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结构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6.5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
陆学艺
副组长
王春光 陈光金
课题组成员
王颉 石秀印 宋国恺 张宛丽 张林江
李炜 李春玲 李晓壮 杨桂宏 范雷
胡建国 赵卫华 高鸽 龚维斌 谢振忠
樊平 颜烨
各章执笔人
总报告 陆学艺 宋国恺 胡建国
第一章 颜烨
第二章 杨桂宏 范雷 王颉
第三章 石秀印
第四章 颜烨
第五章 赵卫华
第六章 王春光
第七章 谢振忠 樊平
第八章 陈光金
第九章 胡建国 李春玲 李炜
前言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继《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2002)、《当代中国社会流动》(2004)之后的第三个研究报告。自2004年秋季以来,课题组成员先后在四川省成都市和大邑县、广东省深圳市、北京市怀柔区、福建省晋江市、浙江省宁波市、江苏省太仓市等地的城市和农村作了长期深入的调研,研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召开了多次理论研讨会。最初,我们着重调查研究当前各个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关系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但是,在实际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和问题正在凸显,这正是研究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好时机。所以,课题组作出决定,对社会阶层关系研究做出初步总结后,把重点转向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的调查研究。
跨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新阶段、新形势的基本特征是,一方面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绩斐然,捷报频传,另一方面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凸显,此起彼伏,消息也是频传。如何正确认识这种矛盾的社会现象,找准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采取恰当的政策和措施,解决好这些矛盾,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社会更加和谐”,这是实践和理论工作者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长期以来,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我们已经习惯运用经济理论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用经济的政策和手段来解决矛盾,这在一定阶段是必要的。但是当经济发展到新的阶段,出现了经济报喜、社会报忧的矛盾现象时,就有必要同时运用社会理论和方法来观察分析问题,采用社会政策和措施来解决矛盾。
据我们多年的调研和探索,我们认为在新阶段新形势的背景下,提出运用社会结构理论,作为观察新阶段新形势的新视角,并运用相应的理论和方法,制定社会政策,改革社会体制,调整社会结构,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这是适应我国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不少经济社会难题的需要。
2004年10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和热烈拥护。200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和谐社会建设有关情况和工作的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和把握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发展趋势,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加强对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深入认识和分析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情况的发展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利于深入认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
[1]
2006年10月中共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研究,并对若干重大问题作了决定。《决定》指出:“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2]
社会结构历来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社会结构既是对社会作静态分析的终点,也是对社会动态分析的起点。从认识上把握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结构,就可以从根本上认清这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变迁的原因和趋向。所谓社会变迁,也就是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和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组成方式和关系格局。社会结构是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的理论抽象。19世纪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说过:“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是理解一切社会现象的出发点。”
课题组从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了新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作了实践层面、理论层面和历史层面的调研和考察。《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就是我们三年来调研考察的结晶。
本书共十章,总报告是全书的总论,第一章到第十章分别是: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组织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本书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和现状作了总体描述和分析。通过对中国社会结构的调查研究,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中国已进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工业化、现代化快速推进。当前,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然而,社会结构调整滞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由此引发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这成为当前中国进入发展新时期的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我们党相继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继续坚持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将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表明,中国已进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调整社会结构,形成与经济结构相协调的现代社会结构,这既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建设的核心。
第二,中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仍处于工业社会的初期阶段,而经济结构已经是工业社会的中期阶段。一般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初期,生产力水平低,劳动产品少,解决温饱问题和满足人们基本物质生活的需求,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因此,这一阶段主要以经济发展为主导,这使得经济发展优先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