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序 肚大能容
《世说新语·排调》说:“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王导与周顗友好,常互相排遣。他们是魏晋中人,语多机锋。周顗说他腹中空洞无物,却能容纳包括王导在内数百人。东晋渡江朝中人物,都纳入他腹中了,真是肚大能容。肚大能容与俗语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同义。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应有兼容并蓄的雅量,否则,只是转瞬即逝的政客。
同样地,作为一个饮食文化的工作者,也是要肚大能容的。饮食文化工作者不是美食家。所谓美食家专挑珍馐美味吃,而且不论懂或不懂,为了表现自己的舌头比人强,还得批评几句。饮食文化工作者不同,味不分南北,食不论东西,即使粗蔬粝食,照样吞咽,什么都吃,不能偏食。而且所品尝的不仅是现实的饮食,还要与人民的生活与习惯,历史的源流与社会文化的变迁衔接起来成为一体。所以饮食工作者的肚量比较大些,不仅肚大能容,而且还得有个有良心的肚子,对于吃过的东西,牢记在心,若牛啮草,时时反刍。当然,将吃作为研究的对象,吃起来就觉得其味缺缺。不过,如能保持欣赏态度,慢慢,品尝,情味自在其中。
我自幼嘴馋,及长更甚。在没有什么可食时,就读食谱望梅止渴。有时兴起,也会比葫芦画瓢,自己下厨做几味。不过所读的食谱,非一般坊间所售,多是名家经验累积,或具有地方特色风味者。因为自己是学历史的,凡事欢喜寻根究柢,于是又开始读古食谱。这些古食谱不仅记录当时的烹饪技巧,同时也反映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因此,将食谱与自己所学联系起来,许多过去未留意的问题都渐渐浮现了,这才发现中国饮食文化是一个还未拓垦的领域。虽然现在已经有不少有关饮食文化的著作,但一部分还停留在掌故阶段,另一部分则是考古或文字资料的诠释,很少将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的琐碎细事,与实际生活和社会文化变迁衔接起来讨论。饮食虽小道,然自有其渊源与流变,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
所以,十年前我从香港中文大学,再回到台湾大学历史系教书,先后在系里开了“中国饮食史”、“饮食与文化”、“饮食与文学”等课程。这是第一次将不登大雅的问题,带进历史教学的领域,没有想到这门课程颇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每次选课都在百人以上。去年最后开“饮食与文化”,选课的竟三百多人,普通教室容不下,在文学院大讲堂上课,挤得满满的,更有站立在后面或坐在两旁阶梯上的,非常热闹,这是台大历史系多年没有的盛况了。过去十年,我一直想将中国饮食文化的讨论,从掌故提升到文化的层次,事实上我已播下种子,只是现在真的离开了,也不知道将来结果如何。
我从开始对于中国饮食发生兴趣,就认为是一种外务。但这些年的无心插柳,前后出版了《只剩下蛋炒饭》、《已非旧时味》、《出门访古早》。现在这本《肚大能容》是过去两三年在报纸副刊发表的读书刹记及探访饮食的随笔,和过去写的饮食文章相较,已经向社会文化领域迈步,但还不成体系,希望以后继续在这个领域探索,将饮食与社会文化的变迁结合,以历史的考察,文学的笔触,写出更有系统的饮食文化的著作来。
书中附了“烟雨江南”、“钱宾四先生与苏州”,不是饮食的文章,但都是探访饮食过程中写下的,也可以对饮食的探访提供一个背景的了解。
各地菜肴,都有炒什锦一味,就是将不同的材料,置于锅中或炒或烩成菜。这本书写的虽然都是饮食,但却很驳杂,故称为散记。至于肚大能容,当然不限于饮食隅,尤其适合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空间。我们生活的空间,地狭人稠,人挤人。我唯恐这样挤来挤去,挤得心胸越来越狭窄,长此以往,一切都挤得缩小了。会出现《蜀山剑侠传》后来写的小人、小马、小车、小城镇来。拉杂写来,以此为序。
逯耀东序于台北糊涂斋
二○○一年七月十二日
又 记
我是一个馋人,常常两肩担一口,东西南北走。无他,觅食而已。但吃的也不是珍馐美味,只是平常百姓家的日常之食。所以,我不是美食家。其后,因为教学,搜罗一些有关的资料,这些都是油腻腻的,旁人不屑一顾。但渐渐发现中国饮食虽然是小道,却有深厚的文化基础,非仅茶余酒后的谈助而已。
自古以来,儒道两家,道不同不相为谋,然儒家的维生与道家的养生,却并存于食书,相互为用。魏晋六朝士人好援饮馔滋味论学,名士谈玄尤重言味,钟嵘论诗,以品味定高下,此后滋味与品味合流,出现于文士诗文之中,张岱《陶庵梦忆》、李渔《闲情偶寄》都是有品味的明清小品。所以,这些年不论教学、研究或探访饮食,一直有一个想法,如何将过去日常生活的开门七件琐琐细事,由掌故与资料提升到文化的层次。
朋友称我是个乐观的保守主义者。乐观的保守主义者不愿意却不抗拒任何的改革与改变,但对任何旧事物的没落与消逝,当然包括饮食,总会平添几许闲愁,不知饮食也商品化以后,南北同调,众菜一味,还有什么可吃的。去年过上海,饭罢德兴馆,闲步南京路,突见“啃大鸡”招徕顾客的车子,自熙熙攘攘的人群缓缓驶来,心中突然一惊,惊的是也许有一天,孩子们吃饭不愿再用筷子了。
《肚大能容》出版后,颇脍人口,更得三联书店青睐,在大陆发行,欣喜何似。又承王世襄先生为本书题签,特此致谢。
逯耀东写于台北糊涂斋
二○○二年六月
序:肚大能容
又 记
豆汁爆肚羊头肉
去来德兴馆
海派菜与海派文化
多谢石家
烟雨江南
钱宾四先生与苏州
灯火樊楼
饮茶及饮下午茶
馋人说馋
凉拌海参与《随园食单》
出门访古早
只剩下蛋炒饭
东坡居士与“东坡肉”
胡适与北京的饭馆
路近城南
茶香满纸
红楼饮食不是梦
茄鲞
释 鲞
茄子入馔
老蚌怀珠
樱桃鲥鱼
南酒与烧鸭
味分南北
二分明月旧扬州
富春园里菜根香
我住长江头
也论牛肉面
再论牛肉面
还论牛肉面
何处难忘酒
“佛跳墙”正本
太史蛇羹
一封未递的信
两肩担一口
灶 脚
厝 边
饮食与文学
豆汁爆肚羊头肉
豆汁、爆肚、羊头肉是北京人的小吃。八年前,去京北草原,往返两过北京。来去匆匆,连碗豆汁也没喝着,心里老惦记着。此次重临,没有紧要的事办,闲散了十日。于是,走大街穿胡同溜达,不仅喝着了豆汁,还吃了爆肚与羊头肉。
一、豆汁爆肚羊头肉
我非燕人,过去也没喝过豆汁。但豆汁却是老北京的小食,雪印轩主人《燕京小 ............

书籍插图:
书籍《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