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命运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2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标题:知识的命运
作者:〔美〕海伦·朗基诺
译者:成素梅 王不凡
产品经理:邵明鉴
关注微博:@上海译文出版社
微信服务号:上海译文出版社
微信订阅号:译文的书
我们的产品:译文的书
联系我们:hi@shtph.com
问题反馈:complain@shtph.com
合作电话:021-63914089
Digital Lab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业务的实验部门,成立于2014年3月。我们致力于将优质的资源送到读者手中。我们会不断努力,做体验更好,设计更好的电子书,加油!
上海译文出版社 | Digital Lab
———特别献给我的哲学老师———
Sue Larson
Aaron Sloman
Stephen Barker
Peter Achinstein
Marjorie Grene
中文版序言
本书被看成是对科学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提出的重要观点从概念上进行哲学考察。它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认真对待社会学家和其他文化学者关于科学的经验研究的结果,我们的知识观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我在第一本著作《作社会知识的科学》一书中,阐述了对科学客观性的社会叙述,当作是关于价值在科学中起作用的建设性的思维方式。从这种叙述的有利的角度点来看,在所谓的科学大战中,哲学家与科学社会学者之间的争论,似乎对我来说,并没有抓住要点。双方依然聚焦于个人和个人知识。我反而认为,从科学社会学家吸取的重要教训是,科学探索是一项集体的活动。它是一项需要互动与批评的活动,而且,这些天里,它的特点越来越是,认知主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使不同专长领域专家都来审查科学问题。对哲学家提出的挑战是承认,这种社会维度,尽管尊重规范维度,但需要内含在“知识”的概念中。
因此,本书首先表明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如何假定了理性与社会之间的二分。合理性和社会性被认为是相互排斥的,这表明,双方都完全承诺了作为个体的认识主体本来固有的知识观。这种讨论围绕三种不同的知识概念来建构——作为生产(内容)的知识,作为认知主体状态的知识,以及作为内容(知识有什么意思)的知识——因为在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中间的论证倾向于在这些不同的含义之间犹豫不决。但是,一旦解构理性—社会的二分,在一种意义上,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分就成为一条途径,而这条途径有可能会被人们所忽视。
本书接着表明,一旦摘除个人主义的眼罩,核心的科学认知活动——观察与推理——最好被理解为是社会活动,而不是社会因素干扰的抽象地想象的认知成就。甚至真理得到一种新的分析,恰好正如聚集在确证概念的保护伞下的语义成功的概念家族之一那样。本书重新讨论了关键的非充分决定论证,在我看来,这是需要在赞成社会叙述时拒绝个人认识论的一个支柱。这里的要点不是,直接表明转向知识的社会叙述的必要性,而是考虑对这个论证揭示的背景假设的依赖,如果我们继续保留科学探索是客观的、科学探索能够提供知识的观点,这样一种转向是必要的。知识在社会叙述中幸存下来,但必须被理解为有偏见的、暂时的和多元的。人类科学探索的成功是集体的成功,是我们相互依赖的一个标志,并尽可能受天才的影响。
我感激许多对话者,感谢他们对本书观念的质疑,感谢他们对这些观念的建设性的评论,感谢他们激励我继续思考这些观念。我特别感谢成素梅教授和她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同事就这些观念展开的令人鼓舞的交谈,感谢她和她的博士生王不凡同学接受把本书从英文版翻译为中文版的挑战。我很高兴本书将会得到一批新的读者,因而我希望,与中国学术界的学者继续进行对话。
海伦·朗基诺
2016年6月美国加州
序言和致谢
本书的面世是许多学术互动和有利条件的结果。它开始于一项富有雄心的计划:重新阐述知识的社会性论点,抵御对它的批评,然后,把这一论点应用于新的案例研究,包括讨论在西方反对或袒护科学与新兴的工业化后殖民社会中的科学进路之间的关系。最终,越来越明确的是,这一哲学论点需要得到更多的阐述,而这一计划的另外两个部分还有必要且值得进行较长篇幅的单独论述。总之,本书是第一部分:重新确认知识的社会性论点,这被我遇到的很有帮助的深受启发的批评所淡化,而它的发展关系到科学的社会理论中新近的其他工作,既包括经验工作也包括哲学工作。
我很感激个人和机构赋予的鼓励和提供的机会。肯·沃特斯(Ken Waters)阅读了每一章并进行了评论,有时,数易其稿。我们关于哲学和生物学争论的影响贯穿于本书。伊丽莎白·安德森(Elizabeth Anderson)和理查德·格兰迪(Richard Grandy)分别阅读了全部手稿,提出了许多有益的修改建议。这三位朋友和同事以慷慨的批判精神来响应这项工作,我对此表示诚挚的感谢。不能由于本书现存的缺陷而责备这些读者,相反,本书的优点肯定多半归功于他们。此外,1999年春天,“哲学8660”研究生讨论课的学生们阅读了本书的大部分初稿。除了整个研讨课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机会,让一群见多识广的读者检验这些观念之外,他们的个别异议也在文本中加以注释。
书中的许多观点都是与他人的对话或通信的结果,其中有保罗·博戈西昂(Paul Boghossian)、罗伯特·布兰登(Robert Brandon)、南希·卡特赖特(Nancy Cartwright)、阿米塔·查特吉(Amita Chatterjee)、J.理查德·克里斯(J.Richard Creath)、约翰·杜普雷(John Dupré)、凯瑟琳·埃尔金(Gatherine Elgin)、米兰达·弗里克(Miranda Fricker)、詹姆斯·格里塞默(James Griesemer)、詹妮弗·霍恩斯比(Jennifer Hornsby)、唐·霍华德(Don Howard)、伊尔凡·哈比卜(Irfan Habib)、伊夫林·福克斯·凯勒(Evelyn Fox Keller)、菲利普·基切尔(Philip Kitcher)、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凯瑟琳·列侬(Kathleen Lennon)、伊丽莎白·劳埃德(Elisabeth Lloyd)、简·梅恩 ............

书籍插图:
书籍《知识的命运》 - 插图1
书籍《知识的命运》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知识的命运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