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近代经学的解体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总序 纪宝成
序 陈壁生
第一编 思想:经学观的嬗变
一、今文经学:经学独立
《知圣篇》摘录 廖平
经学开辟时代 皮锡瑞
姚永朴先生的意见 姚永朴
论经学之范围性质及治经之途径 李源澄
二、古文经学的史学化
论经之形式、质料与源流 章太炎
原经 章太炎
经字之定义 刘师培
古之六经与孔子之六经 马宗霍
三、六经皆史说的回响
六经之起源与本体 刘咸炘
原史 张尔田
申章实斋六经皆史说 孙德谦
四、反经学:经学史料化
怎样研究经学 周予同
治经与治史 周予同
第二编 学科:经学的分科及其反思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 胡适
评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书 宋育仁
一、古文经学历史化
整理中国最古书籍之方法论 朱希祖
章太炎先生之史学 朱希祖
论史学——统释《文史》《校雠》源流得失并致章梁 宋育仁
二、今文经学的史学变异
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 钱玄同
答顾颉刚先生书 钱玄同
经今文学的兴起与贡献 顾颉刚
五十年来中国之新史学 周予同
三、宋学哲学化
哲学辨惑 王国维
《中国哲学史》绪论 冯友兰
宋明儒学之所以为新儒学 牟宗三
四、反思:经学与现代学科
劝学篇·守约第八 张之洞
《论经学遗稿》丙篇 蒙文通
论六艺该摄一切学术 马一浮
经为常道不可不读 熊十力
国学研究社讲习专门学科 宋育仁
编后记
本书获华民慈善基金支持
陈壁生 编
国学与近代经学的解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桂林·
◎本书获华民慈善基金支持
《近现代国学资料丛书》编委会
主 编
纪宝成
执行主编
黄朴民 梁 涛
学术顾问(按姓氏笔画排列)
方立天 冯其庸 庞 朴 张岂之 张立文 李学勤 傅璇琮
编委会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卜宪群 干春松 马克锋 王子今 王炳华 乌云毕力格
纪宝成 孙家洲 刘笑敢 吴 光 陈 来 陈启云
杨庆中 沈卫荣 孟宪实 徐 飞 袁济喜 梁 涛
黄朴民 黄克剑 诸葛忆兵
总 序
纪宝成
一
本世纪初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成立所引发的“国学热”,既是一场民族文化的复兴运动,也是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国学既是“国魂之学”也是“学科之学”。
对于何为国学,学术界有不同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三,一是认为国学是我国固有之学术。这主要是就国学的内容而言,认为国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这是最常见的看法。二是认为国学并不完全等于传统学术,而是近代学者受西学的刺激,借鉴西方的研究方法,对传统学术的研究、整理,它强调的是世界眼光、现代意识。三是认为国学是“国魂之学”,是一个国家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基础,强调的是国学的价值和意义,它与古代“欲亡其国,先亡其史”的说法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在我们看来,这三种理解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国学研究总是要以以往的历史为对象,离开了传统学术,国学研究就成了“无米之炊”,国学也就不成其为学了。但我们今天研究国学,不是对传统国学的简单回归与重复,而是以现代的理念为指导,充满明确的创新意识和与时俱进的当代精神,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思想与学术的一种“重构”。从知识上来说,今天的国学应该是更有体系、更有条理,更符合现代学科的要求。同时它又是“国魂”之学,应承担起民族文化重建的使命。
近百年来,由于中华民族遭受到一系列屈辱与挫折,国学的地位遭贬低,国学的价值遭否定,国学的意义遭质疑,国学的前途遭抹黑,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学几乎成为落后、愚昧的代名词,必须由它来为中国近代以来的衰落与灾难承担总责任。这种以激烈批孔、否定传统文化为中心内容的思潮的兴起不是偶然的。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它是不少知识分子极度忧患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积愤之言,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合理性,因为国学中的确包含有已经不合时宜的思想意识,如极端维护专制的理念、束缚人心与人性的三纲伦理等。然而,真理越过一步即成为谬误,如果因为国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而对它加以一概抹杀,全盘否定,显然偏激而片面,是把洗澡水与孩子一起倒掉,并不可取。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非常复杂,我们决不能简单地把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归结为中国传统文化。相反,几千年连续不断、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及其价值体系,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等,在战胜外来列强,赢得民族解放,以及中华民族的腾飞和崛起中发挥了积极的、无可比拟的作用。一个人没有灵魂,只能是行尸走肉;一个国家没有魂魄,也不可能长治久安。如果说,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国人主要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破”的话,我们今天则是要在“破”的基础上着眼于“立”,继承传统国学的优秀、活的传统,同时吸收西方近代以来科学、民主的先进思想,重塑“国魂”,再造中华文化的当代思想体系。“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国学”是文化之根,是民族之魂。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决不能成为无根的民族,而应当在历史的亘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多元文化的激荡中确定自己的地位,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迈出自己坚定的步伐。
我们视国学之为“国魂之学”,是因为国学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精神故乡,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是我们伟大民族顶天立地的思想根基、力量根基,也是我们不可战胜的强大自信心的精神源泉。只有国学才可以更好地反映不断变化的“中国形象”,清楚说明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告诉世界“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只有国学才能客观地描述中国思想、文明和精神的真实状况,说明影响和决定国人行为的内在体系,以及它如何有效支持国家“硬件”的运行。为什么目前社会上是“国学热”,而不是其他学科的“热”?这最好不过地说明,国学适应了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重振国学是顺乎天,应乎时,合乎民。当我们一些学者纸上谈兵,喋喋不休地质疑国学的合理性时,广大群众却早已回归国学、接受国学、热爱上国学,因为国学就是他们的精神信仰、生活方式、处事原则,他们需要国学,离不开国学。我们相信,随着国学研究和普及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会接受国学,国学会更好地发挥塑造民族之“魂”、“建设中华民族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国学与近代经学的解体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