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第10辑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2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专题:迈向思辨实在论
思辨实在论——一日工作坊
迈向思辨哲学
论对客体的贬损——格兰特、布鲁诺与激进哲学
观念与对象
边界外的帝国——思辨绝对论导言
人物:昆汀·梅亚苏(Quentin Meillassoux)
潜在性与虚拟性
形而上学、信仰主义、思辨
减损与缩略——论德勒兹、内在性和《物质与记忆》
阿兰·巴迪欧的历史与事件论
实在论之谜——昆汀·梅亚苏的《有限性之后》
反思辨,或者批判批判之批判——评昆汀·梅亚苏的《有限性之后》
激进无神论者的唯物主义——评梅亚苏
采访昆汀·梅亚苏
艺术
从鬼舞中逃离!——当代艺术的历史计划
专题:迈向思辨实在论
思辨实在论——一日工作坊
参与人:[英]雷·布拉希耶(米都塞克斯大学)[英]伊恩·汉密尔顿·格兰特(西英格兰大学)[美]格拉汉姆·哈曼(开罗美国大学)[法]昆汀·梅亚苏(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赵文 译
2007年4月27日 下午1—7时
本·皮姆罗特大楼 讲演厅
伦敦大学 哥德斯密斯学院
当代“大陆哲学”常常自豪于对实在论与观念论之间战斗的超越。对再现的批判以各种方式思考着思维与世界之间的基本关联,进而摧毁并排斥主客二元论,因而对主客二元论的摒弃已成为了当代理论的下意识习惯。
然而,这种反表象(或“关系主义”)的大趋势——这一大趋势不仅限于哲学,也裹挟着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掩藏着更深的、更隐伏的一种观念论。实在论真的如此“朴素”吗?对表象和客体的普遍取消就是通常所谓的激进、批判的姿态吗?
这次工作坊让四位哲学家汇聚一堂,他们的工作尽管都有各自不同的侧重,但都对“大陆”正统的基本信条提出了质疑,也都避免了从一极走向另一极的常识偏见。思辨实在论并非一种学说,而毋宁说是提供了一种保护性的提法,凡是致力于恢复对实在独立性进行思考的各类研究计划,无论是以先验心理主义、对象哲学之名,还是以抽象唯物主义之名,只要反对的是来自人类中心主义的各种破坏力量,都可以容纳在这个保护性提法之下。
由“创新与社会进步研究中心”主办、COLLASPE 杂志协办的“思辨实在论:一日工作坊”于2007年4月27日在伦敦大学哥德斯密斯学院召开。这次事件并未宣告一种新的理论或学派的出现,它只将四项雄心勃勃的哲学计划汇聚起来,这四项哲学计划虽然在各自侧重的策略上有极大的不同,但无一例外地都将“大陆哲学”的主体论基础及人类中心主义基础视为自身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参与各方所具有的这种独特性才使得富有成效的讨论得以成形。一方面要说清某些观念论前提所遭遇的各种挑战,而另一方面同样有意义的则是确定任何当代实在论都必须要克服的障碍。因此,要仔细审视的关键问题应该包括:科学与认识论在当代哲学中的地位、思维的存在论构成以及独立于主体的客体的性质。但正如工作坊主持人暨发起人之一阿尔贝托·托斯卡诺指出的那样,牵涉性(implication)是这项工作所呈现的一个共有面相。这种来自对大陆传统的真正质询的牵涉性自然引出的结果是不再信任“传统的概念已然耗竭”(最常见的表现即二手文献明显无休止的泛滥和这类文献的作者的“无名”身份)之类症状性的老生常谈,进而使“以哲学之名”来搞哲学再次成为必要。“思辨实在论”迫使当代哲学作出一个决断,但这个决断与其说关涉观念论或实在论,不如说关涉的是作为有关实在之属性的话语的那种大胆创新而富原创性的哲学思想的未来可能性——或者换句话说吧,关涉的是哲学本身的未来可能性。
雷·布拉希耶的陈述
我不照本宣讲论文,而只是想大致评论一下我本人与伊恩、格拉汉姆和昆汀的异同点。我们共有的基础似乎在于都有一个明显的意愿对一整套哲学难题加以重新质询或再发展,那是被认为由康德明确解决了的——当然最终由大陆传统内的那些工作解决了的——一整套哲学难题。因此,正如我确信诸位都清楚的那样,大陆哲学当中“实在论”这个术语往往被认为带有贬义,只有那些完全不理解康德的人才会力图复兴形而上学实在论,或是任何形式的没有先验担保基础的实在论,无论这个担保在主观方面是通过纯粹统觉来具体化的,还是通过借由语言实践或某种可交流的一致性等来得到说明的。19和20世纪的后康德主义哲学主流中的多数人只是对认识合法性的这些先验结构或条件作简单的重新定义、一般概括或具体示例。因此,你断言是用交流达成的一致性取代主体和客体,还是用“在世之中在”或后者的任何变体来取代主体和客体,都没什么区别:先验功能已经以各种方式成为了后康德时代的各种版本的大陆哲学基本编码。这个传统中似乎呈现出了某种东西——实际上这也是格拉汉姆的工作最初让我看到的,这种东西是这样一种观念:世界之中的所有结构无不是被强加、被生成和被担保的,也就是说,客观性只是综合的一种功能。非常明确的是,在后康德哲学里,康德与黑格尔的不同之点似乎在于:在康德每每要把综合功能归因于纯粹知性之类的范畴或全部归于主观一方的地方,黑格尔或各种形式的客观唯心主义(客观观念论)则会说,实在本身是自我综合的,客观实在自身当中固有一种综合的原则。所以,众所周知的是,康德认为在客观性中起构成性作用的关系性综合只是植根于主体之中而生成的,并进而被解释为主客间的关系,但黑格尔却将这种关系性综合重新解释为生产着现实结构的“自我相关的否定性”。因此问题是:如果你拒绝承认综合——生产着客观结构的综合——锚定于主体的话,是否也就意味着,你不得不将这种自我关系的能力归因于实在,从而将实在观念论化?是否也就意味着,与关系连续体本身相一致的自我综合能力却生产出了一种使诸对象不相关连的非连续性?换言之,物理实在之中是否固有智性原则?
我认为,在伊恩有关谢林的著作里,这绝对是一个关键问题。①根据伊恩的再阐释,谢林给出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一个替代性新版本,在这种版本的客观唯心主义中,结构和客观性固有于自然,但是,物理实在界中本来存在或固有的观念结构不再通过对立和矛盾的辩证法得到解释。在伊恩对谢林的了不起的再阐释中,你能看到一种“先验的自然”,一种囊括一切的自然,在其中,观念各具动力,这些观念作为“吸引子”(attractor)固有于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生产第10辑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