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子学与文学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经学子学与文学论/李小成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3
ISBN 978-7-5161-5525-7
Ⅰ.①经… Ⅱ.①李… Ⅲ.①经学—研究②先秦哲学—研究③中国文学—古典文学—文学理论—研究 Ⅳ.①Z126②B220.5③I20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26892号
出版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郭晓鸿
特约编辑 王彬
责任校对 李莉
责任印制 戴宽
数字编辑 周晏
出版
社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
网址 http://www.csspw.cn
中文域名:中国社科网 010-64070619
发行部 010-84083685
门市部 010-84029450
经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刷 北京君升印刷有限公司
装订 廊坊市广阳区广增装订厂
版次 2015年3月第1版
印次 2015年3月第1次印刷
开本 710×1000 1/16
印张 22.75
插页 2
字数 421千字
纸书定价 66.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联系调换
电话:010-84083683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经学、子学与文学为研究对象,范围虽广,但精神贯一,倚重于文献而展开讨论。全书分经学编、子学编和文学编三个部分。
经学编侧重易学和东汉经学家马融的研究,亦及于礼学,有理论探究,也有研读文本中的考释。子学编以庄子和文中子为重点而兼及其当今的“新子学”思潮。文学编中以天文星象为特色,考察了《诗经》与杜甫的诗歌,角度新颖。
全书立足文献,实事求是,偏重考稽,小心求证,在此基础上融经、子、文学为一体,对国学与文学的研究多有启迪。
西安文理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省级重点学科资助出版

*cpr*赵逵夫
李小成同志硕士毕业之后在新疆大学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2002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攻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其间与我一起讨论从先秦至汉唐的一些学术问题,我觉得他在学术上能够下功夫。毕业将近十年中,也时有电话联系,谈一些学术问题。今年他将近些年关于经学、子学和古代文学的研究加以总结汇为一集,寄来请我作序,我看了一下。
全书涉及范围较广,但精神贯一,总体的指导思想是实事求是,故倚重于文献而展开经学、子学与文学三方面的讨论。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先秦一段,很难同经学、子学完全划清界限,如在经学、子学方面缺乏一定的学术积累,也很难在文学研究方面有所创获。所以我以为他在经学、子学方面用力是正确的。
本书“经学编”中五篇易学方面的文章,有理论的探究,也有对文本的考释。马融为郑玄的老师,东汉经学大家,注《孝经》、《论语》、《诗》、《尚书》、《老子》、《离骚》、《淮南子》等,名重一时,在古文经学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今天我们讲的训诂之学的汉学,也与马融有着不解之缘,但由于注经著作多散佚不存,人们对他关注不多。马融是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所以小成同志以“马融经学论著整理研究”为研究课题。本书经学编中所论问题,甚至子学编、文学编中的一些问题,也都与此有关。《关朗易学考论》对易学史上存在争议的关朗易学作了考释。在从两汉到唐宋时期的易学发展中,尤其是在河图洛书方面,关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学者。但由于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其人其书缺乏了解和认识。首先应立足于原始资料,稽考其人之存否,后辨正其易著《关氏易传》之真伪,再来研判《洞极真经》的著作权问题。研读关朗易学亦应考究其易学传承脉络。在事实考证的基础上,确立关朗在易学发展史上的地位。这也对文中子王通的研究有着至为重要的作用。
《投壶考》考察了大小戴《礼记》所载投壶礼之差异,以及后代文献中所记投壶礼与《礼记》所记之差异。这种礼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一种文化积淀,被后人所秉承传续,但其中也有增损变迁,礼的成分减少,游戏娱乐的成分在逐渐增加,应用范围也在扩大,投壶的规则及用具也有变化。作为上古重要的礼乐活动的投壶,上至天子下至士大夫燕饮中都会用到。君子为什么要设行投壶之礼?主要是恶其燕饮中的亵慢之举,避免酒祸,设投壶之礼以全其欢。文章还从出土的实物投壶,证明各个历史时期的投壶活动的普遍性、娱乐性。比如在河南南阳市汉画馆中,有汉代投壶画像石。画面的正中立一壶,参与投壶者为宾主各一人,他们一手抱一把箭,另一只手执一支箭,作出向一个高圈足壶投箭的姿势,壶中已投入两支箭,壶左置一个三足酒樽,中置一勺,投者跪坐于壶两侧,两人之后还分别坐有观看者。从南阳画像石投壶画面中不难看出,投壶者和观众随意而坐,有走动者,亦有笑者。说明汉代投壶作为一种游戏更为广泛,礼的成分减少了,玩乐的成分增多了。
《〈汉书〉征引经书考述》属于文本文献的考释,重点考释《汉书》所引经书文字与今本之异同,亦可看出汉代流行经书与后代版本的差异。如《纪》对经书的征引,文中写道: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诗》云:“九变复贯,知言之选。”
颜师古《汉书注》曰:“应劭曰:逸诗也。”这里为《汉书》引逸诗,体裁为四古。原文为:“四牡翼翼。以征不服。亲省边陲。用事所极。九变复贯。知言之选。”(清代郝懿行《郝氏遗书》中有《诗经拾遗》一卷,辑录较为完备。今人则有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卷六《先秦诗》为逸诗,收录亦为详备。张西堂、张启成有专文考辨,见《西北大学学报》1958年第1期、《贵州文史丛刊》1984年第1、3期)。
作者主要通过班固《汉书》所引的文本与宋代朱熹《诗集传》的比较,以现出东汉流传的《诗经》文本,其与南宋流行文本的差异有一定的文献学价值。
“子学编”中讨论的几个问题,与现实关系比较密切。他读博士期间,我同他多次讨论过《文中子》一书。我以为王通之所以在当时很受重视,因为他的思想为大一统的社会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思想基础。社会摆脱了数百年的战乱,应重视教化,故其书以仁义为教化之本;因为经过南北很多民族的交融和思想的融会,社会习俗的相互影响,新的大一统不同于西周和西汉、东汉、魏晋,所以提出“时易世变”、“通变之谓道”、“通 ............

书籍插图:
书籍《经学子学与文学论》 - 插图1
书籍《经学子学与文学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经学子学与文学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