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刊2016年10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长征:历尽艰辛的求生之路(下)
走出文明的金字塔
短长书
末代衍圣公的历史命运
台静农的文章与酒
卫视节目版权引进面临拐点?
机器人:法律行业的终结者还是开路者?
关于《浮想录》的浮想
溯源中国文明的经济基础
立法不光是个技术活
十年后,重读弗里德曼
革命时代的亚当·斯密
重申启蒙:再说新文化运动的名实
“黑暗涧谷”上造塔
品书录
我与《杜伊诺哀歌》
老去的是时光
暴力的情境逻辑
轻轻地触碰(一)
寻找亚洲原理
东亚的表达
北窗读记
汉碑整齐之法
历史真实与异域想象著译者言
读书献疑
《吾妻镜补》对《吾妻镜》的误解
长征:历尽艰辛的求生之路(下)
作 者:刘统
  四
  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二日是长征中值得纪念的日子,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翻越夹金山后,在山脚下的懋功(今四川小金县达维镇)与等候的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了。
  历尽艰辛的两万红一方面军,受到八万红四方面军的热烈欢迎。红四的战士拿着粮食、毛衣送给红一军的同志,使他们感激不尽。但是毛泽东却遇到了党内最强势的对手张国焘。论资历,张国焘是中共创始人之一,老资格的政治局委员。论实力,张国焘领导着强大的红四方面军。他看到中央的现状,认为应该由他来当家了。在政治局会议上,他提出了统一指挥的动议。会师后红军应该统一指挥,关键是谁指挥谁。刚会师,中央高层在这个问题上就出现了矛盾和对峙。
  形势很明显:红四方面军人多势众,没有他们的配合,一方面军孤掌难鸣。中央急于北上,摆脱在藏区缺衣少食的被动局面。但是张国焘按兵不动,一定要解决权力分配的问题。僵持两个月,看来不让步是不行了。毛泽东和张闻天商量,张说:“我这个总书记的位子让给他好了。”毛经过慎重考虑说:“让他当总政委吧。” 当时彭德怀等人都不明白毛泽东“宁可让出总政委,不能让出总书记”策略的奥秘,后来形势的变化,让彭德怀对毛泽东的远见佩服不已:“如果当时让掉总书记,他以总书记名义召集会议,成立以后的伪中央,就是合法的了。这是原则问题。” (《彭德怀自述》,201页)
  中央对红军指挥机构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张国焘得到了红军的指挥权。前方作战也由红四方面军负责指挥,红一方面军退居次要地位。中央做了很大让步。下一步红军向何处去?毛泽东和张国焘又发生了争论。
  红军到川西北藏区不久,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厄运就降临了。这里大雪山高耸入云,原始森林密布,河谷水深流急。地处海拔三千五百米的高寒地区,人烟稀少,粮食只有大麦和青稞,产量很低。这个荒凉地区现在一下来了十万红军,他们吃什么,立刻成了严重的问题。
  藏族和汉族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隔阂很深,短期内不易消除。上层的土司、喇嘛鼓动藏族百姓反对红军。红军原来打算按照苏区打土豪分田地的老办法,取得藏民的拥护,然后筹粮筹款北上。然而所到之处藏民都逃得不知去向,家里的粮食、物品藏匿一空。没跑的则集中在喇嘛寺中,持枪严阵以待。这使红军以往的政策办法全都失灵。但是,粮食必须筹集,这是关系到每个红军战士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在这片广阔荒凉的土地上,一场为粮食、为生存而战的斗争开始了。红一方面军宣传干部莫休回忆:“过了夹金山的雪山到懋功,我们即受粮食威胁着。但在困难中还可以找到玉蜀黍,进了番民区域后,从卓克基(小金川边)到昌德(黑水附近),饥饿的氛围就紧紧包围我们了。每天大家所得到的,只是两个漱口杯的嫩豌豆苗和野菜。这时所有的一切人们,每天都只有一个思想:找点东西吃,使肚子不饿。赶快走,到有粮食的地方去。”
  谁也不愿坐以待毙,各部队都行动起来搜索粮食。八月地里的青稞麦还是青的,成熟还要个把月。但人们是不能挨着饿去等麦子黄熟的。莫休说:“我们发明了割取那已届饱硬的麦穗,放在火上焙焦,再耐心摩搓簸扬,于是可以得到一堆混杂着麦秆糠秕的青稞麦。然后再和水煮一煮,吃起来虽然满口是芒刺,但这是唯一度命的东西。后来不得已,实行了不劳动者不得食,每人每天要采两斤麦子交公,余外自己还要积够十五天过草地用的二十斤。每天我们都在忙着抽麦穗,烤、揉、簸,两只手是墨黑的,不曾干净过。”(《红军长征记:松潘的西北》)
  起初,红军的计划是占领松潘城,打通北上的交通线。松潘自清朝以来,就是川西北高原的军事重镇。控扼通向陕西、甘肃的主要通道。松潘城小而坚,易守难攻。红军到来之前,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奉命进驻松潘,堵截红军北上。七月下旬,红军对松潘发起进攻。胡宗南部队顽强抵抗,红军攻了十天没进展。因为长征以来,火炮都丢了,只有步枪和很少的机枪。面对碉堡和城墙攻坚,只能白白牺牲战士的生命。权衡利弊,红军总部下令停止进攻松潘,将部队撤回毛儿盖。
  松潘战役停止后,红军的形势更为严峻:北上的大路被胡宗南挡住,西边的阿坝草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旷野,南边的退路又被四川军阀阻塞。只剩一条路—去走那荒凉神秘的松潘草地。在面临困境的局面下,红军中大多数人都盼望尽快离开,选择一条适合生存和发展的新路。是北上还是南下,毛泽东与张国焘就要摊牌了。
  毛泽东知道,以红军目前的实力,不能与国民党军硬拼。听从张国焘的意见,在这荒凉的少数民族地区长住下去,也是没有前途的。因此他坚持一定要北上,去开辟西北的陕甘根据地,并派一支部队去新疆或宁夏打通国际路线,背靠苏联坚持革命。当时还不知道陕北有刘志丹,毛泽东凭着心里的感觉,对总参谋长刘伯承说:“我总想,这个根据地要在黄河以东,不能在黄河以西,这样才好和群众结合。”刘伯承元帅一九六一年回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毛主席说:‘我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有存在之必要,你不给群众办好事,不领导群众斗争,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嘛。’根据地放在河东,以后抗日东进,就看出主席这个思想来了。”
  红军开始了向人类极限的挑战:通过无人区大草地。因为缺乏粮食,红军兵分两路:八月十二日,在中央和前敌总指挥部的领导下,右路军的红一、三军团,四、三十军开始行动,向班佑、巴西地区进发。八月十九日,左路军在红军总司令部率领下,红五军团,九、三十一、三十二(原红九军团)、三十三军及军委纵队一部,由卓克基向阿坝地区前进。
  右路军 ............

书籍插图:
书籍《读书月刊2016年10期》 - 插图1
书籍《读书月刊2016年10期》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读书月刊2016年10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