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译注》---张仲景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前 言
译注说明
伤寒杂病论序
卷 上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痓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暍音谒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奔□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卷 中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卷 下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杂疗方第二十三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附 录
出版说明
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尤其是中国的古代科学技术素称发达,如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英国剑桥大学凯恩斯学院院长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世界科技史后指出, 在明代中叶以前,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中国在秦汉时期编写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五百年提出勾股定理;东汉的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一千七百多年;南朝的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为了让今天的读者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擅长发现和发明,在20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抱着“普及古代科学技术知识,研究和继承科技方面的民族优秀文化,以鼓舞和提高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进群众文化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的宗旨,准备出版一套《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当时,特邀老出版家、科学史学者胡道静先生(1913—2003)为主编。在胡老的指导下,展开了选书和组稿等工作。
《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得到许多优秀学者的支持,纷纷担纲撰写。出版后,也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由于种种原因,此套丛书在20世纪仅出版了五种,就不得不暂停。此后胡老故去,丛书的后继出版工作更是困难重重。为了重新启动这项工程,我社同山东大学合作,并得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特请韩寓群先生、徐传武先生任主编,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选定书目,重新修订编撰体例,重新约请作者,继续把这项工程尽善尽美地完成。
在征求各方意见后,并考虑到现在读者的阅读要求较十余年前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对该丛书体例作了如下修改:
一、继承和保持原体例的特点,重点放在古代科技的专有术语、名词、概念、命题的解释;在此基础上,要求作者运用现代科学的原理来解释我国古代的科技理论,尽可能达到反映学术界的现有水平,从而展示出我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及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也实事求是地指出所存在的不足。为了达到这个新的要求,对于已出版的五种著作,此次重版也全部修订,改正了有关的注释。希望读者谅解的是,整理古代科技典籍在我国学术界还是一门较年轻、较薄弱的学科,中国古代科技典籍中的许多经验性的记载,若要用现代科学原理来彻底解释清楚,目前还有许多困难,只能随着学术研究的进步而逐步完成。
二、鉴于今天的读者已不满足于看今译,而要阅读原文,因此新版把译文、注释和原文排列在一起,而不像旧版那样把原文仅作为附录。
三、为了方便国外了解古老的中国文化,我们将书名全部采用中英文对照。
四、版面重新设计,插图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重新制作,从而以新的面貌,让读者能愉快地阅读。
五、对原来的选目作了适当的调整,并增加了新的著作。
《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的重新启动,得到了许多老作者的支持,特别是潘吉星先生,不仅提出修订体例、提供选题、推荐作者等建议,还慨然应允承担此套丛书的英文书名的审核。另外,本丛书在人力和财力上都得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山东大学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向所有关心、支持这项文化工程的单位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希望热爱《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的老读者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也期望能得到更多的新读者的欢迎。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1月
前 言
《金匮要略》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为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张机(字仲景)于公元三世纪初所撰。张仲景原著名《伤寒杂病论》,后流散,经后人多次收集整理,辑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这两种书开创了理、法、方、药的辨证论治体系,为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现代观点来看,是我国最早有关疾病鉴别诊断学、症状鉴别诊断学、治疗学与方剂学的医学著作。
从原名“伤寒杂病论”,可知该书由伤寒与杂病合编而成,但仲景序中有“杂病”一词,而无“金匮”二字,这是为何?这是后人对仲景著作的尊称。匮,古通“”,“金匮”则是古人用以保藏珍贵资料的金属铸成的。“要略”表明并非是原著的全貌。
成书与沿革
东汉末年,社会动乱,朝政腐败,张仲景出生在河南南阳,自小勤奋好学,聪明过人。早年曾学医于同郡张伯祖,他酷爱医学,尤其赞赏扁鹊高超的诊病医术。成年后张仲景在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但当他看到当时疫病流行,其宗族二百余人,竟在不到十年间,病死者达三分之二,其中患伤寒而死的占十分之七。但是医生看病只求名利,不精究疗效,于是他放弃仕途,一心钻研医学,广泛收集前人的医疗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发愤著书,而成《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在序中写道:“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该书问世后又散佚,西晋医学家王叔和(名熙,山东高平人),在任魏国少府太医令期间,偶然见到《伤寒杂病论》的断简残章,经不断搜集整理,最终编成《伤寒论》,流传至今。并在其所撰的脉学专著——《脉经》一书中,收录了《伤寒杂病论》三分之一的内容,其中 ............

书籍插图:
书籍《金匮要略译注》 - 插图1
书籍《金匮要略译注》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金匮要略译注》---张仲景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