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商人:1912-1949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前言 万金散尽不再来——民国企业家的聚散之道
1912年 荣德生的三个提案
1913年 暧昧的工商界
1914年 “海归”登台
年度人物 夏瑞芳:第一个中外合资的样板
1915年 银行是一针见血的组织
1916年 民营企业的品牌意识
年度人物 银行家张公权的底气
1917年 “大世界”开场
1918年 工商界推动“南北议和”
年度人物 郭氏兄弟:永安公司的“创世记”
1919年 “爱国之心,未敢后人”
1920年 “新商人派”
年度人物 聂云台:时代浪尖上的新企业家
1921年 先开锣“跳加官”的工业救国者
1922年 走向国际舞台的努力
1923年 昙花一现的“商人政府”
年度人物 简氏兄弟:商场如战场
1924年 从科学管理找生机
1925年 提倡国货的天赐良机
1926年 张謇之死
1927年 卢作孚的北碚建设
年度人物 陈光甫的“服务之道”
1928年 倡裁兵
1929年 “中华工业总联合会”
1930年 刘国钧的三个“一点点”
1931年 杜重远忍痛别窑
年度人物 郭氏家族:从商业向工业拓展
1932年 项松茂赴义
1933年 永安“富二代”接班
1934年 “申新搁浅”
1935年 “抵羊”牌毛线进万家
年度人物 宋棐卿:抵羊抵洋
资耀华临危受命
1936年 “劳工自治”不是梦
年度人物 都锦生:拴铜钱的包袱布
1937年 从“特别训练队”到大西迁
1938年 “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
年度人物 卢作孚首倡人的现代化
1939年 西南成为企业新中心
1940年 “孤岛”繁荣昙花一现
1941年 大老板成为小伙计
1942年 “迁川工厂出品展览会”
1943年 大后方企业界大联合
年度人物 创下“天”字号的吴蕴初
1944年 展望战后工业化
1945年 企业家与行政院长对话
1946年 接收!接收!
1947年 侯德榜赴日拆机
1948年 最后的选举
1949年 去留之间
年度人物 卢作孚自杀之谜
后记
前言 万金散尽不再来——民国企业家的聚散之道
成就一个企业家的无非是聚财之道和散财之道,毫无疑问,在当代中国,世人更看重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然而一个企业家的境界在本质意义上是由后者构建的。仅仅具备聚财之道,拥有富可敌国的财产,而不会善用散财之道,那充其量也不过是个面面团富家翁,一个钟鸣鼎食之辈。遥想那些摆阔比富,整日沉醉在自己财富美梦中的成功者,时代的风一吹过,他们的生命也就随风枯干,连姓名都很快被湮没掉了,谁能守住那些积攒起来的财富?又有谁记得某某某曾拥有过万千荣华?曾国藩的外孙、曾在上海工商界呼风唤雨的聂云台,拥有多家大企业,担任过显赫的上海总商会会长,晚年写下的《保富法》流行一时,并载入了现代中国思想史当中。他提醒世人,无论拥有多少财富,如果只懂得积聚,只知道传子传孙,罕有富过三代的,聂家也不例外。
也许我们今天只能看见,西方世界的许多顶级企业家,在自己生前就将掌握的巨额财富捐了出来,由此上溯到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的经典阐述。我们明白,在他们那里有一个久远的直追终极关怀的传统,既源远流长,又具有超越性。由此,我们很容易为本民族的落伍找到冠冕堂皇的借口。其实,如果我们对近代以来的中国企业史有真正的了解,即会发现,在对近代企业有贡献同时对财富极为贪婪的一代“官商”盛宣怀之后,晚清到民国的半个多世纪中,从张謇、荣氏兄弟到范旭东、卢作孚,这两代企业家的身上,已能看到他们建立起来的公益传统——企业家精神的传统。这个传统既扎根于长期儒家文化熏陶,从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传统中嫁接过来,带有中国大地的气息,同时又呼吸了外来文明的新空气,将他们身为企业家的作为融合到了现代化进程之中,可说是中西融合的产物。这个本土传统延续时间不久,达到的高度却是今天所难以企及的。究其原因,与那个大转型时代所支撑他们的制度空间有关,也与他们的文明教养、人格底气有关,毕竟他们的人格在跌宕不定的那个时代中没有受过内在的、深入骨髓的伤害。不仅他们,包括多数无论走什么道路的知识分子,都具备相当的人格的完整性,一句话,他们不仅是有根的,他们也开眼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这才可以理解,他们为什么在短短半个世纪中,就能建立起这样的一个本土传统。
一
一代“棉纱大王”穆藕初留学美国,获得硕士学位归来,创办多家新式纱厂,引入超前的“科学管理法”,在沪上一夜成名,成为企业界的标杆式人物。他若只是靠着创业的成功,他在企业史上的那一页早就被翻过去了。他的企业鼎盛期不过短短八年,从1922年之后,他亲自经营的多数工厂几乎都失败了,论财富他在上海、在中国的企业家中压根不足道,但是他一生都享有盛誉,直到抗战时期,在重庆召开全国生产会议,他还担任大会秘书长,操办这一战时的盛会,凭借什么?对此,与会的“火柴大王”刘鸿生就不能理解,曾在背后对他的长子议论过。穆藕初凭的不是他身后那些过去的企业,更不是他的财富——此时他已是靠薪水生活,连自己在上海的别墅都卖出去了。他靠的是在他创业成功之初,即散尽万金、捐资助学的做派,靠的是他向社会奉献过程中呈现出的人格魅力,靠的是他对财富的真实理解,靠的是他对自己生活的这个国度血肉相连的爱。这种爱与我们见惯的当代秀完全不同,那是从心里生发出来的,干净、纯粹、无杂质的。要说企业家的境界,这就是,这是大多数对财富太在意的人所不能做到的。
在准备研究民国商人时,我接触了大量与穆藕初有关的资料,我努力寻找他的缺点,努力寻找他作为一个企业家的不足之处,最终没有找到。当时正好他的幼子来我家中,我希望他从儿子的角度谈谈父亲的缺点,他思量良久,只是说,当年在上海,父亲被人看作是“洋盘”,就是很容易哄到钱的。即使在自己的企业失败之后,他还做了大量公益、慈善事业,利用自己在企业界的人脉、声望,他帮助过许多优秀学子或到异国深造,或在国内继续学业,他做到的真是万金散尽不再来。他身后萧条,没有留下财产给子女。
1920年,他决定捐出五万银圆
1
的巨款,成立一个“穆氏奖学贮金”,拜托蔡元培、胡适、蒋梦麟、陶孟和从北大毕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民国商人:1912-1949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