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框架论_中国形象在美国报纸中的呈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2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媒介框架论:中国形象在美国报纸中的呈现/邵静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1
ISBN 978-7-5161-3163-3
Ⅰ.①媒… Ⅱ.①邵… Ⅲ.①国家-形象-研究-中国②报纸-新闻报道-研究-美国 Ⅳ.①D6②G219.7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00216号
出 版 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宫京蕾
特约编辑 周小丽
责任校对 王兰馨
责任印制 李建
数字编辑 周晏
出  版 
社  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邮编100720)
网  址 http://www.csspw.cn
     中文域名:中国社科网  010-64070619
发 行 部 010-84083685
门 市 部 010-84029450
经  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  刷 北京奥隆印刷厂
装  订 北京市兴怀印刷厂
版  次 2013年11月第1版
印  次 2013年11月第1次印刷
开  本 710×1000 1 /16
印  张 21
插  页 2
字  数 353千字
纸书定价 58.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联系调换
电话:010-64009791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目 录
导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相关研究综述
三 研究问题陈述
四 样本选取与方法运用
五 本书的写作结构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纽约时报》涉华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分析
第一节 新闻文本的数据统计与概述
第二节 《纽约时报》“政治类”涉华报道的框架分析
第三节 《纽约时报》“经济类”涉华报道的框架分析
第四节 《纽约时报》“民族宗教类”涉华报道的框架分析
第五节 2009年《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框架总结
第六节 本章总结
第二章 《华盛顿邮报》涉华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分析
第一节 新闻文本的数据统计与概述
第二节 《华盛顿邮报》“头版”涉华报道的框架分析
第三节 《华盛顿邮报》“中国专题新闻”的框架分析
第四节 2009年《华盛顿邮报》涉华报道的框架总结
第五节 本章总结
第三章 《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的比较
第一节 在总结中比较《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异同
第二节 从比较中总结《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的异同
第三节 本章总结
第四章 美国媒体涉华报道框架的建构过程
第一节 媒介框架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媒介框架的建构过程与影响因素
第三节 媒介框架的作用与评价
第四节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美国媒体涉华报道框架与中国形象
第一节 美国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形象
第二节 评价美国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形象
第三节 本章总结
本书结语
一 本书的内容概述
二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三 相关课题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专著)
(二)中文部分(论文)
(三)英文部分(专著)
(四)英文部分(论文)
(五)英文部分(报刊)
附录1 《纽约时报》“政治类”涉华报道内容分析编码表
一 《纽约时报》“政治类”涉华报道的主题
二 《纽约时报》“政治类”涉华报道的版面设置
三 《纽约时报》“政治类”涉华报道的报道篇幅
四 《纽约时报》“政治类”涉华报道的消息来源主体
五 《纽约时报》“政治类”涉华报道的标题基调
附录2 《纽约时报》“经济类”涉华报道内容分析编码表
一 《纽约时报》“经济类”涉华报道的内容与总体基调
二 《纽约时报》“经济类”涉华报道图片与图表的运用
三 《纽约时报》“经济类”涉华报道的版面设置
四 《纽约时报》“经济类”涉华报道的报道篇幅
五 《纽约时报》“经济类”涉华报道的标题基调
六 《纽约时报》“经济类”涉华报道的消息来源方式
七 《纽约时报》“经济类”涉华报道的消息来源类型
八 《纽约时报》“经济类”涉华报道的消息来源主体
附录3 《纽约时报》“民族宗教类”涉华报道内容分析编码表
第一部分 《纽约时报》“民族宗教类”涉华报道的材料选择
第二部分 《纽约时报》“民族宗教类”涉华报道的材料建构
附录4 《华盛顿邮报》“头版”涉华报道内容分析编码表
一 《华盛顿邮报》涉华报道的主要版面
二 《华盛顿邮报》“头版”涉华报道的报道篇幅:
三 《华盛顿邮报》“头版”涉华报道的题材分布:
四 《华盛顿邮报》“头版”涉华报道标题中的情感表达:
五 《华盛顿邮报》“头版”涉华报道中的消息源:
附录5 《华盛顿邮报》“中国专题”涉华报道内容分析编码表
一 《华盛顿邮报》“中国专题”涉华报道的题材分布
二 《华盛顿邮报》“中国专题”涉华报道标题中的情感表达
三 《华盛顿邮报》“中国专题”涉华报道中的消息源
附录6 《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2009年涉华报道比较的内容分析编码表
第一部分 《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涉华报道中框架建构方式的比较
第二部分 《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涉华报道中框架建构内容的比较
致谢
导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20世纪以来,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往来日益密切。全球化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政治上的相互理解,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以及文化上的日益丰富,同时也为各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背景与前提。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新闻流动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说一国在他国新闻媒介的新闻言论报道中所呈现的形象。”[1]
一个国家,只有在国际社会形成良好的国家形象,才能够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才能够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与肯定。塑造国家形象,当然离不开大众媒介,“世界是由个体或集合的角色构成的,这些角色的形象是由我们的认识来决定的。虽然传媒不是塑造这种形象的唯一因素,但它的普遍性和持久性使它最有资格成为首要的国际形象塑造者”。[2]
不言而喻,目前,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介仍然是建构世界印象的最为有力的途径。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中的代表国家,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日益崛起,美国对其产生的矛盾情绪与日俱增,既寻求合作,又借机打压,可以说是既爱 ............

书籍插图:
书籍《媒介框架论_中国形象在美国报纸中的呈现》 - 插图1
书籍《媒介框架论_中国形象在美国报纸中的呈现》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媒介框架论_中国形象在美国报纸中的呈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