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的选择_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5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见证与反思
一 从“蜜月”到不和
二 走向分裂
三 回顾历史重在反思
中苏关系历史演变的新诠释(代序)
导言 中苏关系史研究与档案文献利用
第一章 东北问题所展示的战后中苏关系背景
一 斯大林在中国推行“联合政府”政策
二 苏共左右逢源与中共独占东北的决心
三 苏联从东北撤军与中国内战的开启
四 莫斯科对中共东北政权的物质援助
五 苏共对进一步援助中共的忧虑和思考
第二章 中苏两党高层接触与同盟建立的基础
一 毛泽东急于取得莫斯科的理解和支持
二 斯大林有意调停和谈与毛泽东的激烈反应
三 米高扬秘密访问西柏坡的积极成果
四 刘少奇秘密访问莫斯科的重大收获
五 毛泽东公开宣布“一边倒”的既定方针
第三章 同盟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结果
一 斯大林有意回避处理中苏条约问题
二 毛泽东坚持必须签订新的中苏条约
三 莫斯科对中苏谈判文件的精心准备
四 斯大林迫于形势而做出重大让步
五 苏联在后期谈判中的经济要求和算计
六 斯大林为维护苏联战略利益的深层考虑
第四章 中苏同盟在朝鲜战争期间的巩固和发展
一 中共搁置台湾战役计划及其制约因素
二 毛泽东被迫接受朝鲜战争的既成事实
三 中苏对出兵援助朝鲜问题的各自打算
四 苏联空军出动和“米格走廊”的建立
五 斯大林在战略策略上对毛泽东的支持
六 战时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第五章 苏联调整对华政策与中苏同盟“蜜月”
一 赫鲁晓夫把中苏关系推上新台阶
二 苏联退出股份公司和归还旅顺港
三 新中国掀起全面学习苏联的高潮
四 苏联对中国的大规模经济援助
五 苏联专家在中国的作用和影响
第六章 苏共二十大与中共八大的政治双重奏
一 苏共二十大提出的新方针及其实质
二 对个人崇拜的批判与“非斯大林化”
三 “秘密报告”冲击波与毛泽东的反应
四 以苏为鉴与中共对发展道路的思考
五 中共八大新党章不再提毛泽东思想
第七章 波匈事件与中共对莫斯科的政治支持
一 赫鲁晓夫急需中共协助处理东欧问题
二 波兰危机与中共提出的原则和立场
三 中共在匈牙利事件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 赫鲁晓夫面对波匈事件余波的困境
五 周恩来在苏、波、匈三国的穿梭外交
第八章 中苏两党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走上顶峰
一 毛泽东提出召开共产党会议解决问题
二 六月事件与毛泽东对赫鲁晓夫的支持
三 赫鲁晓夫决定帮助中国研制核武器
四 中苏在政治上紧密配合的经典之作
五 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议“指点江山”
第九章 “大跃进”、人民公社与中苏对内政策分歧
一 中苏两国团结合作的继续努力
二 毛泽东追求的共产主义乌托邦
三 在狂热群众运动中的苏联专家
四 莫斯科从热情支持到谨慎反对
五 毛泽东在庐山向赫鲁晓夫“宣战”
第十章 炮击金门、中印冲突与中苏对外政策分歧
一 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引起的风波
二 炮击金门与赫鲁晓夫的尴尬处境
三 赫鲁晓夫决定停止对中国核援助
四 中印边界冲突与苏联的中立立场
五 两国领导人之间激烈的争吵和辩论
结语 关于中苏同盟破裂深层原因的再讨论
附录一 参考和征引文献
一 档案馆、数据库、图书馆原始文件
二 已刊档案文献集(含非正式出版物)
三 专著和论文集
四 论文
五 回忆录和日记
六 采访记录
七 报刊
附录二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后记
见证与反思
——写在《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出版之际
阎明复
摆在我面前的这两部书稿,讲的是自二战结束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故事。对于这段令人难忘并引人深思的历史,一直是研究国际关系和国际共运的各国学者重点研究的课题,而这两部书稿反映的就是中国学者经过长期思考和探索而提交的研究成果,也是我所看到的对于中苏关系历史最为细腻和深入的描述。几个月来,翻阅着长达150万字的鸿篇巨制,我不禁浮想联翩,因为书中所述与我前半生的经历有着太多的、直接的关联……
1949年3月,当中国共产党即将取得全国政权时,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说道:如果没有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中国革命胜利以后的巩固也是一样,帝国主义是要消灭我们的,没有各国无产阶级,首先是苏联的援助,巩固是不可能的。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我们和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此后不久,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公开宣布了新中国将坚定地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到1950年初,新中国与苏联签订新的条约,正式确立了同盟关系。苏联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的政治、经济建设,中共新政权迈出的每一个步子,几乎都带有苏联的色彩。但是盛极而衰,中苏同盟到60年代末最终破裂。
中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分裂的这种状况,曾经深刻影响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进程,并且促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重要的变化,从而成为制约国际冷战历史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中苏关系不仅是中国外交中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国际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认真回顾中苏两党、两国关系运行的轨迹,反思导致中苏反目成仇的内在原因,客观评估其中的是非曲直,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处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中俄关系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因为学业是俄文专业,加之出身革命家庭,所以从参加工作起就同苏联人打交道,1957年初又奉调担任中央办公厅翻译组组长。1966年中办翻译组解散,随后不久,我也在“文化大革命”运动掀起的反苏高潮中接受审查并入狱。至此,我从事对苏翻译工作近二十年,见证了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由友好到破裂的全过程。
一 从“蜜月”到不和
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50年代末,中苏两党在结盟、共度“蜜月”、产生分歧的道路上携手前进。我作为国家有关部门、中央领导人的俄语翻译,亲身感受到了苏联对中国进行帮助、中国向苏联学习时的兄弟情谊,也体验了这对兄弟龃龉、嫌隙发生的过程。
1949年末,我从哈尔滨外文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那时,苏联工会代表团正应全总的邀请来华介绍他们的工会工作经验,同时指导中国工会开展工作。12月底我到全总正式报到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为苏联工会代表团讲师组在天津干校授课当翻译。5 ............

书籍插图:
书籍《无奈的选择_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 - 插图1
书籍《无奈的选择_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无奈的选择_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