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半月刊2013年12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0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封面文章
京剧在政治夹缝中突围
向大师宗教般的虔诚致敬
在兼容并包中薪火相继
京剧襄助抗战
悲喜交织的转身
“样板戏”的功过是非
走向小众艺术的国粹
21世纪京剧的文化选择
年历
图志
1870—1950:英国人看中国
史记
西方油画最早的中国舞台
史上最奇葩王朝之北齐
蒋介石计划在台湾失守后流亡菲律宾
拿破仑的“西班牙溃疡”癌变
1948年党中央为何选择《人民日报》
人物
奥威尔,冷峻的良心
沈志华:人生大起大落,只为安心做学问
财富
每一单交易都决定生死
生活
崔永元:老电影收藏是一种表达
涡阳苔干:进献给乾隆皇帝的“贡菜”
旅行
坎特伯雷大教堂:王权与教权的博弈场
找寻美国强大的遗传密码
艺术
夹在两强间的朝鲜国王
不安的缪斯
领袖与画家的憧憬
中研院近代史所的学术风采
回锅肉的秘诀
专栏
李春光为傅聪解困
袁氏铁锤赵秉钧
合租才是民国范儿
漫淡/视野
天价招待费的前世今生
苏联人从未在三年困难时期“逼债”
题酷
填字
书情
学问
艺文
京剧在政治夹缝中突围
  在同一片现实的土壤上,艺术与政治从来都是同根之花。
  从程长庚到谭鑫培,再到梅兰芳,京剧在几代名伶们的努力下,成为朝野眷爱的“大众”艺术。大清朝亡了,留下了京剧绕梁神州。在金钱的引诱与战争的威胁下,京剧艺人们保持着朴素的政治意识。但是,当政治挂帅时,京剧就不得不背负起与她并不相协调的政治重负,十年“文革”,京剧只剩下一息尚存。
  在政治的夹缝中,京剧的突围之路在哪里?人们为此争吵、斗争、拨款、试错、反复。回首往昔,答案或许就在一路走过的脚印里。
向大师宗教般的虔诚致敬
作 者:李响
  八集纪录片《京剧》6月3日起在央视一套播出。《定军山·溯源》、《宇宙锋·呐喊》、《借东风·传承》、《大登殿·绽放》、《生死恨·抗争》、《凤还巢·坤伶》、《荒山泪·江湖》、《群英会·新生》……每集以一个经典剧目命名,串连出几代京剧人的艺术人生。
  总导演之一康健宁在接受《国家人文历史》杂志记者采访时说,京剧的诞生与发展,正赶上了中华民族千年未有之变局,它的历史复杂而明亮。舞台上色彩斑斓,舞台背后的故事更加曲折,可谓人生如戏。“我们抓住四个字:人同此心。很多人可能不懂京剧,但京剧艺人的故事,一样能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
  京剧是乡音,没有乡音就是孤魂野鬼
  作为资深票友和国内纪录片界元老,康健宁从1998年就想拍一部关于京剧的纪录片。另一位总导演蒋樾早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拍《京剧》对于他来说更是酝酿多年的“职业使命”。蒋樾回忆道,写大学毕业作品时,四句唱词闷了好几天憋不出来。“当时觉得,创作京剧实在是太难了,还是拍纪录片容易些。”蒋樾对本刊记者说,京剧博大精深,在有限的篇幅中,只能尽己所能“致敬”,希望观众从中看到文化的美,了解到京剧为什么可以成为国粹,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
  片中有许多镜头,是京剧演员在长城、故宫、麦田、黄浦江游轮上演唱和舞水袖,时空交错,画美唯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康健宁解释,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为了表现京剧意念的传播已冲出小小的舞台,而且最早的京剧本来就不是在舞台上演出的,是走街串巷、在乡野中表演的。
  康健宁记得,小时候家里有台收音机,母亲一边缝衣服,一边轻声地跟着收音机哼唱京剧,那一幕他总也忘不了。“在社会单调、孤独的时候,京剧几乎是百姓唯一的慰藉。”黄宗江说过,京剧是他的乡音。这句话让康健宁特别感动。“人是需要乡音的,没有乡音就是孤魂野鬼。我在英国的时候,有一天在街上突然听到一声京胡的声音,虽然我不是北京人,但是那一刹那我感到我跟京剧关系非常密切。”
  了解制造产品的“人”才能真正喜欢产品
  八集《京剧》,讲述40个名家的故事,采访247人,内容含量非常庞大,用康健宁的话说,一个梅兰芳其实就能拍八集。康健宁解释道,之所以选择这40位名家,绝不只是名气大。“每一位能够成为大师的人,必然是对京剧艺术产生过重大影响、做出了前人没有做出的事情,也许是开创了一个流派,也许是对唱腔进行了变革。”
  247位受访者包括健在的京剧名角儿、“名票”、已故名家的亲属及专家学者。由于受访者大多数年事已高,有些人还没看到片子播出就已经去世,比如梅兰芳的最后一任琴师姜凤山,已于2012年12月22日去世,蒋樾对他的采访从2004年就开始了,拍摄了很多次。
  十几年来,有很多片子对京剧进行各个角度的表达,但大多是“从戏园子到戏园子”,以传统经典剧目来衬托人物。新拍的《京剧》想要说什么?主创团队在各种思路和主题方向间取舍,最终达成共识:要让观众看到京剧大师命运与时代的交融关系。
  康健宁和蒋樾都谈到,一部八集纪录片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把京剧的名家名段、一招一式都表现出来,能拍两千集。在现有篇幅里,创作者希望能让不懂京剧的人、让年轻人能够对京剧感兴趣。康健宁认为,吸引年轻人最好的方式,“不是让他们仅仅了解一个产品,更要让他们了解制造产品的人”。
  “只是演折子戏让年轻人看,让他们记住一些唱腔唱段,这样就能让京剧欣赏习惯在年轻人身上传承下去吗?”康健宁说,如果在片中把京剧人的命运、把他们对京剧做出的独特贡献表达出来,年轻人知道了这些,“即使他听不懂京剧,不喜欢唱,至少对京剧和京剧艺术家有一份尊重。这就是我们拍片的目标。”
  国粹关乎国体 与政治密不可分
  《京剧》的最后一集《群英会·新生》,时间定格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战争中遭遇创痛的京剧演员重新返回舞台,政治社会地位得到提升,私人剧团合并为国家剧院,人才济济欢聚一堂。戏曲改革及之后各项政治运动中的艺人故事并没有呈现。康健宁说:“京剧是国粹,是有关国体的,它是和政治密切相关的,不像周杰伦唱个歌没人管。”在旧社会,京剧艺人的地位非常低,妓女居住的地方叫下处,戏子住的地方叫下下处,戏子甚至不能入祖坟。“当时那些京剧艺人诚心诚意感谢共产党,共产党切切实实改变了他们的地位,使他们从戏子变成人民艺术家。”八集《京剧》主要呈现那些对京剧做出原创贡献的大师的故事,后面几十年如何传承、如何对待, ............

书籍插图:
书籍《国家人文历史半月刊2013年12期》 - 插图1
书籍《国家人文历史半月刊2013年12期》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国家人文历史半月刊2013年12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