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_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9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引言
一、为什么是清末民初的康定?
二、社会记忆中的土司
三、放下铃铛是土司,拿起铃铛是活佛
第1章 导论
一、政治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
几个概念说明
二、理论背景与既往研究
政治人类学:从结构到过程
钟摆模式:利奇与拉铁摩尔
土司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
三、研究方法
四、材料来源与框架
第2章 康定的神话和历史
一、概述:混杂之城
二、无名时代
三、打箭炉
四、康定
五、小结:文化复合性
第3章 土司历程
一、甲波
二、土司
三、内土司(一)
清初六十年
与清王朝的关系
西藏在土司视野里
四、内土司(二)
土司与寺庙
土司与头人:乌拉体系
土司与贵族:锅庄体系
五、小结:权威中间性
第4章 末代土司(1902—1911年)
一、土司的二元性
“争袭阴谋”与“政治分身术”
“双名制”与“裂缝间的桥”
衙门的混杂空间
土司与教会
二、趋近帝国:向东的摆动
土司的交往:疆臣与边吏
追随帝国的宏业:泰宁与巴塘
摆到最高:成为皇帝的子孙
三、逃离帝国:进入关外的世界
赵尔丰的形象与努力
友谊与敌对
明正土司改流记
叛乱者的表演
四、小结
第5章 无冕之王(1912—1922年)
一、回归、流亡与再回归
二、角色混乱
被告人
告状者
循吏还是捣蛋鬼?
三、汉藏使节
四、大人物之死
五、小结
第6章 结论
一、二元的政治他性
二、政治循环的内部与外部动力
三、大人物与汉藏连续统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This Academic Book is subsidized by the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and we hereby express our special thanks.
Copyright © 2016 by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作品版权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郑少雄著.—北京:生活 ·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6.5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ISBN 978-7-108-05684-9
I. ①汉… Ⅱ. ①郑… Ⅲ. ①土司制度-研究-中国-清后期 Ⅳ. ①D691.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066435号
责任编辑 曾 诚
装帧设计 蔡立国
责任印制 崔华君
出版发行
三联书店(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网 址 www.sdxjpc.com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隆昌伟业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 2016年5月北京第1版 2016年5月北京第1次印刷
开 本 880毫米×1230毫米 1/32 印张9.375
字 数 224千字
印 数 0,001-4,000册
定 价 40.00元
(印装查询:01064002715;邮购查询:01084010542)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学术委员会
季羡林
(主任)
李学勤
李慎之
苏国勋
厉以宁 陈 来
刘世德 赵一凡(常务)
王 蒙
责任编辑:孙晓林 曾 诚
本丛书系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丛书,面向海内外学界,专诚征集中国中青年学人的优秀学术专著(含海外留学生)。
本丛书意在推动中华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进步,奖掖新进人材,鼓励刻苦治学,倡导基础扎实而又适合国情的学术创新精神,以弘扬光大我民族知识传统,迎接中华文明新的腾飞。
本书丛由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共同负担出版资金,保障作者版权权益。
本丛书邀请国内资深教授和研究员在北京组成丛书学术委员会,并依照严格的专业标准按年度评审遴选,决出每辑书目,保证学术品质,力求建立有益的学术规范与评奖制度。
图版一 甲宜斋(左)
图版二 甲宜斋名片
引言
一、为什么是清末民初的康定?
本书讨论清末民初的康定末代明正土司,意在为认识当代汉藏关系提供历史的智慧。
传统上藏区分为卫藏、康区和安多三部,康区包括今四川甘孜、云南迪庆全境以及西藏昌都、青海玉树、果洛等地的一部分。康区作为卫藏地区与汉人世界的中间地带,历史上长期处于不同族群杂居的状态。笔者在甘孜地区田野调查和文献阅读中发现,不同族群之间,尤其是本地人和外来商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
[1]
。在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成为普遍现象的今天,这一现象当然绝非主流,但是在社会矛盾突然激化的时刻呈现出来的民族问题,其实表征着社会内部的某种集体无意识,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具有理论意义的问题:不同的文化共同体如何看待进入共同体内部的“他者”?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路径可能有无数种,我试图从康定这个中间地带入手。选择康定,是因为康定(1908年以前称为“打箭炉”。在以下的叙述里,将根据不同历史情境的需要两个名称混用)历史上是康区这一汉藏中间地带的中心。从地缘的角度来看,康定在康区极东,并非中心,这里所谓的中心是经济、政治意义上的。在经济上,由于康定独特的二元生态特征
[2]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皇帝应五世达赖喇嘛之请,批准打箭炉开市贸易,使得康定成为汉藏茶马互市(乾隆朝以后变成民间边茶贸易)的重要商埠。康定二百余年商埠史的意义在于,它使得汉藏之间的关系既维持不辍,同时又不需要大规模进入对方共同体内部。康定由商业贸易中心进而成为康区政治中心,不但所谓清季康区四大土司之首的明正土司以康定为驻地,清代负责整个康区粮台、驿站的打箭炉厅设置于此,而且民初川边镇守使、1939年西康建省时都选择以康定为驻地或省会。商埠兼而成为政治中心,一定意义上也表明不管是外部还是自我定位,康定都可视为汉藏之间交汇的舞台,因此也是观察汉藏接触交融的最佳场所。
选择清末民初这一时段,是因为历史于此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帝制消亡、民国肇兴,加上清末以来面临的来自外部世界的巨大压力,传统帝国向现代民族—国家建设转化,意味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_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