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改变世界:看千年前的气候变迁,如何重新划分世界文明的版图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9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
气候改变世界
作者:
(美)布莱恩·费根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6月
ISBN:
9787545544473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目录
出版说明
导读1 过去的未来:人类迫在眉睫的天诛
导读2 以古鉴今窥未来
序章 历史上的大暖化
上一次大暖化,日子怎么过
相偕同行的浩劫与机会
悄然无声的杀手:干旱
第一章 暖化时期
捉襟见肘的欧洲小农
与气候共舞的人类历史
曾经,英国葡萄酒的风味让法国农人大惊失色……
中世纪温暖期有比现在还热吗?
拿起你们的斧头,开辟新耕地
第二章 穷人的斗篷
各怀鬼胎又爱打斗的领主们
人丁兴旺,迈向中世纪盛期
适时问世的农业新科技
城镇兴起:历史上的大塞车
向湖要粮,向山争地
冰箱还没发明以前,海产店卖什么?
让哥特大教堂得以兴建的小老百姓
好日子结束了:饥荒和黑死病的岁月
第三章 上帝的连枷
变化莫测的欧亚大草原
马儿让人自由!马儿是我们的一切!
重建中世纪欧亚大草原气候
把游牧民族逼上梁山的干旱
一棵古松,见证了一位领袖的诞生
第四章 摩尔人的黄金买卖
撒哈拉沙漠的气候泵
杂乱无序的气候变化
载运黄金的沙漠之舟
骆驼商队,使命必达
西非黄金传奇
经历千年的社会记忆
气象预测机器
恶灵诅咒的黄金国
第五章 因纽特人和格陵兰人
两个世界的短暂相遇
前进白令海峡
铁器恒久远,一只永流传
新兴的铁制猎捕工具
现在,要去见你——蓝色眼眸的“格陵兰人”
海象牙与废铁的交易
接触中止
第六章 超级大旱时期
荒野大镖客也撑不住的超级大旱
险路勿近的大盆地
狂沙十万里
第七章 橡实与普埃布洛人
橡实是双面刃
海岛人家
干燥峡谷里的“巨宅”
离乡背井不归路
第八章 水山的统治者
深海沉积物里的干旱证据
只有旱雨两季,“水”是同一问题
水山计划
统治者掌控“水”的神力权威
容易被水动摇的文明基础
干旱带来隐形的致命影响
第九章 奇穆王国君主
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
干旱时期的证据
祸不单行:干旱与厄尔尼诺带来的大洪水
奇穆人务实的生存策略
不二法门—多元食物与善用每一滴水
第十章 迎风航行的波利尼西亚人
热带珊瑚的日记本
单凭身体和直觉的航海王
寻找新天地
温暖期西风启动航海移民
地球上最偏远岛屿的第一批移民
第十一章 飞鱼海洋与吴哥窟的覆灭
尼罗河标尺预测洪水或干旱
印度洋上令水手头疼的强劲西南季风
太平洋暖池的威力
下错时节的雨也是灾难
吴哥渠道网络是兴衰关键
第十二章 黄河之水
看季风脸色的北方农民
饥荒导致盛唐衰落
北方契丹的兴起
第十三章 无声的大象
明天过后的严酷现实
干旱是恶徒,是气候房间里的无声大象
人为暖化造成的大浩劫
逃不掉的未来
谨以此书献给
埃及的月亮女神贝斯特,
和英国历史之父圣比德。
“好的。”笑脸猫说。这一次,它从尾巴末端开始慢慢消失,最后是它咧嘴而笑的神情。它身体的其他部分都消失后,那笑容仍挂在半空中好一会儿。
——路易斯·卡罗,《爱丽丝梦游仙境》
(1865年)
出版说明
·地名写法沿用最通俗的用法。
·考古地点和古地名,按照作者撰写本书所用资料里最常出现的写法。
·本书的注释大多着重说明资料来源,并附上丰富的参考书目,为有意深入的读者提供更专业的著作。本书虽是历史性叙述,但穿插于内文的专栏,为热带辐合带之类的现象和主要的气候学研究方法提供更深入的说明。
·凡是以碳十四年代测定法测出的年代都合乎标准。
·绘制气温曲线时,为求图表明晰,去除了不规律的数据。
导读1
过去的未来:人类迫在眉睫的天诛
根据统计,每年有超过百万名观光客拥入柬埔寨的吴哥窟,参观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的胜地。可想而知,凡是踏入遗址的访客,无不惊艳于那300余座神庙寺堂,雕工之精美,堪称鬼斧神工,都城设计更称得上精妙绝伦。但惊艳之余,到底有多少人会意识到这座金碧辉煌的12世纪都城,竟然会在15世纪从灿烂的文明坠入蛮荒。记得去年5月,即将离开客座十个月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全球永续经营研究所(Global Institute of Sustainability)之前,向所长查尔斯·瑞德曼教授(Dr. Charles Redman)进行工作汇报,当时我开宗明义地告诉他:21世纪的考古学研究应该在现实社会中引发正面积极的影响,否则这门学问的意义就显得贫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如同学习历史或考古,我们的目的并不在于了解历史事件的内容,或考古遗址出土文物的遗留。相反地,我们希望借由历史事件或考古遗留来学习过去人类在过往环境中所表现的生活经验,以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参考。布莱恩·费根的《气候改变世界》不仅揭露了中世纪(9到14世纪)气候变迁所造成的人类生活的历史事实,更把历史学和考古学的精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书里边也明确地告诉读者,理解气候变迁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需要气候学家、地质学家、地理学家、人口学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等人的通力合作,说明了科际整合的研究模式才能对人类社会文化的演化过程提供更深入的认识。
汤因比(Toynbee)曾经说过:“一个社会的命运和他们如何解决问题有关。”从这个说法思考费根在本书中述及的每一个考古遗址,我们认识到气候变迁造成的环境变化是促使人类社会文化改变的重要因素,并能了解9至14世纪全球各地历史文化发生变化之影响因素、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导致社会崩解的关键。事实上,中世纪的暖化对世界各地的影响,利弊互见;从各地的案例中可归纳出三种不同的应对之道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些正是有关当时社会如何面对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最明显的是,无论哪里的气候发生变化,“迁移”似乎是最直接和自然的反应。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和古斯堪的纳维亚人的相遇、大洋洲南岛语族随着季风散布到各地大小岛屿上,再如北美西南地区的印第安人面对干旱问题时“弹性变迁”和“机动迁移”便是自然而然的应对措施。
其次,许多社会通过生态系统的规划管理,解决环境资源受气候影响所衍生的问题,诸如可耕地的扩大和开发、水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农业技术的发明和提升,都能在中国北方、高棉吴哥、北美西南、中南美洲, ............

书籍插图:
书籍《气候改变世界:看千年前的气候变迁,如何重新划分世界文明的版图》 - 插图1
书籍《气候改变世界:看千年前的气候变迁,如何重新划分世界文明的版图》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气候改变世界:看千年前的气候变迁,如何重新划分世界文明的版图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