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公共广播电视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9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德国公共广播电视研究/何勇著.—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8
ISBN 978-7-5657-0003-3
Ⅰ.①德…Ⅱ.①何…Ⅲ.①广播电视-研究-德国Ⅳ.①G229.51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155830号
德国公共广播电视研究
著者 何勇
责任编辑 黄松毅
责任印制 曹辉
封面设计 魏东
出版人 蔡翔
出版发行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原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社址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邮编:100024
电话 86-10-6545052865450532 传真:65779405
网址 http://www.cucp.com.cn
经销 全国新华书店
开本 730×988mm1/16
印张 17.25
版次 2010年8月第1版 2010年8月第1次印刷
书号 978-7-5657-0003-3/G·0003
定价 45.0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错误 负责调换
自序
导论 至善之道与垄断之殇
第一章 德国广播电视制度史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德国广播电视体制
1.2 公共广播电视时期(1945—1983):公共体制的形成和垄断
1.3 双重广播电视体制并存时期(1984—):竞争与趋同
第二章 公共广播电视概念及其理论
2.1 广播电视的三种理论
2.2 公共广播电视的概念
2.3 公共广播电视的社会基础和理论来源
2.4 公共广播电视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德国公共广播电视的法律制度
3.1 德国公共广播电视的基本法律框架
3.2 德国广播电视事业的立法权
3.3 宪法层面的基本原则
3.4 联邦州层面的广播电视法规
3.5 德国公共广播电视的监管模式
第四章 德国公共广播电视财政
4.1 广播电视的基本收入来源
4.2 德国公共广播电视的财政来源
4.3 公共广播电视的财政平衡
4.4 公共广播电视的财政危机
第五章 德国公共广播电视的组织结构
5.1 对研究对象的限定
5.2 广播电视组织的所有制和组织形式
5.3 公共广播电视机构基本模式:执行功能与决策和监管功能分立
5.4 德国公共广播电视机构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
5.5 台长(Der Intendant)
5.6 电视(广播)委员会(Rundfunkrat)
5.7 行政委员会
5.8 德意志联邦公共广播电视联盟
第六章 德国公共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和受众分析
6.1 进行节目内容和受众分析的目的
6.2 德国电视传播内容分析的研究背景及基本成果
6.3 研究方法:频道结构分析和内容分析
6.4 公共电视和商业电视的内容比较分析
6.5 受众行为研究
第七章 公共广播电视的缺陷和双轨制下的生存困境
7.1 广播电视制度变革的动因
7.2 德国公共广播电视制度的缺陷
7.3 公共广播电视在双轨制下的生存困境
7.4 公共电视的两难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英文和德文书籍
中文书籍
参考文章
附录 德国广播电视法(根据德文原版翻译)
一、德国广播电视州际协议(2005版)
二、ARD州际协议
三、ZDF州际协议
四、广播电视收费州际协议
五、广播电视财政州际协议
六、媒介服务州际协议
自序
本书来自我的博士论文,完成于2006年。后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以适应一本专著的需要。更新的地方主要包括具体的文本结构以及最新材料的加入,并在文后附上本人翻译的德国相关法律,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最新并且方便的素材和观点。
博士毕业,一晃五年就过去了,不由感叹人生充满了偶然性。2005年,还是博士研究生的我,由于偶然参与了导师的一个跨国项目,竟然开始学德语,然后留学德国,并且开始翻译德国广播电视法(广播电视州际协议),现在想来这个跨度确实有些大。
在游学科隆一年之后,本科硕士一直学习电视新闻,并且在中央台评论部工作四年的我,竟然没有被电视学院录用,而被法律系录用,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又是一个意外。
工作两年以后的2008年,导师转发了个邮件给我,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政治与传播学院招博士后,研究中国宣传制度。我申请不果,本以为就此作罢。但几个月后,新西兰方面来信告诉我,可以了。又是一个意外。
新西兰研究期间的成果寥寥,不过有个副产品,一篇关于中国对外电视和CCTV-9的文章,回国后在《现代传播》上发表。文章刊发后一个月,接到中央电视台的电话,说领导看了,点名让我参加CCTV-9的改版调研,带领一个小组,主持国际几大新闻台播出内容的横向监测和分析。这还是个“无心插柳”的意外。
过去的五年,是充满偶然和意外的五年。但是如果缺少了某些人,这些偶然和意外不会出现。当然,对这些老师的敬意和感谢,绝不是因为她(他)们给我带来的这些结果,而是因为她(他)们一直以来,永远不变的对学术研究的忠诚态度,至今不断地在影响着我。我真的非常幸运,碰到的导师都是这样的人。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本科班主任芮必峰教授。在大学里,我第一次碰到可以将新闻理论说得如此生动和严谨的老师。对于新闻本体论的研究,我个人认为,在国内学术界,无人能出其右。是他将我引进了新闻学,特别是理论思维的大门。
其次要感谢我的硕士生导师朱羽君教授。是她带我走入电视的殿堂,并告诉我,镜头是用来展现美的工具,是用来反映真实人生的语言,是用来体现社会责任的窗口。我对电视作品的理解,对电视功能的体会,基本上来自朱老师。
当然,就本书而言,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博士生导师郭镇之教授。是她带我走进媒介制度和传媒政治经济学的门槛。“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就广播电视研究而言,媒介制度应该就是这么个领域。朱老师曾向郭老师说,何勇这个人,过于活泛,一定要抓住了。于是郭老师索性将我发配到德国,让我没法分心,于是才有了博士论文和这么一本书。在此,深表感谢。
对本书还有贡献者,包括德国学者Manfred Kops,德国公共广播集中收费中心的总裁秘书、我的哥们Stefan Olig,以及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政治系研究生,我的哥们Stephen Hoare-Vance,谢谢你请我看了那么多电影,帮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德国公共广播电视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