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求·历代蒙求·四字鉴略诵读本--“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
蒙求·历代蒙求·四字鉴略诵读本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编委会 编
南木 注释
中华书局
出版说明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诵读中华经典,是四至十二岁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也是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国家语委主办的“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大力推动的一项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四至十二岁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记忆的黄金阶段,这个时期诵读一定量的中华经典,不仅有助于锻炼、提高记忆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识,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为了满足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诵读中华经典的学习需求,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编辑出版了这套“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本系列图书有下述基本特点:
一、内容系统全面。
本系列图书选取蒙学经典、儒家经典、诸子百家、历史名著、经典诗文等三十八种,分四辑出版。有些经典内容过多,我们选择那些流传较广、思想深刻的篇章编成选本;有些诗文,则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了汇编。
二、导读言简意赅,诵读专业科学。
每本图书的正文前都有“内容导读”和“诵读指导”。“内容导读”包括对经典的成书过程、作者和作品思想等方面的综述,“诵读指导”则请播音专业的专家从朗诵角度对每本书诵读时的语气、重点和感情变化等进行指导。
三、底本权威,大字拼音,注释实用。
底本采用权威的通行本,正文原文采用三号楷体大字,符合学生阅读习惯,保护学生视力;字上用现代汉语拼音注音,拼音的标注以《汉语大字典》注音为准,在语流中发生变调的,一律标注本来的声调;页下附有难字、难词、难句注释,注释尽量参照最新研究成果,语言简洁通俗,表述精准易懂。
四、备有诵读示范音频资料,提供免费下载。
部分图书备有由专业播音员、主持人和配音演员诵读的全本或选本的示范音频资料;条件成熟时,我们会提供一线教师的部分篇章的吟诵音频资料,供家长和教师、学生借鉴学习。鉴于光盘在运输途中容易发生损坏,我们仅提供网上免费下载诵读音频的服务。如需要图书音频资料,请购书读者将个人姓名、手机号、邮箱、所购书目、购书地点等信息发送至songduben@126.com,即可获得该图书音频的下载网址。
关于本系列图书的使用,我们的建议和体会是:小切入,长坚持,先熟诵,后理解,家校共读出成效。
首先,家长、教师要了解经典著作的原文大意、难点注解,其中的名言警句或典故也要事先知晓大概,以便在孩子问询时能够予以帮助。
其次,家长、教师每日选择百字左右的诵读内容,带领孩子反复诵读。次日复读昨日内容,然后再开始新的内容,在学习新知识时不断温故,巩固熟读效果。
第三,在诵读时可采取听我读、跟我读、慢慢读、快快读、接力读等多种诵读形式,让孩子在集体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四,教师或家长可将诵读内容做成卡片或活页,以便携带,随时复习,随时巩固。
第五,家校联手,逐次做好孩子的诵读记录。记录卡可以有诵读篇目、开始的时间、熟读的次数,还可以附上自我评价分数,家长、教师评价分数,读伴评价分数,调动一切因素激励学生熟读成诵。
本系列图书,从经典著作版本的选择到文本注音、注释的审定,都力求做到精准,但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4年7月
目录
出版说明
内容导读
诵读指导
蒙求
历代蒙求
四字鉴略
内容导读
《蒙求》《历代蒙求》《四字鉴略》内容导读
萧伟光
宋代大儒张载曾经说过:“学者,学所以为人。”中国的学问以人为中心,一切的学问都是为了成就人本身。也就是说,人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工具。《论语》中记载着孔夫子的名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时候的人做学问是为了成就自己,而不是将自己当成工具、将学问当成手段,最终他们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而那些一上来就是为了功名利禄而学习的人,只是将学问作为敲门砖,门敲开了就将砖扔到一边。在至圣先师看来,为学也就是“为己之学”,也就是成德之学、成人之学,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即君子或大人)的学问,为学与为人,二者一而二,二而一,并行而不相悖。
国学泰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先生指出,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先成人,再成家。具体地说,就是先学习如何做人,然后再成为某方面的专家。这里的先后并非时间上的顺序,而是价值尺度的轻重之序。做学问既然是为了成就人本身,那么,这种学问必然强调通人之学,而不是仅仅成为专家,汉儒所谓“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不通人曰技”,意思是说,学问能够贯通天地人三才的就是儒者,仅仅知道一些器物、科学道理的只能说是有技能的人。通人之学看上去似乎很难,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通人之学是更符合人性的,正如不只是吃一种食物而是多种食物并进更符合养身之道一般。古人说一个人博学,常常会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而懂得做人的道理、通晓世道人心是更为根本的。《淮南子》里面也说:“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谓智;遍爱群生而不爱人类,不可谓仁。所以圣人既仁且智。”知道做人的道理是智慧之学、通人之学的核心。中国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什么样的种子决定了什么样的生命,什么样的教育决定了什么样的人生,乃至什么样的民族,这也就是为什么传统的蒙学教育自小就让孩子“全史在胸”、重视文化传承与智慧开发、预先种下“通人”种子的缘由。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蒙学著作中,有一类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中概括的“蒙求及类蒙求”,也可以称之为“蒙求体”。这类书有什么共同特点呢?简而言之,就是“以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韵语读物”。这里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概括“蒙求体”:从内容方面来看,主要是“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从形式方面来看,都是运用了对偶与押韵的“韵语读物”,都是“谐于唇吻”(章炳麟《论篇章》)、“易于记诵”(阮元《文言说》)的,这种形式既符合汉语独特的韵律美,又符合蒙童的学习习惯。
“蒙求体”主要可以分为如下三大类:掌故类、历史类和常识类。
掌故类是“用对偶押韵的句子,每句包含一个历史人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蒙求·历代蒙求·四字鉴略诵读本--“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