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民族的大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章 道与德
一 谈玄论道
二 万物之宗
三 天地之根
四 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
五 反者道之动
六 道与物 一与众
七 与大道同体 与天地同流
八 上德不德
第二章 自然与造作
一 道法自然
二 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三 大道废 有仁义
四 因任自然
五 自然之道
六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第三章 无为与有为
一 无为与有为的界线
二 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三 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
四 无为而无不为
五 无为之益
六 弃智 去欲 无为
第四章 拙与巧
一 不尚贤
二 绝圣弃智
三 俗人昭昭 我独昏昏
四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五 大巧若拙
六 其出弥远 其知弥少
七 “知不知”与“不知知”
第五章 弱与强
一 天下谁与子争先
二 柔弱胜刚强
三 自胜者强
四 强行者有志
五 强横者不得好死
六 见小曰明 守柔曰强
七 居卑处下 忍辱含垢
第六章 静与动
一 致虚返静
二 “静”的效用
三 清静无为天下正
四 静胜躁
五 大器晚成
第七章 进与退
一 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二 “无用”与“有用”
三 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四 贵以贱为本 高以下为基
五 图难于易 为大于细
六 慎终如始
七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八 “高下”与“先后”
第八章 仕与隐
一 出仕:纵欲为盗还是利物爱民?
二 功成身退
三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第九章 治与乱
一 我有三宝
二 执大象 天下往
三 以百姓之心为心
四 其政闷闷
五 治则不治 不治则治
六 治大国若烹小鲜
七 以智治国 国必遭殃
八 民不畏死
九 盗贼本王臣
十 社会理想
第十章 战与和
一 物壮则老
二 参战必以哀情 战胜而处丧礼
三 欲弱先强 欲废先兴 欲取先与
四 以奇用兵
五 战争与贪欲
六 善战者不怒
第十一章 修身与养生
一 形神相亲
二 来也潇洒 去也潇洒
三 根深柢固 长生久视
四 去奢存俭
五 无欲则刚强 无私才博大
六 理想人格
七 不自大才能成其大
八 生命与名利
九 祸福相倚
十 修身养真
篇目索引
出版说明
“国学”一词,如果仅按照语词来解释,“犹言国故,指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见1999年版《辞海》)。但如将“国学”作为一个体现中国独特而古老文化的专用名词的话,其内涵则历来未有权威的论断。如国学大师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著名学者吴宓认为:“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胡适则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现代一般人对“国学”的理解,大多沿革于胡适。
然而,不管学术界如何争议,构建国学的基础为国故,也即中国传统文化,却是明确而不变的,那就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及历代史学等一套我国所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这个基础体系如果用我国传统的分类法来区分,便是恢弘而灿烂的经、史、子、集四部。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化,“国学”在经历半个世纪的被冷落后,近来却又以“国学热”的形态兴隆起来。“国学热”,已成为当前中国文化发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现象。然而追本溯源,当今的“国学热”与“五四”运动前后对国学的提倡却有所异同。当时“国学”概念的提出与确立,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就此而言,现在的“国学热”与百来年前一脉相承。然而,如果说当时的国学提倡,更多地体现于严肃的学理、学术层面上,那么当前的“国学热”却具有明显的普泛性。这种普泛性有其深刻的底蕴:不仅是学术界,上至中央、下至百姓的整个中国社会都在苦苦地探究,在世界视域的今天,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究竟应向何处去?然而凡事一经普泛,尤其在普泛以至形成“热”潮之际,便需要一份冷静,以免“热”潮流于浮泛,堕于时俗。在“让历史文化走向大众”的潮流中,我们认为有一个“如何走向”的问题。要言之,也就是深化和浅切的统一,就学术层面而言是富于现代意识的深化,而就表述手段而言,则要求学术思想的社会性的浅切化。正因为如此,我们暂不必再就“国学热”这一名称的学理性是否科学聚讼不休;重要的是,须从其社会实践的本质意义,也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以为当代中国的文化体系的建构提供一方面的营养,来做一些必不可少的工作。要言之,有两件事情:
一是精选。即用最小的篇幅,介绍国学中最精彩、最有生命力的精华。虽然,所谓的“最小的篇幅”只是相对而言,但无论如何,我们这套由三十本左右的小册子组成的“国学基础教程”,相对于汗牛充栋的国学典籍来说,实在是精选到极致了。
二是解读。既用通俗而不失学术内涵的文字来填平横亘在现代汉语和古文之间的鸿沟,更须在正视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文化现象作具有世界视域的现代人的解读。
总之,让广大向往国学的读者更方便、更快捷、更正确地了解国学的基础知识,从而在初涉国学这座辉煌的文化殿堂时产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发个性化的思考,就是我们编撰这套“国学基础教程”的宗旨;而“基础教程”四字,则标志了我们企图将学术性与浅切化统一起来以“提升阅读”的努力。
本《教程》的作者,都是于某一经典有积年研究心得的专家;而同时,我们又请作者或其他专家于各书每一章节的最后,给出一至两道思考题,以期多元化地启发读者在阅读各书内容后,再结合其他的知识和当今社会的现状作出自己的思索。这也是我们对孔子“学而不思则罔”这一教诲的礼敬。
最后要说明的是,为了体现国学传统的原味,这套“国学基础教程”也将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为四小套。同时为了读者购买和收藏的方便,每套的封面我们也将以四种颜色——绿色(经部)、红色(史部)、蓝色(子部)和灰褐色(集部)以示区别。当然,这种做法并非我们的发明,清代乾隆年间编成的赫赫有名的《四库全书》就是这样做的。而经、史、子、集四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老子:民族的大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