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衰败的历史真相:晚明七十年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Content
第1节:前言:崇祯自缢的历史追问(1)
第2节:前言:崇祯自缢的历史追问(2)
第3节:两位铁腕宰相的PK(1)
第4节:两位铁腕宰相的PK(2)
第5节:胜利者的高风亮节pose
第6节:且将剩勇打死虎
第7节:新政之初先自我扩权
第8节:钳制言路乃揽权关键
第9节:言官前赴后继保卫话语权
第10节:一则鸡蛋里挑骨头的故事
第11节:张相老爸死得不是时候
第12节:私事整成公共事件
第13节:危机公关的处理办法:廷杖
第14节:一个愤青的成熟(1)
第15节:一个愤青的成熟(2)
第16节:富贵还乡 月盈水满
第17节:不由自主的跋扈和腐化(1)
第18节:不由自主的跋扈和腐化(2)
第19节:"腐败"是帝王一张牌
第20节:感觉危机而骑虎难下
第21节:临终前的恩荣
第22节:大明的参天大树倒了
第23节:皇帝推翻了最后一座大山
第24节:皇帝变脸怎的这般快
第25节:墙倒众人推的丑态
第26节:最悲伤的白发老母
第27节:改革家的宿命
第28节:万历帝为啥给建文朝忠臣平反
第29节:神宗短暂的勤政
第30节:申时行走钢丝
第31节:少壮派的价值
第32节:政治暴发户被皇帝抛弃了
第33节:天下第一父亲的烦恼
第34节:宫女中了头奖
第35节:"国本论"始起
第36节:女真青年努尔哈赤峥嵘初露
第37节:先进典型海瑞的凄凉辞世(1)
第38节:先进典型海瑞的凄凉辞世(2)
第39节:用私人武装干涉司法
第40节:否定样板君臣的奥妙
第41节:皇帝修炼成油盐不进
第42节:为册立太子君臣继续较劲
第43节:较劲变成了赌气
第44节:首相成了风箱里的老鼠
第45节:皇帝的批示被驳回
第46节:皇帝也搞迂回战术
第47节:两败俱伤后朱常洛当上太子
第48节:第一次失败的和谈
第1节:前言:崇祯自缢的历史追问(1)
前言:崇祯自缢的历史追问
公元1644年一个春日的拂晓,平时肃穆庄严的紫禁城一片混乱,一个中年人带领一名随从,走到城北的万岁山--即今天的景山,找了一棵树上吊自杀。留下一封遗书,上言:"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这个人便是当时全球臣民最多的明帝国最高统治者--崇祯帝朱由检。一个庞大的帝国轰然坍塌了,太阳还会照常升起,照在筒子河上泛起粼粼金波。但这轮太阳再不属于大明,大明的时钟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停摆,皇帝的生命和属于他的皇历一起走入历史,供后人凭吊感叹。
崇祯帝自缢后三百六十年,中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景山公园整日熙熙攘攘,游人如织。网上有一篇文章《寻找崇祯上吊的那棵树》流传甚广。那棵树谁也找不到,包括得渔翁之利的满清皇帝,下诏将一棵槐树命名为"罪槐",也只是一种统战艺术,崇祯究竟在哪棵树上吊这种纯学术问题,对于执政者来说,并不重要。当时北京城混乱如麻,从西北黄土高原打进城的农民军将士,是不会有史官意识的,他们七手八脚把一个看上去尊贵的尸体从树上解下,当时谁能明白自己看到了最重要的一幕历史现场?他们甚至不知道这个人就是曾经让他们在窑洞里只能想象的皇帝。等死尸的身份被证明后,谁还能说清楚哪棵树是崇祯了结生命之处?
寻找崇祯上吊的那棵树,实则是想追问促使天子上吊的原因,追问一个帝国崩溃的原因。
这种寻找持续了三百六十余年,直到今天还在继续。
崇祯为什么要去死,明朝为什么会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见解不一。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崇祯死时,心里充溢着对帝国诸臣的怨怒,他至死也不原谅自己的属下。他认为是那帮只拿钱不干事甚至坏事的文官们导致亡国。他的死,可视为殉国刚烈之举,又何尝不可以视为对众臣的极度失望而走上绝路,以死来反衬诸臣的猥琐卑劣。历代王朝,都有兴亡的过程,但国之将亡,君臣关系恶劣到崇祯朝这个地步,真是少见。
没一个文臣闻钟勤王,陪崇祯帝殉国的是一个太监,这是一种巧合,和明朝近三百年的政治基本格局有如暗契:皇帝和文臣彼此依靠而猜忌,皇帝最信任的还是自己的私人奴仆太监。
崇祯临死前还那样痛恨诸臣,有其个人性格原因,如刚愎自负、刻薄猜忌,但也至少能说明诸臣确有可恨之处。尽管崇祯自道的"朕非亡国之君"是推脱责任,但"臣乃亡国之臣"则不假。《明史》说崇祯帝"不迩声色,忧勤惕励,殚心治理"也非过誉之词,这样一位自我要求严格的皇帝做了亡国之君,不但他自己想不通,后世许多人也想不通。
满清皇帝曾于顺治十四年谕示工部:"朕念明崇祯帝孜孜求治,身殉社稷。若不急为阐扬,恐千载之下,竟与失德亡国者同类并观,朕用是特制碑文一道,以昭悯恻。尔部即遵谕勒碑,立崇祯帝陵前,以垂不朽。又于所谥怀宗端皇帝上加谥数字,以扬盛美。"据说顺治帝曾经亲自去祭崇祯的陵墓,并失声泣曰:"大哥大哥,我与若皆有君无臣。"(见李清《三垣笔记》)顺治此番作为,当然有安抚明朝遗民的人心之政治考量,但至少连昔日的敌手,也不承认崇祯是个混蛋皇帝应该亡国,而是对他予以理解之同情。
就是这样一个勤政的皇帝,和手下的臣子一起把帝国送上了末路,那么一定有很值得探讨的价值。
当我回顾明朝万历帝登基(1573年)到崇祯帝殉国(1644年)七十一年的历史,觉得有许多想不通的现象:一方面人才辈出,政治、军事、文化、思想、科技等方面涌现了张居正、戚继光、海瑞、顾宪成、高攀龙、汤显祖、王世贞、李贽、袁宏道三兄弟、徐光启、宋应星、袁崇焕、刘宗周、黄宗羲等一大批士林精英,另一方面在危机当前,无人可用,朝廷被一帮城狐社鼠盘踞着。一方面江南等地莺歌燕舞,一派繁华景象,民间经济异常活跃;而另一方面西北农民因饥寒交迫揭竿而起,朝廷财政近于崩溃,无财力应付内忧外患。
第2节:前言:崇祯自缢的历史追问(2)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表面上,明亡于诸病齐发的绝症。和满清的外战一败再败,辽东几乎全部沦为敌手;国内因为苛政而驱民为贼,越剿越多,流寇纵横全国;朝廷内诸臣各立门户,损公济私。这些急性病和慢性病、外伤和内疾一起发作,纵使华佗再世,也难妙手回春。诚如《明史》所说:"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 ............

书籍插图:
书籍《大明王朝衰败的历史真相:晚明七十年》 - 插图1
书籍《大明王朝衰败的历史真相:晚明七十年》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明王朝衰败的历史真相:晚明七十年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