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研究存稿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9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汉语研究存稿/郭锡良著.—北京:中华书局,2017.1
ISBN 978-7-101-12356-2
Ⅰ.汉… Ⅱ.郭… Ⅲ.古汉语-研究 Ⅳ.H109.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298994号
书  名
 汉语研究存编
著  者
 郭锡良
出版发行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100073)
http://www.zhbc.com.cn
E-mail:zhbc@zhbc.com.cn
印  刷
 北京瑞古冠中印刷厂
版  次
 2017年1月北京第1版
2017年1月北京第1次印刷
规  格
 开本/850×1168毫米 1/32
印  张
 17¼ 插页2 字数430千字
印  数
 1-1500册
国际书号
 ISBN 978-7-101-12356-2
定  价
 68.00元
序 言
我从1954年到北京大学作汉语史研究生,进入汉语研究领域,至今已经一个花甲。我的学术研究活动主要是在古代汉语教材、汉语语法史、汉语古音学方面。但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教学需要,我不只教过汉语史、古代汉语、文字学、《马氏文通》研读、段注《说文解字》研读、古代语言学论文选读、汉语语法史研究,出版过《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语法讲稿》《汉字知识》《汉字古音手册》等著作;也参加过《现代汉语》教材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教过“语法修辞逻辑”课,编选了“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选集”中的《王力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调查过方言,写过有关湘方言的文章;还带领汉语专业72级学生编选、注释过《柳宗元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二十年前承商务印书馆为我出版了《汉语史论集》,十年前又出版了增补本,《论集》只收录汉语史方面的文章。前年我收集了部分其他方面的文章,中华书局秦淑华编审看到了,促成我另编一个集子,并建议叫做《汉语研究存稿》,去年就把已经收集的文章排印出来了。这让我不得不把没有完稿的《衡山望峰话音系》赶写出来,并收齐其他文稿进行编定。《存稿》收集长短不一的文稿56篇,据内容大致分成五类。
第一类是有关古代汉语教材、教学的文章12篇。1961年文科教材会议后,我参加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编写,三四年之间,全力以赴,执笔写了《绪论》和音韵、文体方面的通论9节、附录5节。这是我继续在王力先生指导下完成学术研究的重要锻
炼过程。每写一节通论,我必须查阅古今有关资料,先写出提纲,反复推敲,写成初稿,交编写组提意见,由王力先生最后审定、退改。这比个人写几篇文章在刊物上发表难得多,得到的锻炼、提高也大得多。《存稿》选收了通论《骈体文的构成》上、下两节,这是在收集了《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唐文粹》《四六法海》《骈体文钞》和今人研究骈体文的相关资料后写成的(读研究生时,曾准备写这方面的论文)。教材的《通论》部分被译成日文出版,书名《中国古典读法通论》(日本朋友书店1992)。这里选两节,以见我所写通论的一般情况。
“文革”后期招收了工农兵学员,由我负责古代汉语教学小组。为了当时的教学需要,我以编写古代汉语教材为由,招收了五个进修生,想法摆脱军工宣队的约束,开门办学,到校外去上课、编教材。“文革”中编出了上、中两册初稿,以应付教学;“文革”后编出下册;1979年起分册定稿发排,1981、1982、1983年先后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本世纪初由商务印书馆改为上、下两册出版)。
“文革”动乱,极左路线把知识分子打成“臭老九”;当时不少人有气,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我只得个人多干点。全书29节常识,主要由我执笔的就有21节(上册有些初稿是由进修生、年轻教师提供的);六节词义分析举例,也有一半以上是由我执笔。这里选了一节常识《古汉语今译问题》、一节词义分析举例《同义词辨析十五例》,以表达我这个时期在教材、教学上所作的努力。全书的常识部分去年已被译成韩文,即将在韩国出版。
80年代我担任了中央电大的主讲教师,讲课外还应各地电大教学刊物的要求写了十多篇辅导性质的文章,这里选了六篇。当时有关方面曾建议我收集四个主讲教师的文章,出版过《怎样学好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1986)。至于《参编〈古代汉语〉的体会》一文,则是1987年我在首届全国优秀教材授奖仪式上代表去世的
王力先生领取了特等奖之后,应邀撰写的个人心得,表达了当时学术界对文科教材的肯定态度。
第二类是有关湘方言的文章5篇。上世纪50年代我作研究生期间,选修了袁家骅先生的“汉语方言概论”,曾两次随班去山西进行方言调查实习,“文革”中又随72级到韶山进行过一次方言调查。我虽然知道方言调查对研究语言学的重要性,但是“文革”前忙于古代汉语教材编写和汉语史教学,确实抽不出时间兼顾方言,可以说方言研究成了我的弱项。八、九十年代就有意带研究生回衡山调查了三次方言,写了几篇文章;最后又将我50年代记录自己方言的字表结合这几次的调查资料,多年前已整理出音系。这次花了大半年时间,探讨了望峰话音系的发展变化,写成《衡山望峰话音系》。
这一实践使我真正认识到深入研究自己方言的重要作用,后悔这个工作做得太晚了。以前总以为自己出生在口音混杂的洞庭湖湖垸,口音能否代表祖籍的方音,不敢自信。现在看来,我四岁后就跟祖父读了四五年古书,接着在衡山老家生活了十一年。我的口音虽有混杂的一面,可是只要唤起深层记忆,衡山望峰话的语音系统、文白异读的情况在脑海里还是很清晰的。加上三次衡山方言调查资料、特别是两种望峰话调查资料的参照,在探讨望峰音系的发展变化中,对照同音字表,从系统性来观察、比较,情况就都摆得很明白,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第三类是《汉语史论集》(增补本)出版后我所写的汉语史方面的文章15篇。这些文章大都是为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而撰写的。前8篇大多涉及古音问题,直接与本世纪初的古音研究十年论争有关的就有5篇。《汉藏诸语言比较研究刍议》是论争后期对靠双语词典搞汉藏语比较来构拟上古音的国内外“古音学家”,作出了具 ............

书籍插图:
书籍《汉语研究存稿》 - 插图1
书籍《汉语研究存稿》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汉语研究存稿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