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与鸭嘴兽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6.2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康德与鸭嘴兽
作者:【意】翁贝托·埃科
译者:刘华文
责任编辑:张鑫
关注微博:@数字译文
微信公众号:数字译文
我们的产品:译文的书
联系我们:hi@shtph.com
问题反馈:complain@shtph.com
合作电话:021-53594508
Digital Lab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业务的实验部门,成立于2014年3月。我们致力于将优质的资源送到读者手中。我们会不断努力,做体验更好、设计更好的电子书,加油!
上海译文出版社|Digital Lab
目 录
引言
第一章 论存在
1.1 指号过程和某物
1.2 一个牵强的问题
1.3 为什么有存在
1.4 我们如何谈论存在
1.5 亚里士多德存在的无解问题
1.6 存在的复制
1.7 诗人的发问
1.8 一个世界知识的模型
1.9 关于存在逃脱的可能性
1.10 存在的抵抗
1.11 连续体的含义
1.12 肯定的结论
第二章 康德、皮尔士和鸭嘴兽
2.1 马可·波罗和独角兽
2.2 皮尔士与黑墨水
2.3 康德、树、石头和马
2.4 感知判断
2.5 图式
2.6 那么这条狗又怎样呢
2.7 鸭嘴兽
2.8 重释皮尔士
2.8.1 基础、质性和初级像似论
2.8.2 初级像似论的低门槛
2.8.3 感知判断
2.9 本质
第三章 认知类型和核心内容
3.1 从康德到认知主义
3.2 感知与指号过程
3.3 蒙特祖马二世和马
3.3.1 认知类型(Cognitive Type,简称CT)
3.3.2 从CT到核心内容
3.3.3 摩尔内容(Molar Content,简称MC)
3.3.4 NC、MC和概念
3.3.5 关于指称
3.4 指号过程的基词
3.4.1 指号过程的基词和阐释
3.4.2 论范畴
3.4.3 指号基词和言说
3.4.4 质性和阐释
3.4.5 CT和作为“图式”的图像
3.4.6 “可供属性”
3.5 经验性实例和文化性实例
3.5.1 天使长加百列的故事
3.5.2 作为共同能力区域的CT和NC
3.6 从类型到代指符或者从代指符到类型
3.7 CT集群
3.7.1 类型vs.基本范畴
3.7.2 蒂尼·蒂姆的故事
3.7.3 四足牡蛎
3.7.4 CT和原型
3.7.5 其他类型
3.7.6 如果在一个冬天的夜晚有一名司机
3.7.7 个体的相貌类型
3.7.8 形式个体的CT
3.7.9 识别SC2
3.7.10 一些公开的问题
3.7.11 从公共性CT到艺术家的CT
第四章 介于词典和百科全书之间的鸭嘴兽
4.1 山脉和山脉
4.2 文件和目录
4.3 野性范畴化
4.4 不可抹去的属性
4.5 鸭嘴兽的真实故事
4.5.1 水鼹鼠还是鸭喙平足兽
4.5.2 没有乳头的乳房
4.5.3 寻找失去的作品
4.6 订立合同
4.6.1 八十年之久的谈判
4.6.2 叶尔姆斯列夫vs.皮尔士
4.6.3 变化不定的连续体在哪里
4.6.4 凡维尔
4.7 契约和意义
4.7.1 词语的意义和文本的含义
4.7.2 意义和文本
第五章 关于指称即契约的笔记
我们能指称所有的猫吗
指称马
sarkiapone的故事
有封闭的白盒子吗
作为电子邮件的神圣心智
从神圣心智到共同体的意向
替代物和协商
杰基尔博士和海德兄弟的奇特情形
琼斯疯了吗
南茜想要什么
是谁死于五月五日
不可能的客体
对瓦萨号的识别
关于亚哈的另一条腿
Ich liebe Dich(我爱你)
第六章 像似论和次生像似符
6.1 关于像似论的争论
6.2 不是一场发生在疯子之间的争论
6.3 六十年代的论点
6.4 死胡同
6.5 相似性和类似性
6.6 轮廓
6.7 替代性刺激物
6.8 回到话语中去
6.9 观察和绘制土星
6.10 假体
6.11 在镜子上有更多
6.12 镜子链和电视
6.13 重新审视绘画
6.14 识别
6.15 alpha和beta模式:是否一个突变点
6.16 从感知相似性到概念类似性
6.17 骑在自行车上的墨西哥人
参考文献
引言
康德与鸭嘴兽有什么关系呢?什么关系也没有。从时间上可以看出,他不可能与它有任何关系。这就足以合理地说明这一书名及两者风马牛不相及的并置听起来是对博尔赫斯的古代中国百科全书的称许。
那么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呢?除了鸭嘴兽,它还谈到了猫、狗、老鼠和马,并且还有椅子、碟子、树、山等我们每天见到的其他东西,还谈到了我们之所以能够把大象同犰狳区别开来的原因(以及我们不会把妻子错当成帽子的原因)。这是一个从柏拉图到当今认知学家一直困扰着人类思维的可怕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康德没能够解决(以下我们将会看到),甚至连设法用满意的词语进行表达都做不到。于是你可以想象到我有多么大的机会。
这就是为什么组成这部书(写作时间有十二个月,所选的都是些我近年来一直都在研究的论题——其中包括一些未发表的材料)的文章是源自相互关联的理论问题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而在它们相互指称的同时并不能作为怀有系统化目的的“章节”来阅读。虽然各种段落有时被严格地分成大节和小节,但这只是为了在篇章之间能够进行彼此快速参阅,并非为了表明存在着一个潜在的结构。我在这些书页中说了很多的同时,还有很多没有说,原因只是在那一方面有些观念我还没有把握得很清晰。不论怎样,我还是想引用十八世纪一位名叫珀特维(Boscoe Pertwee)的作者(我对此人不甚了解)的一句话(我在格雷戈里的著作中找到的)作为我的座右铭:“我先前是游移不决,而我现在是不太肯定。”(Gregory, 1981: 558)
于是,我之所以在游移不决同时又受到很多疑问困扰的情况下写这些文章,是因为我总感到没有偿还我在一九七六年发表《符号学理论》(在其中我开始并且发展了发端于六十年代后半期的各项研究线路)时所欠下的某些债务。这些债务涉及指称、像似论、真理、感知以及当时被我称之为符号学初级入门的问题。在这二十二年当中,很多人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给我提出了一些紧迫的问题,而同时有 ............

书籍插图:
书籍《康德与鸭嘴兽》 - 插图1
书籍《康德与鸭嘴兽》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康德与鸭嘴兽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