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理论_反思与重构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前言
上编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评析
文化与国际社会——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述评
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温特及其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理论
理性与国际合作——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述评
国际关系理论的争鸣、融合与创新
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其批判
文化、文明与世界政治——不断深化的研究议程
下编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探索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进步与问题
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英美国际关系理论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
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文化及其对外交决策的影响
研究设计与学术创新——以国际规范为例
后记
国际关系理论:反思与重构
秦亚青 著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国际关系理论:反思与重构/秦亚青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
(未名社科菁华·国际关系学)
ISBN 978-7-301-20401-6
Ⅰ.①国… Ⅱ.①秦… Ⅲ.①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Ⅳ.①D80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046061号
书 名:国际关系理论:反思与重构
著作责任者:秦亚青 著
责任编辑:徐少燕
标准书号:ISBN 978-7-301-20401-6/D·3075
出版发行: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100871
网 址:http://www.pup.cn 电子信箱:ss@pup.pku.edu.cn
电 话:邮购部62752015 发行部62750672 出版部62754962
编辑部62765016/62753121
印刷者:
965毫米×1300毫米 16开本 18.75印张 316千字
2012年4月第1版 2012年4月第1次印刷
定 价:38.00元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2752024 电子信箱:fd@pup.pku.edu.cn
前 言
这本集子是《权力·制度·文化: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研究文集》的续集,也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近年来,我在学术研究方面主要做两件事情:一是继续关注世界上国际关系理论的前沿发展,这更多地是接续《权力·制度·文化》;二是思考如何构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这是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反思和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感想。正因为如此,这本集子也分成上下两编,上编是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解读,下编是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思考。我在这里想谈三点想法,是与选择这本文集的文章相关的:一是学习与创新的关系,二是对中西学问的反思,三是做学问的体悟。这些想法,以前在不同的场合也说过,现在汇总起来,作为这本集子开头的话。
一
先谈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这样一个话题,近似“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的关系。这本文集在结构上试图表现一种学习与创新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既要“六经注我”,也要“我注六经”;既要以经典文本为主理解思考,也要以我为主体悟探索。关于学习与创新的关系,近年来,国内社会科学界对学术研究的争议不少,有两种观点十分突出。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见证了又一次的西学东渐,西方已经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学术研究成果被介绍、被引进,这种情景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现在引进应该停止,因为已经到了中国创造的时候了。另外一种观点是,学习还远远没有终结,中国学术的道路还很长,现在仍然是要认真学习的时候,所以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直到学习成熟为止。
这两种观点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我都不尽赞成。谈到这对关系,也就想到了“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的关系。不少人将它们视为两种治学态度,但我以为“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不是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的关系,而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早就对学与思的关系作出了精辟的解读。从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说,学习和创新是互补的。首先,学习没有终结。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艰辛和与时俱进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应该认识到,经过30年的努力,我们的国际关系教育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无论是在学科方面还是在研究成果方面,都经历了迅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在学术成果的数量方面,我们每年都产出大量的论文和著作。但是,我们的差距依然不小。这尤其表现在质量方面,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学术上与世界高端相比,仍有明显差距。许多时候,我们似乎距离高端仅有一步之遥,但是这一步之遥是最艰巨的攀登。另外,国外的学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生产出新的知识。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彼得·卡赞斯坦主持了世界政治与文明研究,形成了一个大的系列,成为国际关系新的知识增长点。我们必须继续学习,必须认真学习,因为学术来不得半点虚假浮躁和自以为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好是说不成好的。
但是,学习就只意味着接受和吸纳吗?决然不是。即便是精通了六经,还是要说出自己受到的启迪、自己产生的感想、自己得到的体会,这样才能为知识的再生产作出铺垫。学习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在学习中创新永远都是学者的亲历。没有一个学者不是在天天学习,也没有一个真正的学者不是在天天思考问题、努力创新的。作为一个学者,是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个学科,它没有终老,因为它是一代一代学者的学习过程和创造过程。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既学习又创新,既引进又生产,既从别人的思想中受到启迪又以自己的思想启迪别人。学习和创新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对立面,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动的。没有学习,何谈创新?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连国际关系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都是七零八落,即便有闪光的想法,也无法成为学术的成果。通过学习,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没有创新,何为学习?如果学习只是为了怡情、只是为了博采,如果学习只是为了学习,那也就失去了学术的真实目的和学者的崇高情怀。牛顿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也是说明了这种既学习借鉴又勤思创新的关系。
我们谈学习,不外乎两种学习,一是批判性学习,二是启迪性学习。在文献梳理的部分,我们历数本学科、本问题的研究成果,不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国际关系理论_反思与重构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