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枭雄杜月笙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上篇:上海大亨成长路
第一章:乡下孤儿来到大上海
至亲离世,继母失踪
清末民初,由于清廷当局的无能、软弱和妥协,使得全中国被外国殖民统治者侵犯和蹂躏。举国上下官商勾结、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百姓俨然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用“乱世”一词来形容当时的中国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而在这样的国情下少不了孕育催生出能够轰动一世的“枭雄”。
在当时的大城市中,繁华璀璨依旧的首属上海了,堪称商业军事重镇的上海滩成了冒险家的天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滩,潜伏着光怪陆离、千差百异的危险信号,满足了那些冒险家对于刺激和挑战的追寻和需求。上海滩从来没有平静过,相较于黄浦江的风平浪静而言,更是具有浓烈的角逐厮杀气息。就在这样的角斗场中,杜月笙就是一位骁勇的冒险家!
8月22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鬼节,传说这一天出生的孩子都是“鬼机灵”。看来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依据的,因为杜月笙就是这一天出生的,纵观他的一生也无不得益于其自身的机灵、变通的性格。清朝光绪十四年的中元节(也称鬼节),也就是1888年8月22日,在上海浦东的高桥镇一户姓杜的破旧家宅中诞生了一个啼声响亮的男婴,而这个男婴就是日后威势慑人、声名显赫的厚黑教主杜月笙。从这一声声响亮的啼哭声中,杜月笙开始了他扑朔迷离、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上演出一幕幕复杂离奇、惊心动魄的历史剧目。
虽然是鬼节出生的孩子,但是这并没有改变杜月笙坎坷多舛、境遇悲惨的童年时期。他生逢清王朝正值“国之不国,家不像家”的衰败不堪、内外交困之际,国弱民穷,灾荒不断,当时的上海滩更是连年地天灾人祸交并,霍乱等疫病横行。可怕的灾荒、贫瘠的生活夺去了杜月笙身边本就不多的亲人,小小年纪的杜月笙来到世上的短短几年间就成了至亲离世,继母失踪的“孤小人”!
其实杜月笙并不是他的本名,他的本名是月生,发迹后改名为“镛”,随之把“月生”易为“月笙”作字。杜月笙出生之前,家中亲人就不是很多。所以,祖父的名字和生平都不复存记,故杜月笙至死也不知道其祖的名讳。他的父亲名叫杜文卿,是个儒弱的人。一生没有什么作为,曾经当过茶馆跑堂、码头丁役,都不长久,最后与人合作在杨树浦开了一家小米店算是安稳下来了。但是,米店的生意也是惨淡经营,要加上其妻朱氏时常帮人浆洗衣物才可以勉强果腹,保证衣食有着。
开始是杜文卿一人在杨树浦经营米店,可是因为小月笙还小,朱氏在老家高桥镇一边要带着孩子,一边还要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实在艰难,所以,只好抱着刚过周岁的杜月笙,走了几十里,来到了杨树浦投奔丈夫。可是,哪里知道杜文卿自己也是自顾不暇。虽然开着米店,但是因为店里先前的存米,早已卖出去了。而又恰逢米价一日数涨,卖米得来的钱款无法再去进货了。面临如此窘境,加上妻儿又来投奔,本来就是每天硬着头皮从货款中出一部分去买米,现在更加剧了这样的境况。眼看货款就要用完了,开米店也不能维持温饱啊!不管怎样,生活还是要继续。这边的杜文卿艰难维持米店的经营,另一边的朱氏帮人浆洗赚些小钱。当时,很多外国工商业开始在中国发展建厂,中国也开始有人发展实业。杨树浦就有好几家纺纱厂,很多女子在纱厂做工。于是,朱氏跟丈夫杜文卿商量后,进了纱厂做工,以增加收入来艰难度日。
这样的日子虽然紧张而拮据,但是一家三口在一起还是很让人欣慰的。然而,就连这样的日子也没有能够持续多久。1890年夏,霍乱又侵袭了上海的人们。绝大多数的患者还没来得及就医就故去了,一时间,马路上、沟渠里,不时可以看到因此而毙命的路人。
所幸霍乱的灾难并没有降临到杜家,但杜家也没有因此而好过一些。因为朱氏在这极端恐怖的岁月生下了一个女孩儿。生产后,她又由于极度的虚弱,不幸去世。本来就窘迫的杜家,又遭逢这样的变故,杜文卿悲痛万分,守着妻子的尸骨,号啕大哭。最后,在亲朋挚友的帮助下,杜文卿几乎倾尽了所有的积蓄,为妻子买了一口白皮棺材,入殓了妻子,雇人抬回了高桥镇的老家。
朱氏的故去,更让杜文卿感到世道的艰难,一下子苍老了许多。重击下的他想过要结束生命,一了百了。可是,他不忍心丢下一对嗷嗷待哺的儿女。料理完妻子的后事,整理好情绪。杜文卿带着杜月笙和妹妹一起回到了杨树浦,从此三人相依为命。
杜文卿那段又当爹又当娘的日子实在太艰难了,不但要挣钱养家,还要照看两个孩子。于是,他终于还是狠了狠心把女儿送给了别人。日后杜月笙发迹后曾经千方百计地寻找这个胞妹,以图兄妹团聚。但是因为当时年纪太小,他也想不起妹妹给了谁,只隐约记得好像是给了一位姓黄的宁波商人,其他的什么也没印象了。历经坎坷,一直到1951年他在香港病逝时,也未能找到这个胞妹,这也成了杜月笙毕生的遗憾之一。
送走女儿后,杜文卿还是继续经营米店。不久,他就和一位姓张的女人相遇结合了。作为杜月笙的继母,张氏并没有想象中的苛刻。相反,也许是自己没有孩子,对待杜月笙倒是十分地疼爱,视如己出。
家境还是贫苦依旧,可在张氏的疼爱和呵护之下的那段时光,还算杜月笙童年最幸福快乐的岁月了。但是,上天好像总是没有垂青小月笙的时候,至亲离世的乌云又一次笼罩在他的头上。1892年秋,上海一带又赶上了大旱,人们纷纷外出寻求出路。杜文卿一家三口,困守杨树浦。农历腊月初九这一天,天降大雪,气温骤降。积劳成疾的杜文卿终于倒下了,突然染病还没有医治就一命呜呼了。
此时的张氏并没有抛下杜月笙离去,而是选择留下。坚强地一边照料着杜月笙,一边设法为杜文卿准备衣衾棺木。母子二人身着孝服,抚柩还乡。和杜月笙母亲一样,张氏也没有办法下葬杜文卿。于是,她就把杜文卿的棺材置放在朱氏的棺旁,同样用稻草覆盖。
两人的棺材这样一放就是几十年。神奇的是,多年后,两口棺材之间长出了一棵黄杨树,而且枝繁叶茂,最后甚至都遮盖了两口棺材。杜月笙历经沧桑,成为上海滩最叱咤风云的大亨后,一心想为二老选一处好穴下葬。但是,当好几位风水先生都说二老浮厝的地方是一处寅葬卯发的血地后,本就迷信风水的杜月笙只好作罢了。因为二老一旦入土,风水就会破坏无余,尤其是那颗黄杨树,更是杜家子孙后代荣枝的根源,万万动不得。也是这个原因,就算是在高桥老家建起杜氏宗祠时,也没有把 ............

书籍插图:
书籍《民国枭雄杜月笙》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民国枭雄杜月笙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