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战争与军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9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商代战争与军制/罗琨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1
(商代史·卷九)
ISBN 978-7-5004-8925-2
Ⅰ.①商… Ⅱ.①罗… Ⅲ.①战争史—中国—商代 ②军事制度—中国—商代 Ⅳ.①E292.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137370号
责任编辑 黄燕生
特邀编辑 张彤
责任校对 李莉
封面设计 孙元明
技术编辑 戴宽
数字编辑 周晏
出版发行
社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 100720
电话 010-84029450(邮购)
网址 http://www.csspw.cn 经销 新华书店
印刷 北京君升印刷有限公司
装订 广増装订厂
版次 2010年11月第1版
印次 2010年11月第1次印刷
开本 710×1000 1/16
印张 37
字数 645千字
纸书定价 72.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发行部联系调换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目录
第一章 成汤灭夏的战争
第一节 夏商之际的历史大势
第二节 成汤灭夏
第二章 商代前期的战争
第一节 夷夏交争
第二节 开疆拓土
第三章 商代后期的战争(上)
第一节 商代后期历史大势与武丁征伐分期研究
第二节 振兴王朝的战争
第三节 武丁对多方的战争
第四节 抗御畜牧族内侵
第四章 商代后期的战争(下)
第一节 廪辛康丁前后对羌人的战争
第二节 武乙、文丁对西北方国的征伐
第三节 帝乙帝辛时期的战争
第四节 牧野之战与商王朝的覆灭
第五章 商代的军事制度
第一节 军事领导体制和武装力量构成
第二节 兵种、编制与兵役制度
第六章 商代的军事装备与国防
第一节 武器装备与战车
第二节 国防
第七章 余说
第一节 商代军礼发凡
第二节 军事思想萌芽
第一章 成汤灭夏的战争
约当公元前1600年,商汤伐夏,取而代之,建立了商王朝。当时,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统一的夏王朝已经存在了400年,文献记载孟子曾说过“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1]

,商汤仅为一个据地70里、臣服于夏王朝的小国之君,何以能“为政于天下”,是商代军事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第一节 夏商之际的历史大势
孔子曾经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朱熹注曰:“征,证也。文,典籍也。献,贤也。”
[2]

说明上古时代所谓“文献”包括用文字记载的历史和“贤者”掌握的口述历史,春秋时“文献”已很不足了,虽然有如孔子等“贤者”对夏商历史文化还有较多的了解,却由于当时“述而不作”的风习,很少留下文字记录,更兼改朝换代等战乱,夏商史事的文字记录能够传之于后世的可谓凤毛麟角;由于口述历史更容易在流传过程中打上后世的烙印,长期被认为不足凭信,所以夏商之际历史大势,长期笼罩在迷雾中。上千年来,学者们大量使用本证和旁证的方法梳理文献,希望廓清谜团、复原历史原貌,终于因史料的空白太多而难以奏效。
直到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证实了商王朝的历史真实性,殷墟发掘揭示出商代晚期的文化面貌,学者们循迹溯源,找到了商代早期文化,将夏文化乃至先商文化从众多的考古学文化中辨识出来。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多数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主要遗存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即夏王朝时期夏族创造的文化。约当夏王朝的中期,即公元前18世纪前后,分布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以南、卫河上游以北的下七垣文化崛起,并且日益南下拓展,其后继者最终在中原建立一个强大商王朝取代了夏王朝,以二里岗文化取代了二里头文化。所以夏商之际的历史大势是记录在下七垣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消长、分布地区的进退之中。
一 夏后氏及其主要与国的兵要地理
战争不能脱离一定的空间,《孙子兵法》开篇“始计”谈到用兵首先要经度“五事”之优劣,“五事”即“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皆为关系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其中,“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这虽然侧重于行军、作战的形势之地,但与之密切相关的是敌对双方的兵要地理环境,这对战略方针的制订、战争格局的变化有很大影响。所以,要追寻夏商之际的历史大势,首先要了解夏王朝的兵要地理。
(一)王畿
对于夏王朝的历史真实性以及传说中夏代社会的性质,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存在不同见解
[3]

,但是,在古史传说中的夏王朝腹心地区,已经发现了一系列相当于夏王朝时期的古城、宫殿宗庙建筑的大型夯土基址、铸铜作坊以及反映具有很高工艺水平的文化遗物。《尚书·多士》还记载,周公致政成王的次年,于新建成的洛邑,用王命告商人贵族遗民,“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孔安国传:“言汝所亲知,殷先世有册书典籍,说殷改夏王命之意。”
[4]

清楚地表明,商汤革夏的历史曾有成文记录,因此,对于夏王朝的历史真实性不能无端怀疑。
夏王朝在四百多年中,统治中心始终主要在伊洛及其附近地区。如:
昔伊洛竭而夏亡。韦昭注:竭,尽也。伊出熊耳,洛出冢岭。禹都阳城,伊洛所近。(《国语·周语上》)
“禹都阳城”的记载在古代流传很广,至少说明“阳城”在夏代有重要地位。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
[5]

,河南登封告成镇是东周阳城所在地,夏之阳城可能也在附近,因为在那里今已发掘出两座龙山中晚期的古城址,除了出土大量陶、石、骨器外,还发现有青铜容器的残片。在龙山文化之后,这里是二里头文化先民的居地,二里头文化遗址的时代从一期延续到四期,分布范围也大于龙山文化时期。到了商代,这里仍是一处比较大的聚落,发现相当丰富的二里岗期文化遗存和少量的商代晚期的遗存,以至周代遗存。
告成镇在登封县城东南的颍河北岸,周围群山丘陵环抱,形成一个长约3公里、宽约2公里的河谷盆地。这里春秋时属郑国,战国时属韩国,先后为郑、韩两国军事要地之一。在夏代应同样如此,因为从登封沿着颍河上溯,经洛河支流谷地可以直接进入伊洛盆地,所以阳城是进入夏王朝腹心地区的门户之一。
此外,还有禹都阳翟说。如:
夏禹国。颜师古注:应劭曰夏禹都也;臣瓒曰《 ............

书籍插图:
书籍《商代战争与军制》 - 插图1
书籍《商代战争与军制》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商代战争与军制 - (EPUB全文下载)