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译丛033·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理想国译丛序
“如果没有翻译”,批评家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曾写道,“我们无异于住在彼此沉默、言语不通的省份。”而作家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回应说,“翻译不仅仅是言词之事,它让整个文化变得可以理解。”
这两句话或许比任何复杂的阐述都更清晰地定义了理想国译丛的初衷。
自从严复与林琴南缔造中国近代翻译传统以来,译介就被两种趋势支配。
它是开放的,中国必须向外部学习,它又有某种封闭性,被一种强烈的功利主义所影响。严复期望赫伯特·斯宾塞、孟德斯鸠的思想能帮助中国获得富强之道,林琴南则希望茶花女的故事能改变国人的情感世界。他人的思想与故事,必须以我们期待的视角来呈现。
在很大程度上,这套译丛仍延续着这个传统。此刻的中国与一个世纪前不同,但她仍面临诸多崭新的挑战,我们迫切需要他人的经验来帮助我们应对难题,保持思想的开放性是面对复杂与高速变化的时代的唯一方案。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保持一种非功利的兴趣:对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本身充满兴趣,真诚地渴望理解他人的经验。
理想国译从
导读

以挑战的姿态执笔
索飒

爱德华多·赫尔曼·玛利亚·休斯·加莱亚诺(Eduardo Germán María Hughes Galeano),即读者熟悉的爱德华多·加莱亚诺,于2015年4月13日在他的祖国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辞世,享年七十四岁。
加莱亚诺的成名作是1971年问世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Las Venas Abiertas De América Latina
,以下简称《血管》)。据不久前的消息,这本书在他的祖国销量仍然名列前茅。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世界以反体制为浪潮。拉丁美洲曾在“依附理论”的旗帜下讨论大陆的前途,而《血管》为这一解剖美洲病体的理论骨架填补了肌肤和血脉。
《血管》出版后,迅速传播。加莱亚诺在80年代修订本说明中记载了有关它的几则轶事:在一辆穿越波哥大街道的汽车上,一个姑娘正给身旁的女友读这本书,后来她站起来给全体乘客朗诵;一个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大学生一周内走遍附近街区的所有书店,逐段阅读这本书,因为他没有钱买下它……由于作品记载的历史本身的力量,《血管》游离于作家的创作边界,成为拉丁美洲“60年代”集体记忆的积淀。
历史永远在交替前行。70年代中期前后,作为对时代主题词“变革”和“希望”的反动,右翼军事独裁寒流席卷拉丁美洲,加莱亚诺和他的作品遭受追踪。拉美数国政府禁了这本“腐蚀青年”的书。在智利军人政变大屠杀的日子里,一位智利妇女把随身带着的这本书裹在婴儿的尿布里逃离圣地亚哥。加莱亚诺本人不得不流亡国外继续文学创作。
《血管》在白色恐怖时代的拉丁美洲遭到厄运,却以几十种语言的译本、几十次的再版走遍世界,经久不衰。它迟迟才来到中国。90年代,当得知该书已被几位西班牙语译者译出,却因无一出版社问津而被束之高阁后,我曾几次背着那摞厚厚的五百页大稿纸到编辑家一一登门游说。当时的敲门砖是一篇写于1997年的书评,题为《人的命运,书的命运》: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拉丁美洲人总爱用“切开的血管”这种表达方式,他们的歌词、诗句、报刊文章里时不时会出现这个词语。直到读完手中的这本书,我对它才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这本书就是《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此书初版于1971年,修订于1980年,我手中的版本是1984年的第三十八版,它已被译成多种文字。作者是乌拉圭新闻记者出身的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用作者的话说,这是一本以爱情小说和海盗小说的方式来谈政治经济学的书。关于创作目的,作者说得很清楚:
“写这本书是为了和人们交谈,是以一个非专业作家面对一个非专业读者的方式,向人们揭示被官方历史掩盖和篡改的历史——战胜者讲述的历史。”
或者用书中更加简洁的话来说,这是一本关于掠夺的历史的著作。
其实,这是一本关于拉丁美洲的经典作品,但是它的经典意义又绝不限于拉丁美洲。仅从它的一些标题就能看出该书内容球的富有造成人类的贫涉猎之重大。此书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题为“地困”,讲述了旧殖民主义围绕拉丁美洲金银、农作物和其他矿产进行的掠夺史;第二部分题为“发展是遇难者多于航行者的航行”,叙述了新殖民主义如何通过自由贸易、贷款、铁路、阴谋和暴力将拉丁美洲的民族工业发展扼杀在襁褓之中,解析了投资、技术、经济援助、合资企业、金融机构、国际组织等现代文明手段如何不文明地参与了古老的掠夺战。
如果说这本书和其他水平相当的同类书有什么区别的话,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叙述方式。作者把鲜为人知的丰富资料、说服力强的数字、敏锐的分析、深刻的见解编织成一个个平易近人的故事,将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现象,剥去层层伪装,让它们暴露出骇人听闻的“文明”本质,而支撑这种能力的根基,是作者的立场、觉悟、热情和因此才获得的广博知识。
拉丁美洲是世界上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大陆之一,也是人民最穷困的大陆之一。贫穷的原因不是由于那里的人懒惰,甚至主要也不是领导层的昏庸无能。制造“原罪”的魁首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祖宗——殖民主义制度。《血管》告诉我们,当年大西洋上开往欧洲大陆的船只装载的每一种货物,都为一个后来的拉美国家规定了命运。疯狂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掠夺造成拉美大陆上“哪里越是富得不能再富,哪里就越是穷得不能再穷”的人类文明悖谬。
玻利维亚高原上有一座海拔五千米的山峰,叫波托西,山脚下就是当年震惊欧洲的同名银城,其名声之大,成就了一句古老的谚语,并见于著名的小说《堂·吉诃德》:“其价值等于一个波托西。”由于发现银矿,至1650年波托西已拥有十六万居民,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城市之一。17世纪初,全城已拥有三十六座装饰豪华的教堂、众多的赌场和十四所舞蹈学校。1608年,波托西为庆祝宗教节日上演了六天喜剧,举行了六场化装舞会,进行了八天斗牛。但是,波托西现在的人口是四个世纪以前的三分之一,是这个世界上著名穷国最贫穷的城市之一。人们与衰亡的矿山共命运,在废石堆和旧巷道里寻找一点含锡的碎矿。白银是没有的,连一点闪亮的东西都没有 ............

书籍插图:
书籍《理想国译丛033·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 插图1
书籍《理想国译丛033·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理想国译丛033·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