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落的风情——第一奇书《金瓶梅》绎解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摇落的风情:第一奇书《金瓶梅》绎解/卜键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ISBN 978-7-02-008952-9
Ⅰ.①摇… Ⅱ.①卜… Ⅲ.①《金瓶梅》—小说研究 Ⅳ.①I207.41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12)第012650 号
责任编辑 周绚隆
责任印制 王景林
出版发行 人民文学出版社
社址 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
邮政编码 100705
网址 http://www.rw-cn.com
印刷 北京天来印务有限公司
经销 全国新华书店等
字数 255 千字
开本 710×1000 毫米1/16
印张 25.5 插页3
印数 1—5000
版次 2011年1月北京第1版
印次 2012年3月第1次印刷
书号 978-7-02-008952-9
定价 40.00 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图书销售中心调换。电话:01065233595
序:那个时代的风物世情
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金瓶梅》应是一个特例:作者对身世行迹的刻意隐藏,传抄者对流播渠道的欲言又止,出版商对全本和真本的追踪搜求,评点者的改写重编、肯定否定……很少有一部小说如《金瓶梅》携带着这样多的悬疑谜团,很少有一部小说如《金瓶梅》承载着这样多的疵议恶评,亦很少有一部小说像它这样深刻厚重、刺世警世、勾魂摄魄,吸引和震撼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不少学者都把它与后来的《红楼梦》相比较,论为中国小说史上的两座高峰,而作为先行者的《金瓶梅》,更显得命运多舛。
《金瓶梅》是一部奇书,又是一部哀书。作者把生民和社会写得嘘弹如生,书中随处可见人性之恶的畅行无阻,可见善与恶的交缠杂糅,亦随处可体悟到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他将悲悯哀矜洒向所处时代的芸芸众生,也洒向巍巍庙堂赫赫公门,洒向西门庆和潘金莲这样的丑类。这里有一个伟大作家对时政家国最深沉的爱憎,有其对生命价值和生存形态的痛苦思索,也有文人墨客那与世浮沉的放旷亵玩。这就是兰陵笑笑生,玄黄错杂,异色成彩,和盘托出了明代社会的风物世情。
一、《金瓶梅》的流传、刊刻与批评
早期的《金瓶梅》抄本,是在一个文人圈子里秘密传播的。有关该书传世的第一条信息,今天所确知的是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袁宏道写给董其昌的信:
《金瓶梅》从何得来?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后段在何处?抄竟当于何处倒换?幸一的示。
[1]
这时的袁宏道在吴县知县任上,而董其昌以翰林院编修任皇长子讲官,是年的春与秋曾两次因事返乡,二人的借书与传抄大约在此期间
[2]
。董氏在书画和收藏方面负有盛名,拥有《金瓶梅》的抄本应不奇怪。而袁宏道在文坛亦是声名渐起,短短信札,流露出急于得到下半部的渴望,以及对该书的高度评价。
《金瓶梅》从何处得来?我们看不到董其昌的回答。这位后来的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对自家文字当做过一番严格清理,因而看不到任何有关《金瓶梅》的记载。同样,两位较早藏有《金瓶梅》抄本的大人物——嘉靖隆庆间内阁首辅徐阶和嘉靖大名士、后来的南刑部尚书王世贞,文集中也不见蛛丝马迹。这种情形是可以理解的,那些个当世名公,有谁愿意担当收藏和传播秽书的恶名呢!袁中郎之弟小修曾忆写了与董其昌闲话《金瓶梅》的情景,董先说“极佳”,又说“决当焚之”
[3]
,则前说出自真实感受,后来便是意在遮掩也。
徐阶和王世贞皆活跃于嘉靖晚期,对小说中人物自有一种熟稔,其籍里相去不远,交往史亦复杂曲折,若推论其藏本来源相同,应是可能的
[4]
。有意思的是董其昌、王稚登、王肯堂等早期传抄者也都在苏松一带,而袁氏兄弟听董其昌讲说和借抄亦在此地。后二十年,该书的流播之迹时隐时现,而《金瓶梅词话》也正式在苏州问世,揭开了本书由传抄转为刊刻的历史一页。
今天所能见到的明清两代《金瓶梅》刻本,因袭之路径甚明,仍可分为三个系统:
词话本
又称“万历本”,全十卷一百回,序刻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为今知该书的最早刻本。今存有四个藏本,经研究者比较,其在行格、字样、内容以及卷首序跋的顺序上均有差异,可知有原刻、翻印、再刻之别。该版本付刻仓促,校勘不精,许多回目仍处于备忘阶段;沈德符所称“原本实少五十三至五十七回,遍觅不得,有陋儒补以入刻”
[5]
,亦可于书中明显见出。然则词话本保留着大量的精彩描述,最接近作者原创,因而也最为读者和研究者关注。
绣像本
又称“崇祯本”,全二十卷一百回。其以词话本为底本,进行了较多的文字加工,回目大为整饬。因文中多处避朱由检之讳,加以所附绣像画工多当时名手,一般认为刊行于崇祯间
[6]
。曾有研究者根据首图藏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第一百回插图的“回道人题”,认为该版本的改定者为李渔,但此说尚待考定
[7]
。
第一奇书本
又称“张评本”,序刻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评者张竹坡(1670-1698),徐州铜山人,名道深,字自德,竹坡其号也。竹坡以标标特出之才而数困场屋,暇中发愿评点《金瓶梅》,凡十余日而完成,题为“第一奇书”,见识与才情均异于常人。竹坡评点当以皋鹤草堂本为原本,初刻于徐州,而其底本则是崇祯本
[8]
。第一奇书本一经问世,即盛行坊间,甚而至遮蔽了词话本和崇祯本。
《金瓶梅》还在传抄阶段,对它的点评即行出现,如袁氏兄弟和屠本畯、沈德符所记,如被转录的董其昌、汤显祖诸人话语,均绝妙评语也;词话本卷首三序,皆重在揭扬一部大书的主旨,而品陟不一;崇祯本之夹批眉批超过千条,精彩处更多;至竹坡评本出,不独添加回前评和回末评,卷首更有总评、杂录和读法诸项,便于读者多多;以后评者如清末南陵知县文龙,亦有佳绝处,引起研究者注意。
二、宋朝的故事,明代的人物,恒久鲜活的世情
《金瓶梅词话》当产生于明代嘉靖晚期的山东一带。
今天虽不能确定《金瓶梅》诞生的具体年月,不能确知它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成书过程,但论其主体部分写作于明嘉靖间应无大错;同样,虽不敢肯定作者究竟为何方人氏,不敢肯定书中所记为何地风俗,但论其方言习俗为山东地区也比较可信。
作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摇落的风情——第一奇书《金瓶梅》绎解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