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世纪二集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走出中世纪
——从晚明到晚清的历史断想(续)
“君子梦”:晚清的“自改革”思潮
清末的现代化思潮
——夜读小札
清学史:学者与思想家
在晚清思想界的黄宗羲
一、寂寞“待访”二百年
二、清末鼓动反君主专制的经典
三、推崇《明夷待访录》的角度
四、章太炎由“非孙”而“非黄”
梁启超和清学史
清学史的经典性名著
梁启超与“五四事件”
“迷梦的政治活动”
映现危机意识的“心影”
徘徊于治学与问政之间
并非治清学史的第一人
章太炎和梁启超,兼及刘师培
非天才的天才论述
自己给自己作盖棺之论
胡适《自传》的一则附注
难讲的“原儒”公案
关于钱穆研究
钱穆的文化关怀
民国学术史的过渡人物
新儒家呢,还是史学家?
略说钱著《近三百年学术史》
钱穆与章太炎、梁启超
附记:也说“国学大师”之类
令人将信将疑的回忆录
——评《银元时代生活史》记章太炎
似已忘却的回忆录
《积微翁回忆录》
杨树达上告杨荣国
杨树达私记陈寅恪
叙史的小小尾声
索解晚清的民间报人
——廖梅著《汪康年:从民权论到文化保守主义》小引
杨度的《杨氏史例》
百年来的韩愈
《伯夷颂》颂错了?
曾国藩与韩愈行情
严复《辟韩》及其反弹
韩愈在“五四”前后
韩愈和民国“训政”
陈寅恪《论韩愈》前后
俞平伯与陈寅恪
陈寅恪在劫难逃
韩愈成了“尊儒反法”的反面教员
对韩愈“一分为二为宜”
顺便说到《拘幽操》
基督教与近代文化
引言
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
耶稣会士向往中国
基督教在华梅开三度
十八世纪的相反记录
马礼逊与太平天国运动
从“教难”到“教案”
“传教宽容条款”
利玛窦的后继者们
在华的自由派传教士
“宗教只是幻想的太阳”
剪影与参照
晚清上海租界的宗教文化*
历史展现的特定文化形态
光怪陆离的宗教现象
新旧基督教
两个租界的“自治”
新教各差会的“学术传教”
仍待深究的课题
过去的“风流世纪”
——关于十八世纪的中国与欧洲
龚橙与火烧圆明园
——以讹传讹的一则史例
附录: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现代大学的中国先驱
——《马相伯传略》弁言
《壶里春秋》小引
“五四”:从历史本身说明历史
我看经学与经学史
——《中国经学史十讲》小引
关于清代汉学
一、三类“汉学”
二、名目的确立
三、名实问题
四、形态问题
五、文化比较
晚清学术的非传统化进程
读《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家谱和年谱
“国学”岂是“君学”?
从儒学史说到新儒学
关于马一浮的“国学”
——答《大师》编导王韧先生
一、介绍马一浮的“价值”
二、关于马一浮拒任北大文科学长
三、马一浮与中西文化
四、马一浮为何强调“直接孔孟”
五、马一浮与复性学院
我的书架没有秘密
——答《南方周末》编者刘小磊先生

走出中世纪二集
朱维铮 著
復旦大學出版社

现在奉献给读者的这部著作,辑集的部分文稿,无论未刊或已刊,考察的主题、时限、历史内容和文字风格等,都同最近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刊行的《走出中世纪(增订本)》相似,因而取名《走出中世纪二集》。
既称二集,也就不必复述增订本小引、初版序和英文版序已经交代的诸点。不过辑入本集的诸稿,都属于近二十年的拙作。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犹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每念及《左传》所载这两句古逸诗,都不由得生出一种紧迫感。因为那时我重返教职未及十载,而行年已逾“不惑”,将届“知天命”矣。经历过七十年代的生死煎熬,我重读古典诸子,既欣赏《庄子》那种冷眼看世界的态度,也赞成《老子》所谓“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的说法,以为从业中国史学,应该自明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准的缺陷,不可己尚昏昏,便欲令人昭昭。自己不懂的东西决不应乱讲,而曾经走错的路、说错的话,就应承认。只有如此自胜,才可能在回顾历史的时候看得更深更远一点。有同行称我的治史态度为“低调”,在我闻之欣然。
孔子曾说他“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如今我活过那把年纪了,却仍然不明白孔子的“矩”指什么。或说这话表明孔子年至七十,已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但正如惠施批评庄周所说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无论出身、地位或信念,我都进不了孔圣“汝为君子儒”之列,当然也做不成孔子之徒。
问题是如今还有人要求我辈做孔子之徒,可谓古怪之至。人们常说这个世界变化快,那是真的。就看最近二十年,人类共同生活的这个“地球村”,内部变动态势岂非翻江倒海?然而,作为地球村内人口最多的大户,如果不以通下情、除壅蔽为急务,从根本上清除障碍民主人权的普世价值的生态基础,反而不恤民脂民膏,编造孔子儒学足以淑世之类的神话,岂不既古且怪么?
不妨重述《庄子》的一则寓言。它说庄子见鲁哀公,谓鲁国“少儒”。鲁君不服,说“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庄子建议鲁君进行测谎试验,办法便是在国中发布号令:“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结果,号令发布五天,“而鲁国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于公门。”这则寓言显然是对孔子为政必先正名的讽刺,强调“名者实之宾也”。假如恪守当年拨乱反正的真理标准,鼓励许诺多年的双百方针付诸实践,那不也可使某些凭借唯上唯书的投机无知之徒清醒点么?
我既非儒家信徒,却不幸选择了中世纪经史学说当作从业对象。于是二十年来,一如既往,授课不离经学史或史学史,编书作文也总在中世纪文献堆中转悠,而且时时被研究生们的课题牵住鼻子,不得不跟着去读前修时彦那些新旧论著,以致迄今仍属杂学者流。又为遵守学校规定,或难拂报刊盛意,偶将学思一得形诸文字,积累多年,七长八短,又近百篇。若干所谓专题论文,当另作处理。若干札记、考辨之类,原为备忘,连自己也往往想不起当初为何而作,也不宜公表。结果呢?在编校完毕《走出中世纪》增订本之后,再编本集,便为文稿的取舍,颇感踌躇。
筛选辑入本集的文稿,主题还是明末清初到清末民初的中国走出中世纪的过程,题材也仍为那三个多世纪的思想文化史若干问题。但恰在这个专门史领域,近六十年来既有的成说最多,受新老权威意志影响的所谓主流史学观念表现分外顽强,因而中外有关论著,在这里的认识分歧也最为复杂。例如说到“乾嘉汉学”,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出现 ............

书籍插图:
书籍《走出中世纪二集》 - 插图1
书籍《走出中世纪二集》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走出中世纪二集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