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韭秋菘_一个美食家的寻味笔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戴爱群
职业美食家,美食专栏撰稿人。曾任《精品购物指南报》、《北京青年报》美食编辑,电视系列片《中国美食探秘》总策划,著有美食散文集《舌尖上的舞蹈》(2011年)
Copyright © 2013 by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作品版权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春韭秋菘:一个美食家的寻味笔记/戴爱群著. --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6
ISBN 978-7-108-04474-7
Ⅰ.①春… Ⅱ.①戴… Ⅲ.①饮食-文化-通俗读物 Ⅳ.①TS971-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052704号
责任编辑 黄新萍
装帧设计 崔建华
责任印制 李思佳
出版发行 生活·讀書·新知 三联书店
(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邮 编 100010
经 销 新华书店
网 址 www.sdxjpc.com
印 刷 北京市松源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 2013年6月北京第1版
2013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
开 本 787毫米×1092毫米 1/32 印张 10
字 数 50千字
印 数 0,001-6,000册
定 价 32.00元
(印装查询:010-64002715; 邮购查询:010-84010542)
序
美食之道的探寻者
认识戴爱群是在十多年前。
那时他在京城媒体当美食编辑,虽然还年轻,但也算是这一行的老资格了。再早几年,戴爱群供职的一家报社创立美食栏目时,拨出一笔专款,让他到各家饭馆品尝,然后写成文章见报。这笔钱有两三千元,在当时已相当可观,因为一般人家花上一二百元到饭馆吃顿饭,一年到头未见得有一回。有此做铺垫,戴爱群的美食报道起步相当顺利,几年工夫在京城餐饮圈已略有名气。然而,他却辞职了。
辞职的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但根源恐怕还在于他不愿受到诸
多约束,想活得更自由些,更率性些。然而,新生活过得挺懊糟。此后几年,他帮人开过饭馆,经营的是谭家菜,还和朋友创办过葡萄酒杂志,在当时算是先行者,然而饭馆关张了,杂志也黄了,都是投资方中途变卦闹的。一来二去,戴爱群成了无固定职业无正常收入的“闲散人员”。几番周折之后,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借助积累的知识和人际关系,行走于餐饮和媒体两界之间,专司美食评点,经过一番闯荡,终于小有起色。他为自己的定位也颇有新意——职业美食评论家。
职业美食评论家,并不在官方认定的职业门类中,却准确反映出戴爱群的生存状态。他以评论美食为生,写文章做节目自然都需考虑到效益,就像京剧登台演出的“角儿”,没有票房就要饿肚子。这一点,与其他写美食文章的人大不相同。这些人另有收入来源,写点儿关于饮食的随笔杂谈只是出于兴趣爱好,“玩儿票”而已。中国过去的美食家或美食评论家,大都走的是这一条路子,从明清时的张岱、李渔、袁枚到现代的梁实秋、唐鲁孙、王世襄,都属于美食评论的“票友”。为文无须为稻粱谋,自然可以直抒胸臆,随意挥洒,显得“格调”更高些。他们的文章,除了有关于美食的体验和回味,文字之中还散发出对人生的领悟和慨叹,因而十分耐读。
作为职业美食评论家,戴爱群则无法如此潇洒。他既然以此为生,就要顾及所评论对象的感受,出言为文虽不至像被糖瓜黏住嘴的灶王爷那样只能“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但也必须遵从多褒扬少贬损的准则。尽管有着种种束缚,他还是坚守着自己所认定的美食标准,绝不为一时的利益而移易半步,更不对他所不认同的“美食”进行违心的吹捧。做到这一点十分不容易,而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受得起美食评论家的名号。腹内空空,人云亦云,朝秦暮楚,有奶便是娘,是没有资格谈论美食的。虽然世上不乏这种人。
在这本书中,戴爱群介绍了不少餐馆的美食,也评价了不少厨师的技艺,南方的北方的,中国的外国的,都有。在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他所认定所弘扬的美食标准:“不论哪一种调味之道,还是要建立在原材料和基本功的基础之上,更根本的是要有待客之诚,厨师应该真诚地对待食材,真诚地向客人奉上美食。古人云:‘修辞立其诚’,烹饪也是如此。味之道,无非一个‘诚’字而已。”他在一篇文章中所写的这段话,体现了对于美食的理解,类似的表述在书中还有许多。对于一些华而不实的“创新菜”包括国外流行的“分子烹饪”,戴爱群则不以为然,在文章中屡屡加以抨击,显示出不肯趋势媚俗的一面。
美食评论家的进入门槛其实很低,可以说是人就能当。一盘菜,一碗汤,是咸是淡,是膻是鲜,是过火还是生硬,人们发表这些见解时,就是在进行美食评论。就连吃奶的孩子,也会用笑容或哭声表达对某一食品的喜恶。不过,成为高段位的美食评论家却非易事,非下一番苦功不可,起码要了解各种食材性质和烹饪技法,各个菜系的源流和独门之秘,中国饮食的发展历程和各种典故,世界各国烹饪的主要特色和特有食材等。有了这些积累再加上自己的感悟,才有可能形成创见,不落窠臼。
入流的美食评论家还应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如此方能将各种材料组成一道有滋有味的精神大餐,呈献于世人。文字表述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着美食评论文章的受众面和影响力。袁枚的《随园食单》,按时下的图书分类不过是本菜谱,所谈及的烹饪守则和菜品制作要义如今也是尽人皆知,但是由于其文字简洁晓畅,读来朗朗上口,毫无滞碍,因而至今仍是许多美食爱好者的案头书。
在积累知识方面,戴爱群颇下了一番苦功。他的家中除了大量的烹饪书籍外,还有好几书橱文史类书籍,包括二十五史、成套的各个朝代的笔记小说和不少中外名著。在同龄人中,像戴爱群这样读书之多藏书之丰者,并不多见。他还结交了一些志向相同的名厨朋友,经常在一起切磋厨艺,探究美食真谛,并利用各种机会到国内国外寻访美食佳酿,这些经历,对于增进它的美食鉴赏力无疑大有裨益。
除了钟情于美食,戴爱群还有许多爱好,包括侍弄名花、品味佳茗、欣赏昆曲、收藏苏绣精品、把玩紫砂、歙砚佳作。这些雅好自然也有助于提高他的美食鉴赏力。我曾经在戴爱群家中品过一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春韭秋菘_一个美食家的寻味笔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