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谋略系列丛书(套装6本)帝王统驭智慧谋略历代官场智慧谋略三教九流智慧谋略文人.epub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1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总目录
《帝王统驭智慧方略全书》
《历代官场权变方略全书》
《三教九流智慧谋略全书》
《文人墨客智慧谋略全书》
《争权夺利智慧谋略全书》
《中兴名家智谋略全书》
目录
第一章 治国方略篇
第二章 激浊扬清篇
第三章 能言巧辩篇
第四章 文韬武略篇
第五章 博采众议篇
第六章 励精图治篇
第七章 举贤任能篇
第八章 通权达变篇
第九章 安内攘外篇
第十章 圆锐之操篇
第一章 治国方略篇
一、 汉昭帝明辨识真假
汉昭帝就是武帝的儿子弗陵,他8岁继承皇位,当时辅佐朝政的是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三位大臣。金日磾去世后,霍光与上官桀之间经常意见相背,产生冲突。
霍光在武帝时代就是有名的大将,曾与匈奴作战,屡建战功,是位忠心耿耿保汉朝的大臣;上官桀却不然,他与燕王一直在商量着如何等待时机,推翻昭帝,立燕王刘旦为帝。所以上官桀与霍光之间的矛盾是根深蒂固的,上官桀时刻在寻找机会除掉这位阻碍他篡权政变的人物。
有一次,霍光出外检阅御林军,事后又把一个校尉调到大将军府里来。上官桀乘此机会给汉昭帝写了一封信,笔迹和口气都是摹仿燕王刘旦的,上要内容就是说霍光出外检阅御林军,居然坐着和皇上一样的车子,而且擅自调用校尉,所以肯定是心怀异志,等等。汉昭帝那年才14岁,但却是位明辨是非的皇帝,他接到这封进谗言的信后,看完,并没说什么。
霍光听到燕王控告自己谋反,心里很害怕。第二天早朝时,霍光伏地请罪,但昭帝和颜悦色地说:“大将军请起,朕知道有人想陷害你。”这番话使众人都很吃惊,上官桀是惊而且惧,霍光是惊而且喜,他问昭帝为何如此说,昭帝说:“大将军检阅军队诸事务是最近10天内的事,燕王远在千里之外,怎么会这么快得消息?即使知道了,马上派人来上书,也来不及赶到这里。并且,如果人将军真要谋反,也用不着调一个校尉。写这封信的人倒是别有用心,朕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昭帝后来派人严密查讯假信根由,最后终于弄清楚上官桀与燕王刘旦的政变阴谋,派霍光把他们一网打尽,使国家避免了一场内乱。
汉昭帝虽然年少,但他在处理霍光与上官桀的矛盾争执这方面却体现了一位领导者的才干和智慧,那就是不鲁莽行事,不偏听偏信,洞察真伪,然后才下决断。如果一个治理天下的国君不具备识假辨真的慧眼,必定会使忠良受害、臣民含冤;严重的时候,还会危及国家稳定,甚至使历尽艰险建立起来的帝王功业毁于一旦。
二、 韩延寿教化百姓
韩延寿是西汉时代的有名贤吏,他曾在许多地方任太守,他治理的地方总是民风淳朴、太平安乐。他治理地方的手段和特点是:把教化与法制结合起来,用礼义道德感化、教育百姓。
有一次,他在高陵县(今陕西长安县西北)遇到一件争夺田产的案子,兄弟二人为田产打得不可开交。韩延寿调查明白之后,把兄弟二人带上来,同时还请了他们家族里的人。韩延寿见这兄弟两人还不是那种游手好闲、不可救药的地痞,决定用道理和感情说服他们。他很动感情地说:“圣人说过,兄弟之间要友好,兄爱弟,弟敬兄,这才是人情常理。现在你们二人不念手足之情,为田产争斗得不可开交,实在令我痛心。我感到很内疚,因为我没有治理好这个地方。你们暂且回家,让我自省一下再处理这件案子。”这两位兄弟听后非常羞愧,家族里的人也一再劝他们和好,不要再闹卞去。兄弟二人于是相互致歉,并礼让起田产来。后来,这兄弟二人为表示悔过自新,自动剪掉头发、裸露着上身,去向韩延寿登门请罪。韩延寿非常高兴,像对待贵宾—样迎接他们。这段佳话迅速流传,在百姓中引起极大反响。普通百姓深受感动,那些做过错事的人更是感慨不已。当地的百姓都知道自励自爱,犯罪事件大大减少,高陵县内太平了很长一段日子。
治理国家要运用法制做准绳,但仅靠法律制裁并不能杜绝犯罪,使天下太平。教化作为一种治国手段必须得到重视,并与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孔子讲要以“礼”治天下。‘礼’与“法”相结合,才能在治理国家的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李斯献言助国兴邦
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之后,经惠王、武王、昭王,文王、庄襄王,历六世,至秦王政时,秦国更加国富兵强,统一大业已基本形成。对此,当时的明智之士有目共睹,李斯也不例外,而且更有着深谋远虑,并及时寻找机会向秦王献计进言。
一次,李斯劝谏秦王说:“那些无知小人,从来不会抓住机遇,而凡成就大业的英雄之才,却能在条件不利时隐忍等待,一旦看准机会则当机立断。春秋之际,秦穆公乃一方霸主,其所以不能吞并各诸侯国,是因为当时周王室还有些空名,故五霸迭兴,还只好都打出‘尊周’的招牌,以谋取各自利益。而自秦孝公以后,周天子已地位卑微,诸侯互相并吞,吴东仅剩六国,自秦国六世以来,又乘胜追击,迫使各国屈服,有如秦国郡县一般。今天,实乃千载—遇的绝好机会。以秦之强盛,以大王之贤德,想要灭诸侯.成就帝业,实现天下一统,好比从灶台上扫除灰尘一般,实在是轻而易举!如果错过良机,诸侯会再度强大起来,并联盟合势。那时,即便有黄帝一样的贤能,再吞并他们也将无能为力了。”
一席话,正合秦王之意,并使秦王对李斯刮日相看。
当时李斯刚从东方来,对那里各国分崩离析的状况了如指掌,认为只要善用谋略,恩威并施,便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他义提出让秦王派出谋士,各国游说,并随身多带珠宝,对各同的权臣名士先以重金贿赂,让他们为秦国作事,如收买不成,再派刺客将他杀掉。如此办理,六国内部会口益混乱,秦国就可乘机派兵征讨,肯定会以摧枯拉朽之势,扫平六国。
秦王立即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并任命他做辅佐丞相的长史,后不久又提升他为客卿,委以重任,让他负责实施统一六国的战略。
事实证明,李斯的主张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起了极大作用。
诸葛亮有句名言:“夫为将之道,必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也。……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时,亦不逆人也。”李斯计谋之成功,在于能审时度势,抓住机遇。
四、 管仲未用兵卒平鄣国
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他主张因势制宜,实行改革,对外致力于“尊王攘夷”、“九合诸侯”的活动,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693年,齐国将纪国吞并,而鄣国为纪闰的附庸国却依然独立。公元前666年,齐桓公想用武力将鄣吞并。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智慧谋略系列丛书(套装6本)帝王统驭智慧谋略历代官场智慧谋略三教九流智慧谋略文人.epub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