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中回忆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编者的话
在世界文学的百花园里,散文似乎是一朵永不凋谢的常春花,不论什么时代,也不论在哪一社会阶层或人群,散文不仅从不缺乏读者,而且在国内的图书市场近年来频频走低的情况下逆势上扬,多次出现散文热,大有异军突起之势。可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散文这一文学体裁在各国的读者中间一直拥有较为稳固的阅读群体。
从传统的意义上说,散文涵盖了韵文、戏剧以外所有其他的文学作品(prose),但这么说似乎太过宽泛,不甚符合时下一般读者心理上的期许。另一个观念是西方各国晚近才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短小的文学体裁(essay),其中主要由于法国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1592)和英国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两位文学大师的写作而愈加趋于成熟,讲究修辞、炼句,大大突出了这一文学体裁的艺术特征,开始阶段主要偏重于说理及内省式的心灵独白,稍后风气渐开,意境也日趋阔大,写景、叙事、抒情各种手法逐渐丰富起来,出现了闲适体、格言体、论说体、传记体等不同的分野。此后尚有随笔(jotting, or sketch)一说,取其不拘一格,信手拈来之意。那些精心结撰、格外强调其艺术性的短章,则一般称作美文(belles lettres),亦即以文体取胜的文章圣手写作的纯文学作品。
而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散文的用途十分广泛,实际上,写好散文是从事其他各种文体写作的基础。初看上去,散文的手法多种多样,形式亦不拘一格,可长可短,比较容易上手。但既要把一件事叙述清楚,还要在其中传达出一定的感情、心绪,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这里有一个对材料的处理问题,要考虑从哪个角度入手,考虑选取一个事件的哪些部分来加以突出,而事件的其他部分则从略或简写;同时,为达到这一写作目的,在叙述过程中还要考虑采取何种修辞手法及句式、语气,方能有效地表现出作者的感情色彩。如此看来,一篇散文从布局谋篇,到具体段落的行文甚而至于每个句式的选择,都需作者付出一定的辛劳,否则就不能如意。
缘此,我们从世界各国的散文经典中遴选出一些篇目,分批推出,以飨读者。我们的选择在国别、语种等方面考虑不多,在风格、特色方面亦无一定成见,但入选作家则都是耳熟能详、历经时间考验的世界经典作家,译者也大都是国内译界的名家、大家。我们相信,在国内一批相当有眼力的读者的鼓励与支持下,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个散文书坊一定能够成为大家喜爱的芬芳馥郁的百花园。
中央编译出版社编辑部
2015年5月

译序:墓中人语
布列塔尼的圣马洛港外,格朗贝岛孤悬在锚地上,一块无名的方石立于其巅,石上立着一个不高但是粗壮的花岗岩十字架,这是夏多布里昂的坟墓。没有墓碑,没有铭文,没有雕饰,简朴至极。坟墓的前面就是波涛汹涌的英法海峡,狂风、暴雨、飞溅的浪花,让它一年到头都潮湿、冰凉,带着铁一般的颜色,孤独然而傲岸地面对着一片空阔。这是夏多布里昂在五十五岁时自己作出的选择,他费了不少的周折方才得到这几寸土地。
人们告诉他,1768年9月4日,“预告秋分的狂风掀起的海浪发出阵阵咆哮”,盖住了他降生时的“哭叫声”,他认定这惊心动魄的景象预示了他一生的命运。1848年革命的枪炮声震动了巴黎,他所反对的七月王朝垮台了,他只能说一声“干得好”,却不能出去看一看——他太老了。夏多布里昂于1848年7月4日去世。他生于风暴,死于风暴,八十年的人生旅途走得不容易,他想用文字为自己立一座纪念碑,是为《墓中回忆录》。岁月的风暴可以扫除许多东西,却似乎盖不住他从坟墓中发出的管风琴般雄浑的声音。他这本从酝酿到写作历时四十年的著作题为“墓中回忆录”,如果不是出于狂妄,那就是出于一种巨大的信心,相信活人会倾听他这个死人的诉说,继续接受他的文字的魅惑。
夏多布里昂不止一次提醒他的读者,他们听见的乃是一个死去的人在讲述他和世界、和历史的纠葛,他的《墓中回忆录》乃是他“用尸骨和废墟造就的一座建筑”。他在谈到幼年受到死亡的诱惑时,这样写道:“那些看到这一幅幅图画而心绪纷乱并且企图仿效这种种疯狂的人,那些因我的空想而喜欢我的《墓中回忆录》的人,应该记住他们听见的是一个死人的声音。”他在《墓中回忆录》快结束时,又写道:“读者,想象一下这些图案吧。绘制它们的这双手绝不会伤害你们,它们已经干枯了。记住,当你们看见这些图案的时候,它们不过是一个画家在其坟墓的拱顶内里随意涂抹的涡饰罢了。”他曾在1833年和1848年分别为《墓中回忆录》写过序言,都明确表示希望《墓中回忆录》在他死后五十年出版。他不想生前出版这部《墓中回忆录》,其原因有二:“首先,我会不那么坦率,不那么真实,这由不得我;其次,我始终想象我是坐在我的棺材里写作的。”总之,他不愿意“压住这个发自坟墓的遥远的声音”,因为“我更喜欢在棺材里头说话,我的叙述将伴随着那些因发自坟墓而具有某种神圣性的声音”。这部《墓中回忆录》就是他的坟墓,他的棺材,他唯一能够长久地享受宁静的地方。
活人写作,死人说话,这不是矫情,不是作态,也不是故作惊人语,这是他内心的需要,他需要在泯除一切个人恩怨的平静中对历史和人生作出解释和思考,他也需要在纠结着现实和想象的空间里用文字来创造自己的生平。他在执笔撰写《墓中回忆录》的时候,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他是在两个世纪之交“扎进翻腾浑浊的水中”的,他游离旧岸是带着“遗憾”,而怀着希望游向的新岸却是一个“未知的岸”。旧岸已经永远地消失,然而他却没有片刻忘怀;新岸已经呈现在眼前,然而他看见的却是“新的风暴”。这个用言语和行动为了一个他并未心仪的事业和一些他并不崇敬的人奋斗了一生的人,终于怀着解脱和依恋的心情说:“明天的景象已与我无关,它呼唤着别的画家:该你们了,先生们。”他给世人的遗言,说得轻松又沉重,多么像活人作死人忆:“我的窗子开着,朝西对着外国使团的花园。现在是早晨六点钟,我看见苍白的、显得很大的月亮,它正俯身向着残老军人院的尖顶,那尖顶在东方初现的金色阳光中隐约可见,仿佛旧世界正在结束,新世界正在开始。我看得见晨曦的反光,然而我看不见太阳升起了。我还能做的 ............

书籍插图:
书籍《墓中回忆录》 - 插图1
书籍《墓中回忆录》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墓中回忆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