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士:忧患中国命运的大师们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黄遵宪,把手稿埋在日本
梁启超外孙女讲述梁门家风
王国维:国学大师的悲情家族
章念驰:祖父章太炎的“疯”“癫”“狂”
新文化百年 男神胡适
周质平谈胡适:他对任何权威保持质疑
蔡元培女儿忆父亲两登征婚启事
陈独秀的落寞后半生
文人陈独秀,心有柔情
陈寅恪:不愿做文化偶像
悲情陈寅恪
傅斯年不是五四逃兵
李莉娟:我眼中的祖父李叔同
许广平眼中的鲁迅
被误读的林徽因
瞿秋白女儿含泪讲述瞿秋白
闻一多长孙说闻一多
五四运动领袖许德珩之孙:祖父并不满意五四运动的结果
林上元回忆:宋美龄对外公张难先由恨生敬
梅汝之子谈父亲“为中国人赢得尊严”
宗璞:父亲冯友兰一生得力于3个女子
黄方毅:父亲黄炎培一生清白无悔
傅敏:父亲傅雷的最后一封家书
徐悲鸿之子谈徐悲鸿“父亲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画家”
齐白石嫡孙讲述齐白石的“北漂”生活
梁文茜追忆:我的父亲梁实秋
郭沫若之女郭庶英:父亲的叛逆是与生俱来的
父亲茅盾的沉默岁月
田汉之子田大畏回忆:父母一生爱得艰难
老舍之子舒乙:“父亲是个怪人”
曹禺最后的日子
冰心之女吴青:在父亲眼中,母亲是个完人
冰心,与国共两党都有缘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大国士/《环球人物》杂志社编. —北京:现代出版社,2016.3
(《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
ISBN 978-7-5143-4638-1
Ⅰ. ①大… Ⅱ. ①环… Ⅲ. ①知识分子-生平事迹-中国-现代 Ⅳ. ①K825.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035210号
大国士(《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
编  者
 《环球人物》杂志社
责任编辑
 张 霆 袁子茵
出版发行
 现代出版社
通讯地址
 北京市安定门外安华里504号
邮政编码
 100011
电  话
 010-64267325 64245264(传真)
网  址
 www.1980xd.com
电子邮箱
 xiandai@vip.sina.com
印  刷
 三河市宏盛印务有限公司
开  本
 710mm×1000mm 1/16
印  张
 16.75
版  次
 2016年3月第1版 2016年3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43-4638-1
定  价
 35.00元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黄遵宪,把手稿埋在日本
1884年,晚清诗人黄遵宪在美国时适逢选举年,目睹时任总统、共和党人切斯特·阿瑟和民主党候选人格罗弗·克利夫兰两派相争的过程。选举的一切令这位拖着大辫子的满清官员目瞪口呆,他写诗形容两派拉票的场面,“开口如悬河,滚滚浪不竭。笑激屋瓦飞,怒轰庭柱裂”;两派候选人互相揭底的演讲,“彼党讦此党,党魁乃下流”。在感到惊奇、不解的同时,他既做出“共和政体万不能施行于今日之吾国”的结论,却也在其他诗中表示不必遵从古法。
作为一名生活在动荡时代的文人,他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结合时事、世事,让人回味不已。
看出中国会变
黄遵宪,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亦号“东海公”。记载中说他“长身鹤立,额高而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瘦长的身材,高高的额头;“好学若性,不假师友,自能博群书,工诗文,善著述”,不必老师怎么费心传授,就自己学得有模有样,博览群书,写一手漂亮文章,还著书立说。看上去,这个黄遵宪与传统文人士大夫有一脉相承之处。
1848年,黄遵宪出生于广东梅州嘉应(今广东蕉岭)。此地与大清割让给英国的香港岛仅一水之隔。他成长在近代中国风起云涌的时期和地方,注定了他的一生会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黄遵宪的高祖名叫黄润,家境贫寒,以替人书写牛契为生。当时,外国银圆刚刚在广东的市场上流通,他能够通过银色、声音的差异来辨别真伪。于是,他在集市上摆一张桌子,替人鉴别、兑换银圆,广聚四方之财,几年后就发家致富了。30岁时,黄润开始创立自己的典当铺,并在晚年把当铺发展到四五家。
虽然自己弃儒经商,黄润却没让儿子继承家业,而是让其专心读书。黄遵宪的父亲是咸丰举人,曾在贵州、广西等地为官。黄家先辈在儒、商之间的身份转换,让子弟们意识到科举并非是唯一的通天途径。
黄遵宪4岁入塾,10岁时,先生出题“一览众山小”,命诸位学童作诗,黄遵宪吟出“天下尤为小,何论眼底山”,先生为之惊叹。亲自教导过他的曾祖母听后极为高兴,认为“此儿志向远大”,更对其钟爱有加。18岁时,婚后不过数日,太平天国的军队攻破嘉应,黄氏举家避难,此后家道中落。黄遵宪在22、23岁时两次赴广州参加乡试,均未中。他在考试后绕道游历香港,大开眼界。27岁时,赴京师考试,仍不中。“我来仍失意,走问近如何”,“长安人踏破,有客独居难”,那段时间,他写了很多诗句,里面都暗含仕途失意之情。因他的父亲当时在京任职,他于是留京侍奉,并与一些同为粤籍的京官过从甚密。
黄遵宪很早就认识到大清不能故步自封,他对通晓洋务的翰林院侍讲何如璋说:“中国必变从西法。其变法也,或如日本之自强,或如埃及之被逼,或如印度之受辖,或如波兰之瓜分,则我不敢知,要之必变。”就是虽然料不到将来会变成什么样,但认为中国绝对会被西方制度所影响。这种对未来的通透,让他深受何如璋赏识,为日后赴海外任职埋下了伏笔。
一本书能给大清省2亿两白银
没有功名却有见识的黄遵宪,当时不单被一位大人赏识。丁日昌任福建巡抚,曾邀请他入幕;李鸿章与他一番交谈后,称他为“霸才”。29岁时,黄遵宪终于考中举人,名次在百名以外,以五品衔拣选知县待用。也就是说,已经有了当知县的资格,准备准备,就能入仕了。正在此时,何如璋被选为首任赴日正使,邀请他当随行参赞。
清朝晚期社会动荡,变法的雷声隐隐,波谲云诡,远离京师、朝廷,充任一个未有先例、前途未知的外交官,是需要极大勇气的。黄遵宪却不顾亲友们的劝阻,毫不犹疑地选择了赴日。他自幼居住在侨乡,有过海外游览的经历,而且,他对古人之学始终抱有怀疑的态度。
1877年,何如璋率第一届驻日使团乘轮船从上海出发,抵达长崎。在龙旗飘扬下、21响礼炮声中上岸 ............

书籍插图:
书籍《大国士:忧患中国命运的大师们》 - 插图1
书籍《大国士:忧患中国命运的大师们》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国士:忧患中国命运的大师们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