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圣贤启示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圣贤启示录/布莱希特著;殷瑜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布莱希特作品系列)
ISBN 978-7-303-184-224
I.①… II.①… ②… III.① IV.① .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  号
营销中心电
话 010-58802181 58805532
北师大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网
 http://gaojiao.bnup.com
电子信
箱 gaojiao@bnupg.com
ZHONGGUO SHENGXIAN QISHILU
出版发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http://www.bnup.com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印  刷:北京京师印务有限公司
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
开  本:130mm×210mm
印  张:
字  数: 千字
版  次:201 年1 月第1版
印  次:201 年1 月第1次印刷
定  价: .00元
策划编辑:曾忆梦 责任编辑:曾忆梦
美术编辑:王齐云 装帧设计:蔡立国 蔡 琪
责任校对:李 菡 责任印制:陈 涛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反盗版、侵权举报电话:010-58800697
北京读者服务部电话:010-58808104
外埠邮购电话:010-58808083
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印制管理部联系调换。
印制管理部电话:010-58800825
洋溢着中国式辩证法智慧的德国散文
[1]
张 黎
德国作家贝尔托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的散文集《易经》(本书译为《变易之书》,以区别于中国传统《易经》),我国知道的人未必很多,它在世界布莱希特研究界却是大名鼎鼎。布莱希特的《易经》形式类似阿拉伯世界的“朱哈的故事”,更像中国《墨子》“耕柱”篇里的语录式散文。该散文集为何称“易经”?这是一个至今尚未讨论清楚的问题。
布莱希特《易经》命名之谜
20世纪20年代,布莱希特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阅读过大量中国古代哲学的德文译本,其中包括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lhelm)翻译并解释的《易经》。学者们在布莱希特流亡时期的文字档案中,发现过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易经”二字。这是人们见到的他第一次关于“易经”的记载,估计是1934年他流亡丹麦之初写的。1939年5月25日,他在《工作日记》中第一次提到《易经》这个书名。布莱希特自流亡之初,便开始了一系列语录式散文写作,并统一命名为《易经》。
20世纪70年代以后,研究者逐渐意识到,不了解中国古代哲学,很难真正理解布莱希特的作品。布莱希特的散文集《易经》开始受到学术界普遍关注。人们试图从它入手,进一步探讨布莱希特文学创作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然而,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版布莱希特文集时,出版家把书名改为《墨子/易经》,这一改动给人们的判断带来麻烦。凭着良好的汉学知识,曾经对布莱希特与中国古代哲学关系这个课题作出开创性贡献的韩国学者,时至今日也未见对布莱希特的《易经》与中国《易经》的关系发表看法。
以墨子学说表达马克思主义分析
德国学术界关于这个问题,迄今为止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布莱希特的《易经》与中国《易经》没有关系。布莱希特所用的“易”这个概念,其含义不同于中国《易经》的“易”。他的目的在于创作一部以墨子学说为依据的“行为学手册”。他只是借用《易经》这个书名,表达他对墨子学说的研究心得;并进一步在墨子这件“外衣”掩盖下,表达他对当前重要政治事件的马克思主义分析。这种说法最初见于出版者为布莱希特《易经》写的后记。基于这种判断,出版者将书名改为《墨子/易经》,突出散文与墨子思想的密切关系。这个判断的重要依据是,书中多数散文的主人公都被命名为“墨子”。
但是,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书中有部分散文还涉及其他中国哲学家的思想。我国学者卫茂平教授曾指出,散文中还提到比如孔子、庄子、列子、老子等人的思想。何况散文中的主人公也并非都称墨子,还有不少以中国姓氏命名的人,如卡梅(马克思)、艾福(恩格斯)、米恩列(列宁)、倪恩(斯大林)、徐叶(黑格尔)、费胡旺(孚西特万格)、金叶(布莱希特)、胡易(希特勒)等。
受列宁辩证思维之启发
主张第二种说法的人,首先应注意到布莱希特对“易”这个概念的翻译不同于卫礼贤。布莱希特用德语单词“Wendung”代替卫礼贤的“Wandlung”。这些学者注意到,布莱希特在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同时,阅读过列宁在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的一系列论文。他认为,列宁关于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论述,充满了辩证思维的智慧和胆识。在他看来,两种译法虽然都有“变易”的意思,但“Wendung”的释义更侧重于“转变”、“转化”,更突出事务变易的渐进性、阶段性,更能反映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事实上,布莱希特的《易经》散文里,有一篇标题为《米恩列关于登高山的比喻》的短文,它就是从列宁当年论述“新经济政策”的《评论家的短评》中摘引来的。
“计谋”实为“春秋笔法”
第三种说法与第二种说法有相同之处,它首先关注的也是布莱希特翻译“易”的概念。不过其论据是来源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德国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即革命者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公开斗争,转变为法西斯时代的隐蔽斗争。随着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革命者为了避免损失,保存实力,必须转变斗争方式。这种转变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这种主张认为,布莱希特用“Wendung”代替“Wandlung”,正是受了革命斗争方式转变的启发。这种说法的有力证据,是布莱希特流亡国外之初,写过一篇题为《描写真理的五重困难》的文章,号召并动员德国知识分子转变斗争方式,运用计谋与法西斯势力进行周旋。“计谋”(List)在德文里是个贬义词,释义为“狡诈”、“狡猾”。布莱希特根据《孙子兵法》,把它改造成一个褒义词。他说的“计谋”,实际上指的是孔子的“春秋笔法”,即寓褒贬于一字之差,迷惑敌人耳目,揭露敌人的真相,使真理得以在世人面前广泛传播。
“历史观念”解读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圣贤启示录》 - 插图1
书籍《中国圣贤启示录》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圣贤启示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