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小言_我眼中的北大与港中大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大学小言
我眼中的北大与港中大
陈平原 著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Simplified Chinese Copyright©2014 by SDX Joint Publishing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作品中文简体版权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大学小言:我眼中的北大与港中大/陈平原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6
ISBN 978-7-108-04958-2
Ⅰ.①大… Ⅱ.①陈… Ⅲ.①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Ⅳ.①I267.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61838号
责任编辑 卫 纯
装帧设计 张 红 朱丽娜
责任印制 郝德华
出版发行
三联书店
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邮 编 100010
网 址 www.sdxjpc.com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隆昌伟业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 2014年6月北京第1版
2014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
开 本 787毫米×1092毫米 1/32 印张8.75
字 数 130千字
印 数 0,001—5,000册
定 价 38.00元
目录
序
上编 大学小言
小言“小言”
隐身与在场
排名的困惑
择校之艰难
国际化水平
交换生计划
留学生比例
走出去的步伐
本土情怀
什么样的校训
人文学的意义
哪里的“文学院”
人才如何争夺
“匿名评审”如何可能
改革的代价
招聘的难度
开会与吃饭
超稳定的职业
校长的阅读
嘉宾之介绍
大学如何排座次
“逸事”之可爱与可信
“天才”能否“豪赌”
过多奖励也是一种“折腾”
申请表格及研究计划
谁的面子更要紧
独立自尊与隐私保护
如何处罚作弊
内地学生的优越感
香港学生的困惑
此硕士非彼硕士
人文学者的声音
研究生们的志向
大学校长的遴选
诗意的校园
大学与城市
教授们的认同感
捐赠者的权利
书院制度的奥秘
中文大学的“风景”
纪念碑及大学精神
学者与知识分子
下编 大学评论
我看北大研究生教育
校友与大学文化
上什么课,课怎么上?
大学:如何“宁静”,怎样“致远”
中原崛起,何处是短板
中国大学的独立与自信
“中国博士”是否值得信赖
“大学批评”
“另一种大学”的启示
大学本多事
大学应以文理为中心
“做大事”与“做大官”
关于“教”与“育”的思考
作为一种“农活儿”的文学教育
让教育回归常识
附录 走出大学体制的困境
作者简介
序
在收入《大学有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及《历史、传说与精神——中国大学百年》(香港:三联书店,2009年)
的《我的“大学研究”之路》中,有这么一段话:“谈论中国大学,可以是专业论文,也可以是即兴演说,还可以是随笔、短论、答问等。之所以长枪短棒、匕首弹弓一起上,一是兼及历史与现实,努力介入当下的社会(教育)改革,二是思考尚不成熟,为文略嫌匆促。”如此自我辩解,主要是感叹没能“就北京大学撰写沉甸甸的专著”。现在看来,不必那么自我压抑——短论就是短论,随笔就是随笔,卸下了学问的盔甲,畅所欲言,未尝不是一件快事。若不拐弯、不加注、不粉饰,直来直去,三言两语就道破天机,或直指人心,那才叫本事呢。
不想发展成为专著,就这么“随便谈谈”,谈大学的功用,谈校史的力量,谈教授的职责,谈校长的眼光,谈课程的魅力,谈博士的培养,谈学科的建设,谈学生的志气,谈排名的困惑,谈改革的代价……想到哪,谈到哪,“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那是很幸福的事情。
当然,这需要机缘。今年初,《新京报》约我开专栏,说好是自由自在地“谈大学”。犹豫了好一阵子,终于答应了,打动我的是妻子的一句话:不如把近几年在北大、港中大两边跑的感想写下来。
说“感想”而不是“思考”,并非故作谦虚。这些年谈大学,我发现,抄校训或章程不顶用,讲校史与故事也不顶用,很多时候,大道理谁都懂,只是一到具体操作,全忘了。不是真忘记,而是受各种内外条件的限制,不得不停顿、迂回乃至放弃。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无力指点江山,只能站在观察员的立场,从细微处入手,帮助读者了解“另一种大学”。至于你愿意从外往内看,还是从内往外看,悉听尊便。
平时很少开专栏,只记得曾为《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写《看图说书》(2000年),在《文物天地》连载《大英博物馆日记》(2001—2002年),前者14则,后者仅7期。这回坚持这么长时间,2月开工,12月收摊,中间没有断档,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新京报》2013年3月23日刊出《大学小言》的开篇《小言“小言”》,可第二、三、四则在此之前就问世了。记得很清楚,那天傍晚,我在拉萨出差,突然接到编辑电话,说版面出了问题,需要应急,故将我的三则短文捏合成《陈平原:我眼中的北大与港中大》,明天见报(《新京报》2013年3月2日)
。我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此后各期,除了一则“有碍观瞻”被卡住,其他的基本正常刊出(偶有因报纸版面调整而中断者)。
9月初,香港《明报》记者来访,撰写《中大五十年﹕大学还有大学精神吗?——专访陈平原》(《明报》2013年9月24日)
,同时提出,与《新京报》分享“大学小言”专栏。征得同意后,《明报》从2013年9月28日起,也是每周一则。至于此专栏结束的时间,《新京报》是2014年1月18日,《明报》则延长了两周。
让我感动不已的是,居然有不少热心教育的朋友追踪此专栏,且不失时机地喝几句彩。更有好几家内地及香港的出版社,刚看了几则,便找上门来,表示愿意出书。正是他们的热情鼓励,使得我明知这些短文不登大雅之堂,也愿意见缝插针,把事情做完。
考虑到“大学小言”专栏文字不多,出书显得单薄;我配上了这两年所撰关于大学的评论或随感。两组文章均按写作时间排列,其中的思路不无交叉处,可以互相印证。
15年前,因编《北大旧事》(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撰《老北大的故事》(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
,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学小言_我眼中的北大与港中大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