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孝经--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大学·中庸·孝经
王国轩 胡平生 译注
中华书局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大学·中庸·孝经/王国轩,胡平生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5.3
(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ISBN 978-7-101-10684-8
I.大… Ⅱ.①王…②胡… Ⅲ.①儒家②家庭道德—中国—古代 Ⅳ.①B222.1②B823.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10276号
书名
大学·中庸·孝经
译注者
王国轩 胡平生
丛书名
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责任编辑
张彩梅
出版发行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100073)
http://www.zhbc.com.cn
E-mail:zhbc@zhbc.com.cn
印刷
北京瑞古冠中印刷厂
版次
2015年3月北京第1版
2015年3月北京第1次印刷
规格
开本/720×900毫米 1/32
印张 7
字数 120千字
印数
1-10000册
国际书号
ISBN 978-7-101-10684-8
定价
16.00元
“中华经典指掌文库”出版说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留下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宝库。在这座宝库中,既有“二十四史”、诸子百家这些厚重而深邃的经典,又有唐诗宋词、四大名著这样优秀的文学经典,更有一大批涵括人生智慧、社会经验等内容的经典作品。经典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份记录,更在于它和当今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现代电子设备的出现,使得很多人越来越依赖手机、电子阅读器,碎片式、被动式、不加思考式阅读倾向越来越严重。中华书局肩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有责任有义务呼吁民众重视经典阅读,回归纸质阅读,从而感悟经典的魅力,更有责任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使阅读成为可能。为此,中华书局推出“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本文库定位为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本,精选书目,针对不同性质的经典,约请专家通过注释、翻译、点评等方法,引领大家阅读这些经典。除收录最有代表性的思想、文学、历史经典外,本文库还选入大量可读性强、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生活、智慧类经典,可供广大读者茶余饭后、舟车之间,展卷一读,或如醍醐灌顶,或受当头棒喝,或解颐欢笑,或喟然心动,觉出读书的好处和乐处。
“指掌”二字,出自《论语·八佾》。孔子用手指着手掌,说明事情清楚容易。本文库取名“指掌”,其寓意:一是本书之目的,希望给广大读者提供浅显易读的文本;二是本书之形制,即一指可翻的书,一掌可握的书。因此,本文库的最大特点是方便实用,充分考虑当代读者的实际需求。合适的开本确保携带的方便,合适的分量确保阅读的轻松。
出版本文库,是我局针对社会变化所做的一次尝试,恳切希望社会有识之士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也热忱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喜欢,和我们一起分享经典的魅力和阅读的快乐。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4年12月
目录
“中华经典指掌文库”出版说明
大学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附录 朱熹《大学章句序》
中庸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附录 朱熹《中庸章句序》
孝经
前言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大学
前言
《大学》是中国古代典籍名篇之一,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唐代以前并没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至唐代,韩愈等引用《大学》,开始为人所注目。到宋代,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非常重视《大学》,称之为:“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天运循环,无往不复。宋德隆盛,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为之次其简编,发其归趣,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指,粲然复明于世。”后来朱熹又在二程基础上,重新别为次序,分经一章,传十章,并认为格物致知章已缺失,作了著名的《补传》。朱熹对大学的解释,是一种重新阐释,换言之,是从理学角度的新解。充分体现了心性之学,使《大学》升华为哲学。从此理学不仅接续道统之传,还有了自己的规模和节次。
朱熹说:《大学》是“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规模:“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朱熹称之为“三纲领”;节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朱熹称之为“八条目”。朱熹认为“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一个“独”字,充分说明了本篇文献的重要性。由于朱熹把《大学》纳入《四书集注》之中,宋理宗时,理学名臣真德秀更作《大学衍义》,向皇帝进讲《大学》,《大学》成了政治读物。到元代文化转型期,《四书集注》成为各级学校必读书,士子求取功名利禄的考试书,整整五百九十二年,读书人昼夜攻读,不仅《大学》本文烂熟于心,就是章句也牢牢铭记。
但不是人人都固守朱注,反对朱注者也不乏其人。如明代王阳明就不赞成朱熹改正《大学》,而是持守古本,不是像朱熹那样突出格物穷理,而是注重诚意。王学在明代中后期成为学术界主导思潮,王门弟子遍布大江南北。但朱学也不乏传人,科举仍以《四书章句集注》为圭臬,因此,王学仍为民间之学。
清代考证学兴起,许多人摆脱理学,崇尚汉学,对“四书”有许多新解,更倾向古籍本义,但《大学》,特别是《中庸》,朱注还无法被取代。
到近代,孙中山先生表彰《大学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学·中庸·孝经--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