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文化品格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
读书:语文的根本
为何阅读
升华境界
凝聚智慧
丰富语言
如何阅读
立志于明道
习法以精进
阅读修行
知行合一
审美愉悦
阅人读己
读书建议
取法乎上
厚积薄发
读书三阶
文以化人
抒写文字
打开自己
心灵体验
情动辞发
语文:诗意的守望
当下语文
根系的缺失
文化的反思
诗意语文
回归语文的本真
追求生命的自由
保护儿童的天性
指向未来与诗意
语文之外
人人皆具良知
身教胜于言教
儿童是成人之父
全然地接纳孩子
跋
序
认识王崧舟老师并不太久,只有四年的时间,可是,我总觉得他早就走到了我的心里。
结识王崧舟老师之前,他已是全国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之一,他的“诗意语文”,也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回旋与激荡,成为众多小学语文教师津津乐道的一个文化符号。而他,自然也拥有着数不清的崇拜者。
第一次听他讲课,让我真切地体验到了如沐春风的美妙。他大多时间是微微且又自然地笑着,如诗如画的语言,似信手拈来。“语文”在王老师的手中如神奇的魔杖,化贫乏为丰盈,化平淡为诗意。
非有高深的语文造诣,不能如此出神入化;非有稳操胜券的信心,不能有如此的从容。
于是,在我主持举办的每年一度的“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王崧舟就成了一位必请的重量级的名家。当然,每年也就有了千余位教师享受这份精神盛宴。
渐渐地,王崧舟老师就成了我心灵深处的一道风景。
后来,我到他任总校长的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采访了他,并写了一篇长篇报道《让更多的师生从平凡走向卓越——王崧舟“新成功教育”扫描》,发表在2010年18期《人民教育》上。后来,到不少地方讲课与采访的时候,经常会有人对我说:“看过您写的王崧舟老师的报道,太精彩了!”我总是真实地回答:“不是写得精彩,而是王崧舟老师太精彩了!”
渐渐地,心里有了一种渴望,那就是能写一本王崧舟老师的书,最好是我们两个人通过对话共同写出一本书。
2012年到杭州评课,这个美丽的梦想终于实现。4月24日,就在杭州的韵河书院里,我们两个人在录像机前,率性而谈。王崧舟老师的淡定与深邃,以及随机而言的智慧,总能激起我的感情,唤醒我内在的能量,于是,自然也就有了超越既往的言说,以及比较丰富的内容。
我们谈语文,更多的关注了语文的文化品格。语文,不只是简单的语法修辞,也不是故弄玄虚的语言游戏,而是有着巨大的生命能量,有着很高的精神境界。
我想,非对话王崧舟,很可能就不会有这种感觉。因为透过语言的表层,我们不但比较系统地了解到了王崧舟老师“诗意语文”的内涵,更窥到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境界。我觉得,他是带着使命走上语文教学讲坛的。他心里有大爱,语文教学只是这大爱的一个有形的载体,而那无形、那无法言说的,则更加丰富。比如他悲天悯人的情怀、谦虚好学的品质、成人之美的高格、宠辱不惊的心灵。所以,解读王崧舟,必须透过语言的表层,去解析其内在的本质。不然,就等于肢解抑或曲解了王崧舟这个内蕴丰厚的当代名家。
王崧舟老师的谦卑总是让我感动不已,每一次相见与交流,总让我从他身上想到古代真正意义上的谦谦君子。就说这次对话之书的署名吧,他是定要署在我的名字之后的。我一直认为,在语文界,我远远没有他的名气大。他是看我年长于他,因对我尊重而执意如此而为的。今天读《周易》,看到有这样的话:“有大者不可以盈,故授之以谦。”还说:“劳谦,君子有终,吉。”孔子则说:“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这自然让我想到王崧舟老师,他是因其“厚之至也”,才有了这份谦卑,才有了这一“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的美德的。
这些年,我接触过不少名师,他们大多道德文品俱佳。可是,也有个别名气一大而忘乎所以者。其实,愈是把自己看得很高,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愈是少了名师的品质。有时我甚至想,若干年后,这种人也许就像当年的仲永一样,“泯然众人矣”。而王崧舟则不然,他会随着时光的流转,闪烁出更奇异的光彩。
能与这样的名家对话交流,且共同出版一本书,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幸福。它会不断地鞭策我:做人须谦卑自牧,要不断地学习。因为与您对话的王崧舟老师,他不但造就了过去的辉煌,更在持之以恒地走向更远的前方。非努力,非谦诚,非淡然,不可以与之以文友相称。
这本书的问世,展示的只是王崧舟老师这一时段的文化品格,而再过几年后,那当是一道更绚丽的风景。这是我的期盼,也是全国众多老师们的希冀。
陶继新
2012年4月5日
读书:语文的根本
为何阅读
升华境界
陶继新:
韩愈在《师说》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经典之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老师的工作就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疑答惑”呢?我认为,这只是一种字面的解说。它真正的内涵在哪里呢?“传道”,更多的在于“明明德”,在于人格生成。“授业解惑”我将之理解为文化升值。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能有万千资产,可能在银行里存了很多的钱,但物质生活的富裕未必给他的内心带来真正的幸福感;而大量的经典阅读,则是一份补充精神能量的高利息存款,我称之为文化存款,这笔存款不仅无形地存到头脑的银行里,也有意识地存到我们的心灵和精神世界里了。文化一旦在心灵和精神世界里安顿之后,就成为了一生幸福的升值性储蓄。
王崧舟:
其实,宋代大儒张载讲的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核心问题就是文化。没有文化,天地就没有了心,生民就没有了命,为往圣继绝学就没有了源头,为万世开太平就没有了支点。而文化的一个重要特性就在于它的积累和传承,用您的话来说,就是文化存款。文化存款落实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一种文化人格。在中国古代,如果说儒家的文化人格是“君子”,那么佛家的文化人格是“觉者”,道家的文化人格是“至人”。文化的升值,最终一定落实在人格的升华上。
陶继新:
我特别尊崇的先圣孔子就是这样一位文化的不断升值者。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民办教师、第一所民办学校的校长,他是第一个将“学在官府”转化为“学在民间”的人,他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十四年,几经磨难。中间曾经因误会而被围困在匡这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语文的文化品格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