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的疯狂—藏书家、书痴以及对书的永恒之爱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6.1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文雅的疯狂 / (美)巴斯贝恩(Basbanes, N. A.)著;陈焱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书名原文:A gentle madness
ISBN 978-7-208-12486-8
Ⅰ . ① 文…Ⅱ.① 巴… ② 陈…Ⅲ.① 藏书-图书史-世界 IV.① G256.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169040号
书名:文雅的疯狂
作  者:尼古拉斯·A.巴斯贝恩
译  者:陈 焱
责任编辑:马晓玲
转  码:南通众览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ISBN:978-7-208-12486-8/I·1292
本书版权,为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所有,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进行编辑、翻印、仿制或节录。
豆瓣小站:世纪文景  新浪微博:@世纪文景
微信号:shijiwenjing2002
发邮件至wenjingduzhe@126.com订阅文景每月书情
目录
二〇一二年新版序言
原版序言
引言
第一部
第一章 上帝之手
第二章 灵魂香膏
第三章 英伦旧事
第四章 北美先哲
第五章 群雄竞逐
第二部
第六章 书林怪客
第七章 藏书世家
第八章 观书知人
第九章 学府奇才
第十章 优游自得
第十一章 有志竟成
第十二章 加州俊杰
第十三章 窃书大盗
第十四章 暂得于己
后记
译后记
天佑之文学兮,集往昔于一身,
使我辈与异代同时;
读此辞章,吾侪可与古人纵谈清论,
又令逝者生者,于我教之诲之;
读此辞章,后人亦可由此,
深味吾人此生之所感所遇。
——选自塞缪尔·丹尼尔(Samuel Daniel)长诗《穆索菲勒士》(Musophilus),刊于一五九九年
无书作伴,生有何欢?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
《致约翰·亚当斯信》(一八一五年)
在自然界,起得最早的鸟,捉虫最多。但在藏书界,见“虫”即知的“鸟”,才能夺得珍品。
——迈克尔·萨德利尔(Michael Sadleir)
宝无定相,随处皆有。
——摘自拉里·麦克默特里(Larry McMurtry)的小说Cadillac Jack
二〇一二年新版序言
一九八〇年代晚期,我萌发了研究古今书痴的想法。在藏书史上,八〇年代的十年,不妨称为过渡时期,而绝非传统意义上的黄金时代,但是无疑肯定是一个颇为重要的时期,其结果延至二十一世纪而影响不绝。
当其时,举世瞩目的拍卖会一场接一场,震惊了整个藏书界。身家丰厚的收藏家不失时机,疯狂扑来,挟款争购珍本秘籍。他们多数人原本以为,这些矜贵善本是永无易手流通之日了。这些藏书由佳士得与苏富比拍卖,均为几位大藏家积聚多年的稀世奇珍,比如加州的埃丝特尔·多希尼(Estelle Doheny),纽约的H.布拉德利·马丁(H.Bradley Martin),还有马萨诸塞州那位自称为卜斋友(Haven O’More,即Have No More[不再有]的变形词)的神秘人物。
我曾在其他地方提到,撰写《文雅的疯狂》,原是想对历史上的痴书故事作一个适度的概述,后来渐次加入了当代的书人书事。不过现在也无须多说题外话了,但亦想着重指出,初时这项写作计划是要具体而微地谈谈书林旧事,可是很快就不断要考虑加入当代藏书界的人与事。我的初始动机是写一部学术著作,而拙著所用之传统研究方法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容我在此再申明,我最初的直觉还是想用新闻报道的方式,而我对好题材的新闻向来是一看就知。
就这样,我从眼花缭乱的曼哈顿拍卖场出发,踏遍大半个美国,寻访当今在世的大收藏家。我的终极目标是要显示,如果没有这些卓越人士的奉献和毅力,我们珍视的文学、文化和历史,就会出现无可挽回的损失。新闻从业者都知道一个假设事实,那就是一次感悟必然引起另一次感悟,这个不言而喻的道理,解释了我在寻找目标时所走的奇特路线,亦解释了我沿途遇到的各种各样充满魅力之人。
《文雅的疯狂》初版于一九九五年,书中第二部分描述的人士,其时大多仍然在世,去世的名人仅有数位,例如在“学府奇才”一章,专谈得州大学的学院爱书人,文中的兰塞姆(Harry Huntt Ransom)与费尔德曼(Lew David Feldman)已归道山,还有佛罗里达州专藏儿童文学的露丝·鲍德温(Ruth Baldwin)女士亦已去世。但这里还要明确一点,当时在世的藏书家大多依然在世。到了一九九九年,拙著平装本初版发行,我更新了书中一些重要的内容,但仅限于在新序言内,并未改动全书的脉络。
我当时的想法是,拙著第二部分重点叙述的三位大藏书家,均在一九九六年意外辞世,他们分别是纽约市的卡特·伯登(Carter Burden),芝加哥的路易斯·I.绍特马里二世(Louis I.Szathmary Ⅱ),旧金山的哈斯克尔·F.诺曼医生(Dr.Haskell F.Norman)。他们的事迹切合本书第一章提到的一个核心前提。更确切地说,三位藏书家处置身后之物的不同方式,正好契合第一章所写的三位十九世纪晚期的爱书人,对此我大感诧异。他们让藏书重新流通或移交后人保管的做法各异,但同样令人叹服。
卡特·伯登享年仅五十四岁。他与一百多年前著名的东方学家西尔韦斯特·萨西(Silvestre de Sacy)一样,没有为自己的六万五千册藏书制订任何计划,而这批藏书在他辞世时已获公认为最精善的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私人藏书。就在他故去之后几个星期,伯登的遗孀想出了处理办法,她将藏书的精华部分赠予皮尔庞特·摩根藏书楼(Pierpont Morgan Library),余者则委托几位书商公开售卖,此举兼顾各方,学者与收藏家都拍手称快。
至于路易斯·绍特马里二世,他是餐馆老板,也是收藏家,只要是食品及烹饪方面的藏品,几乎是无所不收。他在生前预先作了缜密安排,在他殁后,随即有好几吨的藏书及烹饪器具运往全美的五六家研究机构。“如今我已散尽藏书,但它们仍然长存于心中”,他在一九九〇年与我初次会面时说道。他与格扎维埃·马米耶(Xavier Marmier)秉持同样的信念。 ............

书籍插图:
书籍《文雅的疯狂—藏书家、书痴以及对书的永恒之爱》 - 插图1
书籍《文雅的疯狂—藏书家、书痴以及对书的永恒之爱》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文雅的疯狂—藏书家、书痴以及对书的永恒之爱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