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词人往事:浅斟低唱里的风雅与忧伤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大宋词人往事:浅斟低唱里的风雅与忧伤
作 者:苏 缨
出 版 人:刘清华
责任编辑:薛 健 刘诗哲
监 制:陈 江 毛闽峰
策划编辑:陈春红
营销编辑:张 璐
本书由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亚马逊全球范围发行
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钱惟演·前朝遗少的明智生活
林逋·将独身主义进行到底
范仲淹·成功人士的负能量
晏殊·北宋第一富贵闲人
晏几道·翩翩浊世佳公子
柳永·市井英雄
欧阳修·化解危机的词与招灾惹祸的词
秦观·爱情的制谜者
苏轼·从爱情中脱身
张才翁·填词也可以是一种上位的技巧
琴操·在逻辑的机锋中顿悟
孙洙·一位胆敢早退的翰林学士
曾布·以词来讲故事的人
吴城·小龙女鬼气清泠
刘过·天下奇男子
晁冲之·词的罗生门
邢俊臣·妙用唐诗
[附]王齐叟的诙谐
司马槱·遇仙
韩嘉彦·驸马与公主的爱情争吵
向滈·贫贱夫妻百事哀
聂胜琼·完美的第三者
张生·雨中花与镜中月
范仲胤妻·相思者的诙谐
胡铨·敢杀秦桧的人
王质·政论家的政论词
赵长卿·口语词人
梅娇与杏倩·歌伎的词赛
张表臣·尴尬的题壁词
朱翌·儿童诗与少年词
林升·绿野仙踪
徽钦二帝·亡国之音哀以思
严蕊·娇柔的硬骨
辛弃疾·无语不可入词
李清照·文艺女青年的沧桑蜕变
姜夔·职业词人的风雅生涯
附录·词牌故事
序言
作者不死
毛晓雯
1968年,法国思想界先锋罗兰·巴特在《占卜术》杂志上郑重宣告:古往今来所有作者已经死亡。
在罗兰·巴特之前,阅读及阐释一部作品的传统方式是:作者总是焦点,一部作品意义为何,不是单纯从作品文字本身来理解,而是以作者本人的性格、情绪、生活经历为阐释的出发点。通过作者的人生故事来理解作者的作品,罗兰·巴特对这样的阅读方式嗤之以鼻:“在多数情况下,文学批评在于说明,波德莱尔的作品是波德莱尔这个人的失败记录,凡·高的作品是他的疯狂的记录,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是其堕落的记录:好作品的解释总是从生产作品的人一侧寻找,就好像透过虚构故事的或明或暗的讽喻最终总是唯一的同一个人即作者的声音在提供其‘秘闻’。……古典主义的批评从未过问过读者;在这种批评看来,文学中没有别人,而只有写作的那个人。”
在罗兰·巴特看来,作品一经完成便脱离作者本人了,对于文本的内涵和意义,作者不再拥有发言权。读者从文本中读出了什么就是什么,文本会独立说话;文本作者的人生履历表彻底失效。作者是登徒子也好,大奸臣也罢,他的文本若写出了高风亮节,那就是高风亮节,重点是文本本身的表现和读者的理解。一句话,文本一旦到了读者手里,就和作者没有半毛钱关系了,读者读书之时,作者已死。
“作者已死”,堪称20世纪文化界最重要的革命之一,时至今日这一观点仍在发挥无穷威力。我曾是“作者已死”观念的忠实拥趸,对作家生平自动屏蔽,认为该烧掉所有的作家传记。我喜欢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说“我仍然属于和克罗齐一样的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因此我不提供传记资料”。但直至读到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一句话,我才重新审视了作者人生故事的价值,她说:“不只是部分,而是所有的叙事体写作,以及或许所有的写作,其深层动机都是来自对‘人必有一死’这一点的畏惧和惊迷。”
作品肯定比作者活得更长,说穿了,作品其实是作者抵抗死亡的产物,是作者生命的延续。当作者肉身变成灰,灵魂却在作品中不灭。作者是作品的起点,作品是作者的续集,是作者另一种形式的存在。我们怎么能撇开作者本身的存在,而去理解作者另一种形式的存在?
放在历史大链条上来看,伟大作者本人的故事不过是一瞬间,伟大的作品却属于永恒。但是,理解了瞬间,才能理解永恒。诗人们的人生故事,与那些隽永的诗歌比起来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明白,那些故事其实是通向永恒之路的起点。
2013年9月30日
钱惟演·前朝遗少的明智生活
关键词:
稻粱谋、风雅
警句: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1.
古人相信一个人年轻时写出的诗句最能昭示他的胸怀、气魄和前途。诗歌是有某种神秘力量的,如同谶语,千万不要将它仅当作一种文学形式。在赵匡胤扫荡天下的时候,南唐后主李煜派出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大学者徐铉出使宋朝,用意很简单:我们代表先进文明,你们代表落后文明;我们代表文雅,你们代表粗野;你们应该好好地自卑一下,好好在自卑中反省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对我们虎视眈眈呢?
赵匡胤确实是个行伍出身的粗人,手下班底里也确实找不出能和李煜、徐铉拼文化的人,但他一点都不介怀,甚至还要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对徐铉说:“其实我也写过诗的。当年我贫贱的时候,有一次路过华山,醉卧田间,醒来时看到月上中天,当下便吟出两句诗来,‘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
群臣不失时机地山呼万岁,徐铉也只好拜服在地。
从诗艺的角度看,这两句勉强称作诗的东西比大白话并不高明多少,但在古人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帝王气象。帝王之诗,一定要朴拙、宏大,千万不能有文艺范儿,因为只要带上一点点文艺范儿,马上就会霸气尽失,变成纯粹的文人腔调了。
钱惟演,我们这一章的主角,少年时候写过两句完全能和赵匡胤相媲美的诗句:“高为天一柱,秀作海山峰。”有如此帝王气象,更有远胜赵匡胤的家世背景,远大前程仿佛就是以恭谨的姿态铺在他脚下的红地毯,静候他那志得意满的飞扬脚步。
2.
钱惟演贵为吴越王子,父亲就是与赵匡胤、李煜分庭抗礼的吴越国主钱俶。
钱俶的名字在今天已几乎不为人知了,只在杭州旅游手册上还有一点曝光率,因为他是雷峰塔的兴建者。雷峰塔在当年没能保佑钱俶国运昌隆,当然佛祖有灵,也不会觉得钱俶这种人真的值得保佑。
对内横征暴敛,对外奴颜婢膝,这就是钱俶政权的基本国策。与钱俶为邻的李煜虽然是个孱弱的文艺青年,至少还真的敢和宋朝开打。
李煜要学诸葛亮“联吴抗曹”的外交政策,联合钱俶,抵抗赵匡胤,但钱俶一向趋炎附势,做了赵匡胤的忠实盟友,要粮给粮,要兵给兵;
等赵光义接替赵匡胤之后,钱俶变本加厉,要国土给国土。
赵光义给了这个忠厚的和平主义者最优厚的待遇:封王、赐宅、荫及子孙,最后安排他神秘暴毙。钱惟演,这位写出过“高为天一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宋词人往事:浅斟低唱里的风雅与忧伤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