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法的基础:从个人主义走向合作主义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封面
名人名言
序言:法律人的想象力
1.法律概念的三个维度
2.私法背后的哲学观念
3.私法与个人主义哲学
4.私法学的知识免疫力
5.法律人的制度想象力
6.从个人主义走向合作主义
1 私法学与哲学、经济学之关系谱
1.1 一对孪生学科的哲学认识论
1.2 私法学的思想资源冲突
1.3 中国经济学和私法学中的个人主义
1.3.1 个人主义与中国经济学
1.3.2 个人主义与中国私法学
1.4 中国私法学的两大难题
2 个人主义的私法学重述
2.1 个别(体)与一般(共同体)
2.2 个人价值的主观性和陌生性 a
2.3 国家立法的价值和政治中立性 b
2.4 个人的经济理性
2.5 社会组织与合作的自发性
2.5.1 社会组织与合作的价值
2.5.2 社会合作的自发实现
2.5.3 社会合作的条件性自发实现
2.6 人类社会发展的自发进化性
2.6.1 从微观的社会个体到宏观的社会整体
2.6.2 从价值的不可知性到知识的不可知性
2.6.3 从遗传的本能反应到学习的习俗道德
2.6.4 无意造成的后果比有意追求的变化好
2.7 个人主义与私法的独立领地
3 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之辩
3.1 人类的绝对知识幻想
3.2 知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3.2.1 “绝对知识”的历史轮回
3.2.2 知识的条件性和相对性
3.3 个人主义的“绝对知识”偏见
3.3.1 我们真的是“无知”的吗?
3.3.2 我们真的缺乏共同主观目的吗?
3.3.3 理性个体在多大程度上能自发合作?
3.3.4 自发的结果真的比有意的变化好吗?
4 社会的自发进化与人为建构
4.1 知识的条件性与社会的建构属性
4.2 资本主义社会的建构特征
4.2.1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框架
4.2.2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政府行动
4.2.3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践
4.3 自发进化与理性建构:重读斯密
4.3.1 “无形之手”的语境
4.3.2 “无形之手”的扭曲
4.4 自由竞争和自然选择:重读达尔文
4.4.1 达尔文到底说了什么?
4.4.2 自然选择与人工育种
5 从个人主义走向合作主义
5.1 社会的建构属性与广泛合作前景
5.1.1 非线性的历史
5.1.2 私人合作与共赢
5.1.3 合作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5.2 社会共同合作之普遍实践
5.2.1 婚姻家庭
5.2.2 企业与网络平台
5.2.3 合同
5.2.4 财产
5.2.5 损害赔偿
5.2.6 私人合作的普遍性
5.3 合作主义视野下的私法学
5.3.1 个人主义障碍及其排除
5.3.2 从个人主义走向合作主义
6 自发社会合作的实现障碍
6.1 理性的个体与非理性的社会
6.2 共同体规模与自发合作之障碍
6.2.1 从“和尚取水”说起
6.2.2 共同体规模与自发合作之障碍
6.2.3 非自利社会偏好对自发合作的影响
6.3 自发合作障碍的系统性及治理方案
6.3.1 自发合作障碍与技术条件、法律制度
6.3.2 自发合作障碍的可能应对方案
6.3.3 诸项治理方案之比较选择
6.4 政府的失灵及其治理
余论:合作主义与中国私法
后记
版权信息
名人名言
在我们这个时代,哲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一些巨大成就,就是因为一些人能够采用特别简明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如果有人能够思考得再简明一些,哲学就可能再进一步。
——昂格尔
序言:法律人的想象力
1.法律概念的三个维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启了大规模的民商事法律(以下简称“私法”
[1]
)的制定和注释活动,并围绕各具体私法制度形成了一套门类齐全的法律概念和学说体系。我国目前公开出版的各类法律制度汇(选)编、释义、教科书和专题研究就是这一成就的集中体现。自2014年启动民法典编纂工程以来,中国民法学术同行正集中精力在既有私法学说体系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学说整理、更新和辩论,以期转化为实定法上的制度安排,竞争实定法上的权威表达。
四十多年来,我国私法学说的建构和论辩活动在总体上侧重围绕具体民事法律制度来展开。
[2]
的确,在任何时候,围绕具体民事法律制度的制定和优化来展开法律学说的辩论都应当是民法学同行的重点工作。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要在“‘民法’概念鲜为人知”的贫瘠法制状况基础上快速搭建一套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环境,
[3]
民法学界把学术资源和精力集中用于具体私法制度的概念学说建构和阐发更是符合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法治发展任务。
不过,法律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观察和认识。一个常见的维度是由实定法所明文规定的具体法律制度,表达了国家立法所要求或倡导的社会行为与交往规则。另一个常见的维度是与具体法律制度相对应的法律概念和教义学说,是法律学术同行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关系实定法规则予以提炼、归类和编码处理后的成果,是法学家对实定法规则的梳理和阐释。而在具体民法制度和相应学说的背后,还蕴含着另外两个十分重要的维度:
一是价值维度。在价值维度,实定法规则安排的背后对应着一定的价值立场选择,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在特定时空内所在乎和追求的美好生活。例如,自启蒙运动以来,人们日益普遍地珍视人格尊严、心灵自由、衣食富足和精神愉悦等基本价值。这也是整个人类社会自启蒙运动以来都在为之不懈努力奋斗的好东西。无论实定法是否以基本原则的形式来明确表达这些价值取向,当代私法中的具体制度安排都是以这些价值的实现为目标和归依的。而当代民法学家,不仅在一般理论的表达过程中对这些价值观予以了热情的宣扬,而且注重在具体制度的学说建构过程中阐述和追求这些价值。
二是规律维度。虽然立法机构的官员和法学家都宣称要尊重和保障每个人的前述价值追求,但在各个具体问题上,他们所提出的立法方案和建构的法律学说却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存在天壤之别。例如,同样是为了增进个人的尊严、自由、财富和情感,一种看法认为,制度安排只要能够消极地防止社会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过程中容易引发的人际冲突就足够了。社会个体能够自发地追求和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和价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私法的基础:从个人主义走向合作主义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