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时代的社会与文化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导言 回到中国文化的源头
第一章 研究的新视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学说
第二节 唯一的“历史科学"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对于环境的理解
第四节 物质生产与自然界
第二章 夏商社会的自然界与夏商地缘
第一节 夏商社会的自然界
第二节 夏商地望
第三节 殷商屡迁新说
第四节 也说“绝地天通"
第三章 夏商农业稳定性的步伐
第一节 夏商时代的生产工具与青铜器
第二节 历法与农业的稳定性
第四章 夏商制度论
第一节 传说的启示
第二节 禅让与职官
第三节 《洪范卜专家治国的教科书
第四节 祭祀占卜与尊鬼事神的本质
第五节 夏商时代的国
附录
先秦农业生产方式与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
谈“子不语”
从殷商天道观的变迁谈周人尚德与殷人尚刑
导言
回到中国文化的源头
是否有历史的观念也许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最根本区别之一,只有人才有历史,因为他不断地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过去,历史正是在这种反思的过程中呈现和确立起来的一种对于过去的特定观念。这种习惯的来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在先民的生产和生活中,总是会有许多困惑,面对这些困惑,先民一方面是恐惧。另一方面也有一种积极地努力解决问题的尝试,人类正是在这种对于困惑的不断努力和尝试着解决的过程中发展和成长起来。就人类历史的普遍情形来说,人们起初碰到的问题的性质主要是与生产有关的自然方面的问题,但不同的地域由于环境不同,人与自然之间问题的表现形式与特征各异,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因此各不相同。就中国先民的情形来说,他们在文明起源时期及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主要问题是自然的四时天道变化规律问题,人们最初解决问题的尝试主要通过图腾崇拜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图腾崇拜又几乎必然地和祖先崇拜联系在一起。一旦先民发展出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观念,他们就不再仅仅是处理其当下现在的问题,而且第一次开始了对自身历史的反思,并且希望通过这种对过去的反思取得解决当下问题的智慧。
因此,历史观念的产生直接就是为了当下现在问题的解决。人之优越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人的历史观念,人能够在他的过去中学习着成长。动物虽然也是从其自身过去的经历中掌握其生存本领,但它们只能从自身或族群的狭隘和有限的经验出发,尤其是它们的智慧传递管道总是单一而狭隘的。只有人通过其历史,才把这种学习及其成果传递的管道不断拓宽,通过历史,人不仅可以向他的直接前辈学习,而且可以把许多代以前的先辈的智慧作为己用,更不用说还可以从其他遥远民族的历史中汲取智慧。正是凭借这种不断扩大和深化的历史学习,人类的智慧才不断地呈加速度增长,尽管人类所面临问题的性质也在不断地向纵深发展。
但是人类这种向历史学习的要求并不总是同样紧迫的。在历史发展的许多阶段,人甚至只要凭借历史形成的习惯就可以很圆满地解决其当下存在所面临的问题,这时候,历史的意义就相对地隐没了。只有在人类面临重大转折的时候,历史的意义才充分呈现出来,在这个时候,人类就会搜括枯肠般反复回味、思考、审视他的过去。并试图从中得到灵感和智慧。
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上,除却文明形成之初的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阶段,历史意义的集中呈现大约有两个大的时期。其一是西周开始到春秋战国之际,其二则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这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两个重大转折的时代。
从文明起源到夏商时代,中国先民所面临的问题一直主要是生存中的吃饭问题,即幼稚的人类如何在强大的自然面前生存、发展和壮大的问题,其性质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它尤其直接集中表现为生产中的历法问题。这一历史时期大致相当于西方学者所说的自然宗教阶段,而我则宁愿把它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专家时代。专家时代的困惑主要是对于与生产有关的自然的困惑,对于这种对自然的困惑,除了运用在长期的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中积累起来的有限知识以外,祭祀和占卜是为了弥补这种在有限知识基础上作出的决定而必然产生的心理不确定性而采取的有效补偿措施,通过这一实一虚的两手,人对于在生产中所要面对的自然的不确定性就有了一种大致上越来越行之有效而且心理上也同时心安理得的解决办法。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到现在为止本质上仍然是有关剩余财产的分配和消费问题,这个问题在专家时代即使不是没有,也是微不足道的,因为专家时代落后的生产——这也是专家时代之所以产生的前提——和小国寡民使得其剩余产品实际上是如此之少,以至于在对神和祖先表示感谢而奉献祭品之后,也许根本上就没有什么有分配意义的剩余产品了,所以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在当时还没有充分呈现出来,社会生活的秩序是自然而然的事,这也就是我们后世所谓的民风古朴,其实它是一个由于生产落后所以无争的时代。
从西周开始,主要社会问题的性质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与生产有关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探求,生产的规律性日渐呈现出来,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于是开始淡出。随着劳动剩余产品的增加和专家时代的小国寡民日益被地广人众的大国时代所代替,本质上与劳动产品分配有关的社会生活秩序问题就日益成为社会生活的首要焦点。面对这一新问题,周公的伟大智慧表现在适时而正确地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政治主张,西周“德治”标志着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人文偏转的开始,而“德治”的本质主要是对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前所未有的关怀和重视。不过在它的开始,“德”并没有获得其个人道德的意义,“德”的道德意义要到孔夫子的时代才真正呈现出来。由于专家时代的惯性和剩余产品的有限性,“德”主要的是一种政治统治术,所以只有统治者才与德有关,“德”与“礼”最初都只在对剩余产品有分享权的人群即贵族中才有意义,它们都是贵族的行为规范。
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小民的觉醒,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不断向纵深发展并且全面展开,西周的“德治”经过几个世纪之后就“礼崩乐坏”了。周公在西周初年提出的“德治”思想可看作是周代殷之后对新问题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尝试性的解决办法,这一措施不仅开启了中国道德时代的先河,而且也为后世中国文化对人与人关系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正是围绕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并且顺着周初“德治”的思想而展开其思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夏商时代的社会与文化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