》为中篇,《金阁寺》算是长篇。其实三岛是个多产作家,15岁开始写诗,16岁发表小说,至45岁自杀,倒也勤奋得可以,作品接踵而出,全集达35卷之多。
三岛受日本古典文学和近代浪漫派影响较深,崇尚艺术至上主义和唯美主义,把个“美”字喜欢得如醉如痴。如果说《金阁寺》集中体现了其所钟爱的“毁灭之美”,《潮骚》则讴歌的是生存之美。同样是美,却分属相距辽远的两极。一边跃动着炼狱之火,一边流溢着“伊甸园”之光;一边是精雕细刻的人工极致,一边是阳光海滩的原始芳香;一边憧憬着金阁寺在熊熊大火中焚毁的瞬间辉煌,一边在少女健美丰盈的胴体上寄托着玫瑰色的梦乡。
不是么,《潮骚》中,到处是亮丽的阳光和青翠的松林,到处是生命胀鼓鼓的活力和青春热辣辣的气息。星光下的海滩上,小伙子同心爱的姑娘不期而遇,那令人想起“海湾盈盈起伏的湛蓝色波纹”的少女胸脯使得小伙子陷入幸福的迷乱。雨中哨所里,打盹醒来的小伙子忽然见到少女那珠圆玉润的裸体,那胸前犹如一对淘气的小动物般的乳房。当两人拥抱在一起时,感觉到的却仍是一派玉洁冰清 的氛围,颇有偷吃禁果前的亚当与夏娃的意味。这里,排除一切思想,鄙夷一切学问。女大学生急欲得到年轻渔夫的爱恋而终究无法如愿,能说会道的安夫注定要在情场竞争中一败涂地。作者所讴歌的生存之美,是强健的体魄,淳朴的性格,坚定的意志,虔诚的信仰。这里没有扭捏作态的风骚,没有故弄玄虚的斯文,没有怨天尤人的感伤, 没有晨风夕月的抒情。一切显得淋漓酣畅,浑然天就,野趣盎然。
作品发表于1954年,获首届新潮文学奖。发表当初便引起截然不同的反响。有人认为是“近乎十全十美的杰作”,有人则指出是对古希腊神话的“简单模仿”,是“中学生读物”。
相比之下,三岛更注重发掘“毁灭之美”,而主要体现在《金阁寺》中。
金阁寺尽管金碧辉煌,精美绝伦,堪称“世上最美的存在”,但奇怪的是,它从不给人以轻松的愉悦之感,从不唤起吟风弄月的闲情逸致,从不肯把一线阳光投向主人公幽暗的心田。莫如说到处充满凄风苦雨,到处徘徊着影影绰绰的幽灵,到处预示毁灭的杀机与伏线。它取材于1950年7月实际发生的纵火事件(现在的金阁寺是 1955年修复的)。生来为口吃苦恼的青年沟口从贫穷的乡下来到金 阁寺出家以后,终日沉迷于金阁之美,幻想在战火中与金阁同归于尽的壮美场面。然而战争的结束使这一愿望永远化为泡影,绝望之余,毅然将金阁付堵一炬。前面的《潮骚》到处跃动的是生的诱惑,青春的光影;这部《金阁寺》则通篇鼓涌着死的魅力,毁灭的壮观。它集中体现了三岛的所谓“毁灭之美”。
《金阁寺》发表于1956年,获读卖文学奖,是三岛最有代表性的长篇。日本文学评论界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是抒情诗,是战后文学的纪念碑,足可作为小说创作的教材。但也有人认为是“心理小说”、“观念小说”。的确,文中长篇累牍的心理刻划和对某种观念的诠释的斐然文采,几乎淹没了主人公作为血肉之躯的人性光辉,窒息了男男女女日常性的喘息,使他们沦为早已精心设计好的表现“毁灭之美”的剧中的傀儡演员。但无论如何,即使作为“观念小说”也是成功的。文中传递的信息,已经包容或总结了作者思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金阁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