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与明末儒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Table of Contents
版权信息
中文版序
推荐序 当自由的大门打开时,人们朝哪个方向奔跑?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明代的文化与思想
第二节 明学的源流
第二章 王阳明与湛甘泉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王阳明
第三节 湛甘泉
第三章 王门三派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现成派(左派)
第三节 归寂派(右派)
第四节 修证派(正统派)
第四章 现成派系统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罗近溪
第三节 周海门
第四节 耿天台
第五节 何心隐
第六节 李卓吾
附录 论《李氏说书》
第五章 归寂派系统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王塘南
第六章 修证派系统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李见罗
第七章 湛门派系统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许敬庵
第三节 冯少墟
第八章 批判派与复古派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冯贞白
第三节 陈清澜
第四节 吴苏原
第五节 郝楚望
第九章 东林学和刘蕺山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东林学
第三节 刘蕺山
译后记
校译者后记
版权信息
书名:王阳明与明末儒学
作者:冈田武彦,吴光;钱明;屠承先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01
ISBN:9787229116149
—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中文版序
本书大约成稿于三十年前,是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倘要问我为何对明末儒学有兴趣,我的回答是:并非因为其中有某种西洋式的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见解,而是意识到,由朱子学与阳明学的矛盾纠葛而催生的一种深刻的体认之学,不但对于未来世界的思想界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它也成了本人思想的原动力。
我曾有一段用西洋学的方法研究宋明思想的经历。例如,我将自己的九州大学毕业论文题名为《朱子学的存在论》就是最好的证明。该论文立足于西方存在论,解释了朱子学的理论与实践,认为中国哲学中有与西洋哲学相同的内容。当时我还自我满足于这种看法,然而现在看来,这种比较未免犯了西洋人侈谈中国人不识自家珍宝的错误。
大约四十年前,我曾立志对传统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刻反省,最终我痛感到,如果忽略体认自得的实践而空谈理论,那就不可能把握宋明哲学的真谛。然而就实践而言,如果只是用西洋式的研究方法来阐明,那也无非是提倡尼采、柏格森的纯粹经验论和直觉主义,始终只是记述而已。因为这种方法忘记了这一点:对于一种缜密深刻的学说,如果不用真切的工夫去体认,终究是不能得其精髓的,即便是今天亦依然如此。
在当今中国哲学的研究者中,仍不乏醉心于依据西欧思潮和西洋学风解释中国哲学的人,他们还自以为这种研究方法是“创造性的”、“崭新的”方法。然而,这和真正的“创新”相差十万八千里。对此,我在三十多岁时已有所觉悟,从而促使自己从外表浮面的研究转向内在深层的探索。虽然这样做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崇尚注解和诠释而非真正的内在研究,但我还是心甘情愿地去进行探索。
那么,是出于什么动机才促使我立志于中国哲学研究的呢?
说来并非偶然。由于种种原因,我在中学和高中时代曾陷于深深的苦恼之中,于是为消闷解愁而开始阅读哲学书,并对禅学产生了兴趣,这样一直熬到了高中毕业。当时由于家境贫困,我不得不打消上大学的念头。幸亏碰上了急公好义的热心人——日本电气公司创始人渡边斌衡先生,他资助我离开了家乡兵库县姬路市,进入福冈市的九州大学学习。
本来,我曾打算上东京大学或京都大学,师事和辻哲郎或西田几多郎,专攻西洋伦理哲学。但此愿未遂,于是不得不进了九大。当时的心情,不免有些愤懑而无奈。然而,也许出于上天的恩惠,我在九州大学遇上了德学兼备的杰出的导师楠本正继 ( 楠本正继(1896—1963),192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支那哲学科,后赴德国留学,1927年起任九州大学法文学部教授,1942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63年获第22回西日本文化赏,1954年其代表作《宋明时代儒学思想研究》获朝日赏。曾任九州中国学会会长。1942—1944年参加《东洋思想丛书》(全83种)的编写,主编其中的第36种《王阳明》。20世纪50年代起从事“清代思想史研究”。1957年起任《九州儒学思想的研究》主编。——译者注)先生,从而决定了我研究中国哲学的方向,这是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事。在整个大学时代,为了从这位伟大的先师那里学到更多东西,我如醉如痴、竭尽全力地学习。当时先生刚从德国留学归来,我们的对话多以德国哲学为中心,先生也经常立足于用西洋哲学解说中国哲学,所以我写那篇朱子学的论文也许是命中注定的。
毕业后,我因家庭原因而不得不离开恩师,回到家乡姬路市去做中学教师。其间,虽然也把禅作为第一要义去追求,但正倾心于宋明哲学的我,却始终不能专心致志于坐禅。数年后,我便如愿返回福冈,重新回到恩师门下聆听教诲。那时战争已经逼近,但我仍在恩师家里阅读王白田的《朱子年谱》,并记述恩师的语录。遗憾的是,所记原稿在美军飞机空袭时丢失了。当时我发现,恩师的学风已不同往昔,而我本人也痛感到从事浮面研究的弊端和致力于内在研究的重要性。
我之所以放弃西洋哲学而致力于中国哲学,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因为我从孩提时代起,就常听父亲追思其师长播磨圣人龟山云平先生的逸闻遗事。云平先生是姬路藩的儒者,他遵藩命就学于江户(今东京)的昌平黉,其间读过来访的水户藩儒者(藩主所聘的学者)藤田东湖所著的《弘道馆记述义》,并为之倾倒,返回姬路藩后还标注出版了这本书( 即《标注弘道馆记述义》,藤田彪述义,龟山云平标注,1883年浪华书肆明昇堂藏版。——校译者注)。云平先生归隐家乡后,我的父亲曾在神宫受过他的教诲,并在云平先生的长子任校长的小学里任职。父亲喜欢喝酒,沉默寡言,和气温厚,从不对人发怒,因受云平先生的熏陶,也常对我讲述内心修养的重要性。这也许是我内心深处对儒教怀有亲近感并热心于儒教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我在恩师膝下学习,恩师培养、造就了我足以克服苦恼的信心和勇气。我之所以偏爱陆王心学,就是因为自己在青年和中年时代也有过深深的苦恼。所以,我以为即使读儒家的书,也是读语录和行状比读论说更能打动人心。这大概是我痛感内在性研究之重要性的内在缘由。
所谓“内在性研究”,就是 ............

书籍插图:
书籍《王阳明与明末儒学》 - 插图1
书籍《王阳明与明末儒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